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调查的编辑手法

2011-12-29 00:00:00胡明川
新闻爱好者 2011年5期


  网络新闻调查是依托新闻网页的受众调查。随着对网络新闻信息的深度开发,网络新闻调查的选题、设问、数据呈现、调查解读、栏目设置等信息挖掘与整合利用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本文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几家新闻网站的网络新闻调查现状的比较分析,探索网络新闻调查的编辑手法。
  栏目设置:有序存储热门推荐
  1998年12月人民网对北京申奥的舆情进行调查,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网络新闻调查个例之一。①人民网是在2000年4月7日之后才推出在线调查服务的,其自主研发的调查系统软件获得知识产权的时间是2005年12月12日。②
  随着配合新闻的小调查不断增多,这些零星的页面如何有序地存储、检索、调用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新闻网站开始设置调查栏目,以深度整合利用调查信息。比如:新浪网在“新闻中心”频道下设有“新浪调查”栏目(栏目中最早调查出现于2005年1月28日)。搜狐网设有“搜狐调查”频道(栏目中最早调查出现于2007年10月12日),还在“搜狐评论”栏目下设有“每日调查”栏目。
  在栏目设置上,有的网站还处于粗放阶段,如新浪河南“小浪调查”栏目、中青在线“民意中国网”频道、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投票讨论”栏目的调查标题都只简单地倒时序罗列在目录页面上,没有细化的子栏目。有的网站开始设置调查栏目的子栏目,但细化程度不同,着力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进行数据库开发以有利于调查搜索;二是按调查内容分类集纳,有层次地显示各类调查;三是推荐热门调查让受欢迎的调查持续发挥作用。
  调查搜索方面,南都网有“查找投票”,新京报网有“搜索投票”,搜狐网有“输入调查关键词”的搜索框。新浪网则较为丰富,有“调查搜索”,有“年度调查盘点”按年显示历年调查,更有日历显示的“往日调查回顾”。专为调查栏目而开发的搜索软件,使调查信息成为有可能被重新利用的潜力巨大的数据库,极大地方便了网友对往日调查信息的查找与调用。
  调查分类方面,凤凰网只按调查时间分了“最新调查”和“往期投票调查”,最为简单。南都网分别按调查时序和调查热门程度罗列标题,以滑动门表格多层显示“最新发布”和“热门投票”,凸显出热门调查,有效利用了显示空间。新京报网也以滑动门表格多层显示“最新投票”、“最热投票”、“悬赏投票”、“我的投票”。“悬赏投票”是投票发起人对参与调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我的投票”下又有滑动门表格多层显示的“我发起的”、“我参与的”、“已过期的”下一级子栏目,很好地汇总了与特定网友个人有关系的调查,方便了网友存储、展示、调用感兴趣的调查。搜狐网的调查分类有“首页”、“体育”、“娱乐”、“新闻”、“女人”、“财经”、“汽车”、“博客”、“教育”、“证券”、“广东”等14类,类目过于驳杂且分类标准跳跃不定。新浪网的调查分类类目是“全部”、“新闻”、“体育”、“娱乐”、“财经”、“科技”等6类和“新浪调查”、“联合调查”的任意排列组合。与搜狐调查比起来,新浪调查的分类类目少而层次清楚,且利用双滑动门表格矩阵式多层显示,非常节约空间,快速切换浏览调查标题的视觉体验很好。
  推荐调查方面,一般网站都会有子栏目推荐热门的调查。如南都网有“热门投票”,新京报网有“最热投票”,凤凰网有“网友参与最多的调查”和“网友参与最多的PK”。有的网站把热门调查用数据库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新浪网有“调查月排行”,搜狐网有“调查排行榜(周、月、年度)”。新浪四川“小浪调查”精心地把调查栏目首页包装成专题页面的形式。