新闻摄影与油画创作

2011-12-29 00:00:00杨化南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7期


  摘要:在当代出现了一大批利用新闻摄影创作的油画作品。由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在对历史视觉文本的构建、对真实的表达、艺术审美、情感表达等几方面存在紧密的关联,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有益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之间相互借鉴和发展。
  关键词:视觉文本 真实 审美 情感
  摄影在发明伊始就出现了长时间曝光的作品,其中人物造型优雅效果如同油画。在当代,照相写实主义的油画更让人感到油画和照片之间难以辨别。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出现了一批利用新闻摄影作品完成的写实油画创作。对于新闻摄影来说,真实性是它的本质特点,艺术性是帮助其完成真实表达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摄影是造型艺术的一个方面且与绘画紧密相连。作为造型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油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技巧的表现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表达都涵盖了多方面的含义。注重当下的实效性也成为油画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摄影与油画创作存在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正确理解和看待这种联系和影响,能够更好地促进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的发展。
  历史的视觉文本
  新闻摄影作品在完成其实效性报道职能后,转而成为记录历史的视觉文本。自从摄影发明之日起,我们就有了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视觉记录。新闻摄影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类记录了丰富的视觉历史文本。对于油画创作来说,早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就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报道文体的绘画,它不但具有艺术通常所具备的审美性,还具备了新闻媒介功能。美国画家本雅明·韦斯特于1770年的《沃尔夫将军之死》是最早将当代历史事件付诸油画创作的作品,其影响已远超一般的文字类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类似于新闻报道的绘画与新闻摄影有着相似之处,但它所表现的内容是超越新闻图片的,因为它不只是以图像来说话,还包含着描述性内容和图示性内容。与新闻摄影不同的是,画家不一定亲临现场,有时画家可以在事后通过搜集资料、采访等方式描绘出事件的发生情形。在西方美术史中,从大卫的《马拉之死》到契里柯的《梅杜萨之筏》,都强烈震撼着公众的心灵。这种绘画作品不同于其他风格流派,其作用如同新闻报道一样把真实信息传递给大众。2008年,国家组织了重大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为了更真实地再现历史,很多作品是参照当时的新闻摄影来完成的。如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靳尚谊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马刚的《毛泽东会见尼克松》、郑艺的《历史的审判》等。画家在对于新闻历史照片的利用过程中不像新闻摄影在许多层面受到限制,比如拍摄的角度、构图、光线等因素。油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既利用了真实的历史照片,又在创作中加强了艺术性,使得画面更加耐人寻味,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是对于新闻摄影作品在历史层面的重新解读。在当代,反映重大事件的油画作品和新闻摄影作品都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视觉文本。
  对真实的表达
  新闻摄影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油画创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传播速度上远远逊色于新闻摄影,但由于绘画是以形象来表达内容,它带来的真实感更加直观、强烈,因而在对人心灵的触动效果上往往大于摄影。真人、真事、真场景是新闻摄影的前提条件,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准则。新闻摄影要坚持现场拍摄,具有很强的可信性。通常人们都认为新闻摄影是绝对真实的,而油画创作是经过画家处理后的艺术真实。然而在数字图片处理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在当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相比较而言,在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的真实是通过画家对于事件的理解并加进了艺术归纳和情感投入的真实。今天,画家也像富有社会责任心的新闻从业者一样挥笔而作。2008年中国写实画派29位艺术家创作的抗震救灾大型油画作品《热血5月·2008》表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灾感天动地的悲壮情景,以此表达对灾区的支援。展览中的油画作品多是参照救灾的新闻摄影照片进行创作完成的,给人以深刻感受的是摄影家杨卫华的作品《敬礼娃娃》,在通过油画的方式表现后更加突出了画面的感人气氛。油画作品中的人物不像新闻摄影那样绝对不可改动,画家在利用新闻照片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照片进行适当的修改是为了强调艺术感觉的真实性,使形象更加感人。当下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油画创作,对于真实的表达和理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拍摄和描绘,图片的电脑处理技术在带给画家便利的同时,也给制作虚假的新闻摄影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在当代对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中真实的表达更应该侧重于新闻摄影师或者画家的职业道德,有真诚的创作动机和行为,其作品也必然是真实可信的。
  共同的艺术审美要求
  新闻摄影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强调艺术性,从这一层面来讲和油画创作同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摄影记者不能在拍摄前像画家一样先进行构图,然后再按下快门。法国著名摄影记者布勒松说,一位高素质的摄影记者,在拍照时总会“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中完成构图”。从历届新闻摄影展览可以看出,许多新闻摄影记者,他们以娴熟的拍摄技巧,以及他们对传统构图等美学理论的深入理解使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日趋丰富。提高画面的艺术性是增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内在要求。拍摄的过程是体现摄影记者报道思想的过程,记者通过对拍摄对象的合理取舍,运用构图、色彩、光线等摄影造型手段,把新闻事件中最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新闻摄影要塑造真实感人的形象,必须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提高审美品位,更好地建构对于造型艺术的理解,只有在平时加强对造型艺术基本语言的理解,把对造型语言的理解内化为一种自发的状态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因为新闻摄影在很多情况下是在瞬间完成的,这就对新闻摄影家的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摄影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于形象、光线、色彩、构图等因素作出判断然后按下快门。对于新闻摄影者来说,建构对于构图、色彩、光线等造型因素的艺术素养的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研究写实油画作品,因为写实油画表现和研究的重点同新闻摄影对造型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油画作品的构图、色彩等造型因素是经过画家精心安排的,其中的造型因素是可控的。新闻摄影家可以在研究油画作品中逐渐丰富和加强自己对造型艺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对造型艺术的理解。布勒松就曾专门学习过绘画,其摄影作品《穆费塔尔街》中小男孩的形象如同油画作品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世纪70年代布勒松重探油画艺术,可见绘画对于新闻摄影家的深刻影响,共同的审美要求使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之间在审美的范畴内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殊途同归的情感表达
  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摄影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感情的流露。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的主要对象是人,新闻摄影表现的不仅是典型瞬间的真实,也同样代表了与拍摄者的情感共鸣,是拍摄者对现实生活态度的体验,因为镜头是客观的,而拍摄者的眼睛是主观的。对于油画家而言是要通过一系列的造型因素来传达情感的体验。画笔是画家完成作品的工具,而摄影家的工具是相机,同摄影作品比较来看,绘画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充分。对于摄影师来说,只有对生活无比的热爱,对祖国未来的关注才能捕捉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瞬间。真正好的照片,不但能真实反映现实,而且要反映对事物本身的一种关怀和思考,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渗透到摄影作品中去,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同情。从20世纪90年代摄影人解海龙的作品《大眼睛》中我们可以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从新闻摄影意义上来说,解海龙的作品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摄影作品,他是在真实中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他的作品如同一张油画创作。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所要表达的人类情感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关怀是殊途同归的,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在借鉴中相互提高。
  在当代,油画创作和新闻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新闻摄影作品的利用也在油画界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相互借鉴和发展。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