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的生活中演绎人间之“爱”

2011-12-29 00:00:00洪卫中
新闻爱好者 2011年4期


  作为文化传媒的重要视觉载体,以影像叙事为主的电影和电视剧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消费产品。在给人们带来娱乐、提供信息的同时,它们所传播的文化内容也日渐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好的电影和电视剧不仅能传播优良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还会给人们以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就这点来说,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可以说是目前一部较为成功的作品。
  《媳妇的美好时代》是一部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的都市情感剧,且不说剧中各自人物语言活化了人物的鲜明个性,就是每个演员的表演也都较为真切、自然,如行云流水,很少有做作、夸大和粉饰之处。尤为难得的是电视剧通过对家庭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夫妻关系和小三之间、男人在婚姻和家庭与婚外恋之间的取舍、父母在对待各自儿女的教育、家庭财权的掌握、家庭对工资以外财富的获取等问题上的演绎,折射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众生相。而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故而《媳妇的美好时代》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普遍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当然,如果电视剧只停留在对都市家庭生活的一般客观反映,那它算不上是一部好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和提炼后,通过人物对家庭日常都会遇到的家长里短的矛盾和酸甜苦辣的情感纠葛的处理,不仅揭示了当代大部分都市人的人生观,而且向整个社会传递出了尊老爱幼、珍爱家庭和婚姻、厚道做人、以德报怨、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中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在当今社会物欲盛行、唯钱是追、私而忘公、自我为大、甚者为名利不顾人性和亲情这样一个环境下,它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遏制社会上伦理道德的下滑无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值得特别称道的是,《媳妇的美好时代》尽管展现的是严肃的伦理道德主题,但它却是以轻松而又略带喜剧的方式通过“俗”与“爱”的演绎来诠释的。
  首先,在“俗”中铺垫剧情和展示人物思想。《媳妇的美好时代》表现“俗”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剧情展开演绎了世“俗”的生活。电视剧反映的几乎都是都市家庭平常生活:从恋爱、婚姻、家庭到人的生、老、病、死,从家庭之内的炒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到家庭之外的单位上工作、生意经营等,这些可以说立体地再现了日常“世俗”生活。而正是依靠这些平俗的油盐酱醋、争风吃醋的家长里短生活的铺开,《媳妇的美好时代》一步步构建了它的剧情,从而将社会、亲情、金钱、爱情、事业等纠缠于人生中的错综复杂关系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了出来。
  人物言行的诸多“世俗”性可以说是电视剧“俗”的另一表现。《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很多方面都着意地表现了这点。譬如,余味在盘下工作室以后便在豆豆面前展示出了都市青年所有的傲然自得的神气:“媳妇,以后什么奢侈就吃什么,什么最好就吃什么!”而豆豆和余好第一次见面时“你是鸡”的对骂、豆豆的爸妈对曹心梅给豆豆的玉镯价钱的猜测和求证以及他们自己给儿媳妇素素买了一对耳环只给一只的做法、素素和龙瑾在宾馆的对骂和大打出手等无不是都市人“世俗”言行的表露。特别在曹心梅身上,这种“世俗”有较多的反映。她不仅相貌俗,观念意识也俗:生活中斤斤计较、处处市侩。她婚姻不幸,但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总把错误归咎于他人,故而对待抢走自己丈夫的姚静,她总是不断数落和诋毁,甚至不惜在任何场合与姚静开骂,有时甚至于大打出手。与媳妇之间,先是极尽拉拢,然后是不断挑毛病。尤其是总想占小便宜,她不仅教媳妇买东西要算计打折地买,还让媳妇想法报销医药费,而且还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认为豆豆妈妈给她编织的纯羊毛披风不过是从早市上买来的地摊货,等等。