三栏式的页面布局,由通栏图片截断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右边栏是“最新调查”,上部左边栏是“往期小浪调查TOP10”,上部最强势的中间栏,从上往下依次是分类推荐的子栏目“舆论场·你的声音非常重要”、“百事通·生活新主张大本营”、“八娱乐·要玩就玩最巴适的”、“情流感·普通人的心灵故事”、“伙食团·饭饭快乐不在别处”,每个子栏目里展示1条最新调查标题,并以“调查问题”和“网友意见”展示上次的调查及调查报告。可惜的是,这几个分类新颖的子栏目没有“更多”链接,看来没有把历次调查按此特色分类存储,不利于有某方面兴趣的网友参与、查看更多该类调查。页面中部是子栏目“小浪调查把网民意见告诉媒体”,展示了小浪调查与纸质媒体合作的以调查为基础的精确新闻报道,并用火车滚屏的方式通栏滚动显示多张有调查报告的报纸版面。页面下部是“往期热点小浪调查回顾”,以小专题的形式详细包装一个热点调查;最下面是“其他热点专题回顾”,以图文方块罗列的形式展示多条热点调查。这种以专题包装、生活化新颖分类、与精确新闻及纸媒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热门调查推荐,是目前各网站中最有创意与实效的调查推荐编辑手法了。
  数据呈现:拓展数据加深解读
  网络新闻调查的优点之一是能实时显示调查结果。一般调查页面上会设置“投票”和“查看”链接,网友可以投票后查看结果,也可以不投票直接点击“查看”。调查数据是依托新闻的延伸信息,其价值在于深度了解网友对新闻信息的态度,展示网友的心理、情绪、意见、行动等信息。这些基于调查的网友延伸信息,如何才能更清晰、更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以有利于网友快速浏览和明了信息意义,各网站都在摸索中不断改进调查数据呈现的方式。
  搜狐网采用黄框白底的表格式显示,多个调查题从上到下依次以表格罗列。每道调查题,都从左至右地依次显示选项、百分比数据及条形比例,让网友清晰地看到某题某选项有多少比例的人选择,并有具象化的条形长短作比较。
  新浪网的数据显示页面,原来与搜狐网相似,目前又探索出更方便网友进行多角度数据分析的滑动门表格多层显示方式。每道调查题,除“表格”、“饼状”、“柱图”3种图形显示方式可以点选,更有参加该调查的用户特点的数据分析。“用户分析”是把用户基本数据与每道调查题及其每个选项的被选状况相结合的交叉变量分析。点击展开或关闭“用户分析”链接,就会在当前页面位置下面展开或关闭一个与整个调查或某个选项相结合的用户地区数据的交叉变量分析,由此可看出参与此调查的各地用户的比例,或选择某个具体选项的用户地区分布的比例,还可以对比不同地区用户选择不同选项的对比性数据。
  同样是用户分析,凤凰网在调查题目后增设“年龄”、“性别”、“学历”等用户信息题,比新浪网的分析更深入。凤凰网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有参与调查用户的年龄、性别、学历的单变量数据,更有把各调查题的每个选项与年龄、性别、学历、居住地等进行双变量分析的数据图表,能清楚地看出各年龄段、各性别、各学历、各地的用户对不同选项的选择比例及其对比。但要了解这些用户数据需要增加调查题,题多了容易让调查显得繁琐而被拒答。现在一些专业调查网站,已实现让一个调查里的各个调查题随意组合进行交叉变量分析。新闻网站也应开发能让网友自主对任何两个或多个问题进行交叉分析的调查显示系统,以满足不同网友深度分析调查数据的需要。
  对调查数据的深度开发,还需要进行基于调查的精确新闻报道,以全方位整合与该调查主题有关的各种数据及信息,主动对网友协同信息生产进行深度挖掘和再传播。以新浪四川“小浪调查”为例,目前的调查报告新闻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调查数据图表之下用文字叙述各选项及比例,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添加简单的网友留言作典型例子。都较为简单,没有在数据解读上更显深度。其实,网络编辑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变量分析,搜集整理网友评论、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专家分析信息、外网信息等,综合所有可能的渠道深入分析解读调查结果,写出能让网友对该调查主题有深度理解的调查分析性新闻。
  
