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力量。然而,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并非只有积极作用。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收视率、销售量等市场营销术语引入“电视文化生产”,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异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消费文化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精英文化的巨大冲击,“物质丰裕,精神痛苦”这种“病态社会”中人们被异化了的生活也通过电视表现出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瑟罗深刻地指出:“人类的文化和人类的价值观有史以来第一次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电子媒介所左右。人类社会几乎彻底地让商业市场来决定他们的价值观和模仿的榜样,这是前所未有的。无论从深度(看电视花去的时间)还是广度(看电视的人口比例)上说,电视创造的文化渗透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与此同时,电视的大众传播模式赋予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强势的话语权。然而,“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阿克顿的这句名言无疑同样是振聋发聩的。现行的制播模式给电视节目主持人以更大的权力空间和行为自由,同时,也日益明显地体现出主持人队伍素质的参差。电视的大众传播模式的放大功能,会使主持人素质不高被无限放大并且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怎样培养一位具有人格魅力、丰富文化底蕴,又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主持人,使其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先锋而非娱乐工具,是当下主持人教育的一项重要命题。当代世界文化传播的方式正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光影为中心演变,连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大学生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将影视文化作为最易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影视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平台,成为主持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
影视教育可以健全主持人人格
随着电视媒体的强势扩张和商业神话的频繁制造,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道德情感上迷失自己是非常可能、也是非常容易的。当主持人披上了明星的外衣后,他们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与压力。他们个人的利益、名誉、社会地位、新闻工作者的良知等在金钱与权势的面前必然会受到比普通民众更多的挑战,他们的道德意志如果不坚定,就会导致其道德失衡与错位现象的出现。
要当一位有良知的主持人,健全人格是重中之重。俄国教育学家乌中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影视文化是综合性文化,融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社会学科内容于一身,对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及价值观念的方向引领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影响在未来主持人的人格培养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影视文化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通过一幕幕历史事件,一个个真实故事,昭示着华夏儿女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着世界各民族的传统美德,阐发着如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如电影《风声》中诸多革命者苦心孤诣,为新中国的成立在谍报战线上生死无悔;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对平凡真诚善良的普通人的讴歌等。这些影视作品的内容健康向上催人奋进,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宝贵资源。还有很多影视作品鞭挞丑恶的社会现象和不正之风,在消费文化主导的时代里给予大学生以正确的精神导向。
从观赏影视作品到评论影视作品,从评论影视作品到思考社会,从思考社会到思考自身的发展,影视教育以其独有的特点给主持人教育搭建了一座桥梁。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副教授张美君认为:“电影是最有效的研究社会的文化文本,它首先反映和回应了社会问题。”把优秀影视作品引进校园,通过优秀影视片所反映的生活,指导未来的主持人怀有正义、智慧和勇敢的美德;指导未来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的正确行为标准不是功利主义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建构在善的基础上,在不同的语境下,把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表达出来以主导节目的走向,完成对他人高尚人格的召唤。
影视教育可以丰富主持人文化底蕴
播音员主持人是用语言传递文化的使者,在他们的言语交际中无时无刻不流露着他们对于文化独特的理解,进而影响着受众。主持人对于文化内涵理解和把握的精准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表达。而身居象牙塔内的学子如何感知身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各种文明的冲突与交融,感受市井百姓的苦辣艰辛,把握时代的跌宕起伏呢?遍览世界影视的名篇佳作,在光影流动间累积起超越年龄和文化藩篱的人生感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必须要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采博取,多学多记,用各个门类的知识充实自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洪林先生说:“倾听力、思维力、记忆力、联想力构成了主持人的职业智力。”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解读,缩短象牙塔和真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驾驭各种节目类型和与各阶层的人交流时摆脱稚嫩、摆正心态,进而“放低调子”,与交流对象真诚而平等地“聊”,切实做到“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观众”。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越在主持节目时,方宏进、白岩松、冯小刚等名嘴都被她思维敏捷地“追杀”过,而她对生命的感悟让她的表达更为饱满。张越曾说:“我人生的一大乐趣就是买书读书,看电影。希望通过自己与嘉宾的交流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拨开人物表面的迷雾,让观众看到这个真实的人物。”
影视教育可以提高主持人审美能力
影视艺术是融文学、音乐、舞蹈、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作品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由里至表的气质雕琢,最终使人达到秀外惠中的完美境界,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电影课实验在中国》一书的作者雷祯孝写道:“电影艺术,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优化了感知渠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变传统说教为生动、直观、形象的愉快教育……电影课是伟大的教育诗。”对主持人的影视教育的显性成果即是可打造出“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兼备的完美节目主持人”。有人说,化妆只是在脸上作“秀”,而将精神注入色彩,这才是化妆造型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美是给观众一种从感官到心灵的享受,是通过多种手段,综合地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风度、修养和一种整体的表达,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和谐之美。通过影视教育使主持人提高审美能力,准确进行美的表达,做到形美、色美、韵美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完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
结语
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于2010年1月19日在河南郑州主办的…星光“电视主持艺术论坛”的演讲中重点批评了主持人行当中存在的低俗现象,并呼吁主持人严格自律,为节目的格调负起责任来。他指出,主持人应该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窗口或者说是使者,而目前,一些广播电视节目的低俗则往往通过主持人表现出来。在主持人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例如关键时刻缺位、越位、失语、乱语,该说话时不说,不该说时又越位乱说。要杜绝这些不良现象,主持人需要不断丰富知识、提高境界、培养人格、自觉抵制低俗之风,形成以节目低俗为耻的行业风气,成为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使者。
影视教育凭借其视听符号,依赖受教者自主投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论在审美接受还是在审美创造中都能使受教者享受到极大的乐趣。这对调动受教者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甚至去主动创造,是极为有益的。现代教育再也不是强制的、灌输的、违背以至压制个性发展的,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激发和高扬,是现代教育的主要走向。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说:“提高群众对电影的鉴赏能力,实质上是提高世界各民族的智力。”影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全面提高人的素养的力量。影视教育是培养出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知识面广、富有思想和观众意识的优秀主持人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雷祯孝:《电影课实验在中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车英、欧阳云玲:《我国舆论的民族特性初探》,《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陈玮:《主持人角色意识与职业精神——“‘星光’电视主持艺术论坛”综述》,《中国电视》,2010(2)。
(作者为长春师范学院传媒科学学院播音与主持教研室主任、
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