  然而电视剧也正是通过这些都市人的“世俗”心态演绎了世俗社会的众生相和生活百味态,从而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着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最为重要的是,电视剧又通过剧情的演绎告诉观众:在生活中除了争吵、纠缠等矛盾之外,还存在着博大而深沉的浓郁之“爱”。这种“爱”不但成为生活中的润滑剂,而且成了化解日常各种矛盾的良方。而这种“爱”在剧中也被演绎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几乎每个情节、每个事件、每一天生活都充溢着这种“爱”。具体而言,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亲情伦理之爱
  《媳妇的美好时代》从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方面展现了这种爱。
  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它既有生活上的舐犊呵护,又有工作上的不时关怀;既有情感中的点滴关心,又有成长路上的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譬如,豆豆选择余味后有了两个公公、两个婆婆,再加上一个寡居而心态略显神经质的小姑,其处境可谓微妙至极。除了要随时迎接寡居小姑不时刁钻的口舌之外,她稍微处理不慎还会得罪正宗婆婆曹心梅或正宗公公余洪水第二任妻子姚静。然而豆豆身处其中却以自己尊老敬长、诚实厚道的人格赢得了两个婆婆给予的深切关爱:姚静送她围巾、给她买衣服、为她安排工作、为她和余味筹办豪华婚礼、为她生孩子联系高级医院等;而曹心梅也送她纯羊毛围巾、昂贵的传家老玉玉镯,并在她怀孕时为她精心烧制饭菜、为她生孩子联系医院选择医师等。豆豆的爸妈对豆豆更是不乏关爱:豆豆回家时他们给她最好的物质享受,还常教育她要善于理解、体谅他人,要善待丈夫、孝顺公婆、处理好家庭的和睦关系,并且做人要“诚诚实实”、“厚厚道道”。可以说在豆豆的人生道路上,正是因为有这些长辈的时刻关爱才使得她苦中有乐,最后迎来了“媳妇的美好时代”。
  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所积极提倡的做人品质。所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媳妇的美好时代》对“孝”有重点演绎。曹心梅庸俗而市侩,作为婆婆,她在与媳妇的相处上,不但曾弄得豆豆为她丢掉工作,还夺去豆豆的家庭财权,对豆豆极尽挑剔和冤枉。然而豆豆却能理解她,不但忍受,还尽自己所能来顺从和满足她。特别是在婆婆中风的日子里,豆豆为她联系自己工作的医院给予最好的照顾,当婆婆回家休养时她请假回家伺候,为她按摩、带她进行理疗,并制订康复计划等,正如曹心梅自己所说,要不是有豆豆这样一个好媳妇,她不会很快地康复起来。而余味和余好对待自己母亲曹心梅更是尽心孝养,不失安慰。
  同样,“孝”也体现在豆豆、余味、毛锋和毛锋的妻子潘美丽对待毛氏夫妇身上。特别是毛锋的妻子潘美丽不但每天在家操持家务,还能满足着老人每天想吃什么、为老人端洗脚水等;并且为了使婆婆生活充实、高兴,她还让婆婆去自己的花店主事一切,给婆婆优厚的工钱,从而使婆婆在身体、精神上都得到了健康发展。而潘美丽乃至她的一家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有礼有节、仁义宽恕、诚信认真、厚道忠实等无疑也是最广大的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姊妹兄弟、亲戚的伦理之爱。《媳妇的美好时代》不仅演绎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孝敬,还展示了兄弟姊妹之间、亲戚之间的彼此友爱。譬如余好寡居在家,不但有哥哥关心着,作为嫂子的豆豆非但不计较她的无理,也同样给了她恋爱、生活起居等诸多关爱。在毛锋的两次婚姻里给毛锋最大帮助的是姐夫余味和姐姐豆豆,他们不但在物质上支持毛锋,还在做人和处世上给予毛锋多次劝导和帮助。毛锋做生意,他们拿出积蓄支持,毛锋被骗,余味变卖了自己最心爱的摄影工作室帮他还款。相对于今天现实生活中亲情淡漠,为了钱财亲人之间、亲戚之间打破头、磕破脑、对簿公堂,甚而成为陌路之人来说,《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展现的这种深厚的亲情伦理之爱无疑有极大的社会教育意义。
  
  男女之爱
