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点讲解员是景区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立体化、人格魅力化、讲解风格化、内容权威化的特点。在景区文化的传播中具有媒介作用、标志作用、信息反馈作用和扩散作用。景点讲解员应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创新自己的讲解技能,以便更好、更有效地传播景区的文化。
关键词:景点讲解员 景区文化 导游服务
旅游景区是对游客展示文明形象、传播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窗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感情教育、让游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基地。旅游景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要传达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等就是景区文化。景区文化的营造,是一项涉及文学、书法、绘画、建筑、历史、美学、德育等各种门类学问的综合工程。而景区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人们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电视、互联网、广告牌、宣传栏等来了解景区文化的内涵,也可以通过亲朋好友的口耳相传来领略景区文化的魅力。作为在旅游景区带领游客进行参观,为游客进行讲解的景点讲解员,在景区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景点讲解员又叫做定点导游员,是指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受景点管理部门的委派,专职在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旅游景点为游客进行导游讲解的工作人员。
景点讲解员在景区文化传播中的表现形式
景点讲解员是以语言、动作和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进行景区文化的传播。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使得景点讲解员在景区文化的传播中表现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简单易懂。
语言表现。是指景点讲解员用特定的语言来表现抽象的文化,这是在文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游客在景点旅游的时候,没有讲解员的讲解,景点游览就会索然无味,景区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得到深刻的领会。
形象表现。是指景点讲解员的仪容、仪表、仪态表现出的景区文化,这是景区文化示范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人们在旅游景区游览的时候,可以通过景点讲解员的服装配饰、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很好地体会景区文化的内涵。
指示表现。是指用表情、动作或含蓄的话来示意景区的文化。人们在聆听景区导游员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他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的提示辨别善恶、区别美丑,从而达到传播景区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目的。
实际上,对很多旅游者而言,他们并不清楚在景区游览时应该注意什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景区的那些实物景点背后所包含的正确的含义。也就是说,大部分旅游者是盲目的、不成熟的。因此游客也需要引导和管理,也需要按照景区的有关规定进行游览活动。用符合社会公众道德的各项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这些除了要靠景区的旅游指南、警示标志进行指导,讲解员的讲解和示范行为更为重要。
景点讲解员在景区文化传播中的优点
景点讲解员在旅游者的景区旅游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他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景区服务的印象。游客可以通过一个景点讲解员来了解一个景区,认识一个城市,了解一个地方。从一个以个体形式出现的讲解员身上。可以感受到景区人们的精神风貌,感受到景区文化的氛围。景点讲解员在景区文化传播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形象立体化。景点讲解员的形象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他是社会存在的一个个体,也是景区服务的一个灵魂,更是景区文化传播的一个媒介。这三种角色不是各自为营而是相辅相成,以一个统一的立体形象出现的,直观且清晰。
人格魅力化。对景点讲解员而言,个性包括讲解的风格、形式、内容的个性。也包括景点讲解员的语言、体态、视角的个性。它是景点讲解员的固有品质,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征。是思维与智慧的外化和延伸,也是景区文化的一种延伸。
景点讲解员是景区服务的灵魂,他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景区文化传播的效果。勤奋有为的景点讲解员,会结合自己的个性特质和景区类型,以敏锐的视角迎接挑战。顺应时代的要求,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得到游客的欢迎与厚爱。因此,不同的景点讲解员,面对传播内容的原生态,都应该保持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喜、怒、哀、乐及个性化形象进行传播,这样,就容易被受众接受,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讲解的风格化。对于景点讲解员来说,外在形象的包装固然重要,但更应该侧重的是特色讲解包装。景点讲解员根据游览景区的特色,游览的具体对象。游览方案的设计以及自身的知识、技能条件,景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社会时尚等形成自己的讲解内容。只有在理解了景区文化的内涵,把握了社会的价值标准,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投入,发挥了自己的讲解特长,景点讲解员才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游客,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
讲解内容的权威化。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旅游者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一个陌生的旅游环境中获得较好的游览效果,领会景区的文化内涵,必然要求景区提供全面的讲解服务,尤其是当旅游者面对的是很有说头的人文古迹和人文山水的时候。景点讲解员专业的讲解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比如。2002年成都武侯祠决定从当年5月1日起拒绝所有旅行社导游在馆内讲解。讲解工作由该馆专门招聘的景点讲解员承担。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罗开玉认为,武侯祠本身所代表的“三国文化”博大精深,非专业的景点讲解员因知识结构和素质原因“讲不好武侯祠”,影响了武侯祠的声誉。而在专业的景点讲解员的讲解下才能更好地让游客感受和领会“三国文化”,更好地理解景点文化,从而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景点讲解员在景区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媒介作用。景点讲解员是景区旅游接待服务的核心和纽带,是景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景点讲解员是景区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具体执行者,他代表景区执行并协助游客完成旅游计划,传播着景区的文化内涵。同时。游客的意见、要求、建议乃至投诉,其他旅游服务部门在接待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建议和要求,一般也通过景点讲解员向景区传递,促进景区服务和管理的提高,促进景区文化的进一步提升。