  很多网站新闻调查页面与数据结果页面甚至相关新闻页面都是互通链接的,新浪网的页面还可以“转发至微博”。凤凰网把同主题的网友评论直接放在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图表下,方便快速浏览或发表对同主题的评论。新浪四川“小浪调查”不仅把同主题的网友评论嵌入结果显示页面,还嵌入微博上的同主题信息,并可随时刷新,或跳链到微博页面。同主题信息尽量整合在同一个页面上的编辑手法,能满足网友在同一页面汇集某主题信息的要求,享受到多媒介信息有机整合呈现的阅读体验。
  选题设问深度参与公共话题
  设问题型方面,网络新闻调查比较单一,封闭式问题多,开放式问题少;单选题多,多选题少。最常见的单选封闭式问题,简单易操作,但选项表述易封闭答案范围。其实,一些专业调查网站已开发出更多题型,完全适合网络实时显示调查数据及文字回答信息。问卷星网就有图文结合题、单行文本框题、多行文本框题、组合单选题、组合多选题、下拉框单选题、排序题、态度量表题、矩阵单选题、矩阵多选题、矩阵滑动条题、比重题、数值题、日期选择题、验证题等数十种,均可供网络新闻调查借鉴。
  一些新闻网站也开始试用新题型。如新浪四川“小浪调查”里,出现过组合单选题,对封闭式问题添设可由网友输入文字的“其他”选项。凤凰网的调查PK,把选项分为支持正方和支持反方,并有第三方观点的文本输入框。开放式问题虽不利于数据化汇总信息,但能给被调查者以主动提供信息的开放空间,常能挖掘出来自网友的生动、有趣、有价值的事实或意见。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投票讨论”,每期都是配上一小段信息的开放式问题,将网友的回答以评论形式罗列于页面。开放式问题明确规定了信息反馈范围,能更有针对性地汇集对该问题的回答,使信息的反馈和再传播更为实用。如《你所在地的房价最近是涨了还是跌了?》,能看到网友回答的各地房价涨跌的具体信息。
  设问内容方面,目前多是问心情、立场、趋势、预测等抽象意见,问具体意见的还很少。最为流行的网络新闻设问内容,是在新闻正文后点选阅读心情,多为愤怒、搞笑、高兴、难过、感动、无聊等太过泛化、流于浮浅的选项。问立场、意见的调查问题选项设置,常分为“支持、反对、不清楚”三种,有些会在简单立场后添加一句支持意见作为理由。这种设问内容,因其立场分明而让数据结果区分度大,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捆绑简单立场及部分理由的选项表述方法,不易展现复杂性分析意见,难以让网友选择到合意的选项;二是容易诱导网友有意无意地简单表态拥护某种立场,从而失去独立、丰富、深入的思考。问趋势的调查问题也较多,但由于大多数网友非专家,一些需要专业知识预测的问题并不适合设计成调查问题。
  为达到引导网民协同生产新闻信息的目的,还可以问行为。如新浪网调查《地震那一刻我在做什么?》,网友的回答多是他们在地震瞬间的所处情景、想法和行动,这些信息是对传统采访新闻内容非常难得的补充。
  在网络新闻调查选题的提出方面,一些网站开始发挥人人都是编辑的潜力。例如在新浪四川“小浪调查”栏目首页上,用“小浪调查由你作主”和“给小浪调查的意见”两个调查搜集反馈意见,首页底端还有文字框可输入“说出你最想进行的调查话题”,请网友提供调查选题。新京报网调查首页上有“发起投票”链接,注册网友可以个人名义设计调查发布到调查首页,并会在网友自己的“我的投票”页面上汇集存储。
  网络新闻调查选题的标准,一般是选择热点新闻配调查,以保证有较多的网友愿意参与投票。目前的调查选题,较重视网友的兴趣与情绪态度的参与性,不太注重问题的有用性和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力。网络新闻调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能够快速方便地广集民意,给网民提供一个汇集、交流意见的平台,形成公共舆论。因此,网络新闻调查的选题及设问,还应考虑增强对公共性问题的实际针对性,了解民意,问计于民,推进人们对公共领域的理性参与,最终达到公民在理性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公共性话题以影响实际生活进程的目的。
  注 释:
  ①肖红慧:《网络新闻调查的价值挖掘和舆论的正面引导》,《中国传媒科技》,2008(6)。
  ②人民网大事记,http://www.people.com.cn/GB/50412/50461/index.html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