  《媳妇的美好时代》中除了厚重的伦理之爱外,还有浓浓的男女之爱。在剧中男女之爱既有夫妻之爱,也有婚外之情。夫妻之爱最突出地表现在余味和豆豆夫妻关系上。生活中余味对豆豆呵护备至,在家中当母亲、妹妹与豆豆发生矛盾时,他不是批评了这个再说那个,就是两边哄,总是以和稀泥的方式处理着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使一家人和睦而快乐。而豆豆对余味不仅家务上分担,且工作上支持。摄影室开张后,她辞掉婚介公司工作来帮余味创业,虽然不乏对余味的监视,但当摄影室生意冷落时,她还是主动地退出去而另觅工作。当夫妻彼此发生矛盾时,二人虽有争吵但又都能克制自己,并且总有一方去主动和解。特别是二人不但能突显对方优点欣赏对方,且在感情上始终忠诚和专一。正是彼此的互相理解、相互体谅、相濡以沫,余味和豆豆的夫妻关系既没有因为家庭内的矛盾而紧张,也没有因外界感情的牵涉而疏松。相反,在克服一个又一个生活矛盾和情感纠葛后,他们夫妻感情变得越来越醇。
  《媳妇的美好时代》还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另外一种“爱”,那就是男女婚姻之外的情感纠葛。这既有李若秋想重续初恋对豆豆婚后的不断纠缠,也有龙瑾(小三的代表)对毛锋婚后的死缠烂打,蓄意破坏他人家庭、婚姻和幸福的小三欺骗行为。此外,《媳妇的美好时代》还穿插了余好和毛锋的恋爱、余好和杨一凡的恋爱。正是通过这些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男女“爱”情关系的展现,《媳妇的美好时代》不但剧情复杂化,也使爱情有了更多的层次化。
  朋友之爱
  《媳妇的美好时代》对爱的揭示和表现还在于不断地在剧中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朋友之爱。生活中人少不了朋友,更少不了朋友的帮助。正因如此,《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对朋友之爱也不乏展现。当素素和毛锋结婚时,是她的朋友余味将自己的房子提供了出来。当豆豆没有工作时,她做月嫂时结识的朋友姜兵将她聘用到自己的婚介公司。潘美丽结婚和开花店时,是众多的朋友来捧场。毛锋婚后与龙瑾幽会,范哥给予了忠诚的劝说。豆豆为婆婆的事苦恼时,朋友白雪为她出谋划策、护士长给予了良好建议和工作照顾,等等。这些朋友之情,不但使生活中的矛盾得以化解,也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更多的温馨和爱意。
  社会之爱
  《媳妇的美好时代》不仅展示了亲情、朋友之情等小“我”之爱,还展示了社会的博大之爱。余味与侯奶奶非亲非故,但为了安慰老人,使老人晚年生活幸福,余味不但在这二十多年里无条件地充当了她的孙子,每年定期去看望她,还在结婚时、侯奶奶生病时带着豆豆去为老人提供着天伦之乐和无私帮助。这种长期无怨无悔地孝敬一个乡下不相干的老人,无疑真实地展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博大之爱。事实上,这种对社会付出的无偿大爱在剧中还表现在毛师傅退休后无私地为邻里街坊们理发、村主任一家对侯奶奶长时期饮食起居的照顾、毛锋和潘美丽组织的“美丽锋会”文化演出队在侯奶奶村庄的义务演出、余洪水和姚静愿意死后将遗体捐赠给社会以供他人对器官的需要上。这一件件看似很小的事件,却反映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做人品德,而电视剧也通过这些呼唤着更多的人为我们这个社会尽一份力、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爱。
  总之,《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多层面日常“世俗”生活的铺垫下,演绎出了浓浓的人间真“爱”,编织出了一张温馨的“爱”网。它告诉人们:“爱”固然存在于我们这个“世俗”的生活中,但它更需要人们不断地去呵护、经营和传递,有真诚的付出才会有同等甚至是倍增的回馈。只有这样,尊老爱幼、珍爱家庭和婚姻、厚道做人、以德报怨、和为贵等传统的中华美德才会被弘扬,我们的家庭才会家和万事兴,我们的这个社会才会和谐百业兴,而这种博大无私厚重之爱才会永恒并光辉千秋。从这点来说,《媳妇的美好时代》正是通过对“爱”的演绎,传递出了它的主题:要弘扬伦理道德,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可以说,《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引领着人们对积极向上生活追求的同时,也引领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奉献之爱的追求。可能也正缘于此,《媳妇的美好时代》不仅成为众多电视剧中颇受欢迎的都市剧,也成为一部较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都市剧,许多观众为之留下了赞美的评论。从这个角度来看,《媳妇的美好时代》无疑给观众奉上的是一道品质兼优的精神大餐。
  (作者为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