标志作用。景点讲解员的服务是景区服务的一个代表,是景区服务的灵魂。它的重要性可以从各个方面得到体现。景区服务的质量、景区产品的销售、景区形象的建立和推广。都可以在景点讲解员的身上来体现。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反映着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体现着一个地区旅游服务的窗口,同时也是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道德水准的镜子。景点讲解员是景区文化的一个窗口。
信息反馈作用。景点导游人员在向游客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处在接待游客的第一线,同游客面对面交往和接触,对游客最清楚和了解。景点导游人员可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根据自己的接待实践和讲解经验。综合游客的反映,反馈到景区管理部门,促使景区产品的设计、包装和质量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诠释,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
扩散作用。优质的景点导游服务能对旅游景区的文化起到扩散或传播作用。如果景点导游服务周到,讲解质量高,令游客感到满意,游客会认为该旅游产品物有所值,景区文化内容丰富。而且在满载而归后,以其亲身体验向亲朋好友进行义务宣传。从而扩大了景区文化的影响。景点讲解员通过做好接待工作,树立良好的口碑,增加旅游者对景区产品的好感,以及从其对优质服务的感受中强化其景区文化的理解,做出有利于景区的宣传。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旅游者的口碑”。因此,游客在景区的旅游活动的成败更多取决于景点导游服务质量。而对于扩散景区文化传播的范围,景点讲解员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如何使景点讲解员更好地传播景区文化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对我国的外事人员提出了“三过硬”和“五大员”的要求。结合导游工作的实际,当时提出翻译导游人员要“三过硬”(即思想过硬、业务过硬、外语过硬)和做“五大员”(即宣传员、调研员、服务员、安全员和翻译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行业由从前作为外事工作一部分的政治接待部门转变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导游服务对象也由单纯的外国友好人士和海外华侨。转变为海外各阶层的旅游人士和数量更为巨大的国内公民。“五大员”就其精髓而言,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作为景点讲解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的道德品质总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作为景区导游员首先应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摆正位置,正确对待个人、集体和祖国的关系。应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抱负与事业的成功紧密结合起来,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进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要提高判断是非、识别善恶、分清荣辱的能力;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力争做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
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追求文化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人们出游除了消遣,还想通过旅游活动增长知识、扩大阅历、获取教益。景点讲解员要知识面广。要有真才实学。讲解员只有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讲解时才能做到内容丰富、言之有物,才能达到传播景区文化的目的。
作为景点讲解员而言,首先要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是景点导游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讲解的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景点导游人员若没有过硬的语言能力,就根本谈不上优质服务。不仅要学习汉语,也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知识,甚至有时候还包括手语。
其次是史地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宗教、民族、风俗民情、风物特产、文学艺术、古典建筑和园林等诸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讲解的素材,是景点导游服务的“原料”,是景点导游人员的看家本领。景点讲解员要努力学习。力争使自己对本景点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民间传说等了如指掌,还要善于将本景区与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名人轶事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总之,对史地文化知识的综合理解并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达到传播景区文化的效果。
再次是美学知识。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景点导游人员在向游客传播知识时,也传递美的信息。一名合格的景点导游人员要懂得什么是美。知道美在何处,并善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有不同审美情趣的游客介绍美,这才是文化真正的内涵。
学习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景点讲解员讲解的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主要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景点讲解员应精心设计导游语言,要正确把握语音语调、音量及语速,力求使语音语调高低有序,与当时的情景状态合拍,与景区的文化内涵相合。声音要适度,要看场合、看对象,并根据游客的反应和理解力调整语速。且能在较高的语言修养的基础上灵活地安排讲解内容,使其深浅恰当、雅俗相宜。努力使每个游客都能获得正确的文化信息,获得美的享受。
掌握较高的讲解技能。景点讲解员应根据游客的特点和实情,巧妙、合理地安排参观游览活动的时间;选择最佳的游览点、线,组织活动。能够触景生情、随机应变,把景区的文化内容融进生动精彩的导游讲解中,能够灵活回答游客的询问。帮助他们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
语言、知识、服务技能构成了景区导游人员服务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的和谐结合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更好地传播景区的文化。景区讲解员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领会景区的文化内涵,并努力学习讲解的方法、技巧,不断总结、提炼。形成适合自己特长的导游方法、技巧及自己独有的风格,才能让游客全面、准确领会景区的文化,达到旅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银枝:《导游业务》,中国轻工出版社,2010年版。
2、吴霜:《动漫在我国科技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作者单位:盐城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