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环市路并不环绕城市,而是位于城市中间的繁华地带。环市东路上的花园酒店,是见证繁华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在花园酒店的对面,有一块隆起的大土包,上面长着几棵枝繁叶茂的老树,老树后面有一个酒吧,酒吧后面有一块空地。在城市人眼里,这就是一个小山了。因此,这个酒吧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小山吧”。
这是我最喜欢去的一个酒吧。在附近办完事或者从此路过,到那老树后的酒吧里坐一会儿,闻着后面空地上飘来的泥土气息,你会感觉在瞬间已远离尘嚣,恍然置身乡野,令人心情舒畅。当然,这个小山实在太小,你需要一些想象力。但是不管怎样,那些自然生长的草木,那些你得小心行走的土坡,会给你的想象插上翅膀。
前几天我再次由此经过,才发现这已经是过去的记忆了。这附近建了一个地铁站,小山也被顺便改造了。那些老树还在,但是周围都建成了水泥平台或台阶。那个酒吧也还在,但是它已经完全脱离了乡气,融入了城市的钢筋水泥。最让人感慨的是,那个“小山吧”的牌子还立在路旁。可惜再有想象力的人,也不会把这里当作山了。
这是中国城市改造的一个缩影。自然正在被破坏,泥土正在被掩埋。花草装进了盆里,树木都从地砖里长出来。甚至是在公园里,你也见不到任何自然的景观。有一次我走进上海的世纪公园,那么大的一个地方,看上去空空荡荡,但是大部分地面,都被水泥覆盖。花草树木都被精心修剪过,你几乎看不到一片落叶,更见不到一节枯枝。
在中国古人眼里,耕读常为一体。“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耕田与读书是两种美妙的生活方式,最美妙者就是两件事同时发生。但是最近几年,农村老建筑被拆除,跟泥土有关的东西,全部都成了“保守”、“落后”的代名词。乡村建筑也就代表着土气,凌乱的枝叶则代表着没有秩序。不少房屋被推倒或在等待被推倒,东施效颦地模仿城里的水泥建筑,成为有史以来最难看的乡村景观。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去歧视农村和农民,践踏乡村文化,贬低泥土气息。
在巴黎、罗马、东京、纽约等世界都市,我都曾在钢筋丛林中看见凌乱的树枝,踩踏过温润的泥土。第一次去纽约,那些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让我感到十分压抑,随处可见财大气粗的物质炫耀也让人觉得浅薄。然而,中央公园改变了我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在这个巨大无边的公园里,你不仅可以看到水泥路面和石砌栏杆,还可以穿过泥泞的小道,经过闲散的土坡,走向充满自然野趣的密林深处。你一不小心就会在林木间迷路,完全无法想象华尔街就在不远的地方。
香港岛上的喧嚣和拥挤,少有其它城市可以超越。然而它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你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可以经过山路或者海路,去到太平山顶或南丫岛,走到山林深处像隐居一样安静的地方,聆听大地的脉动。
历史地看,城市经由乡村发展而来,它一定要能够包容乡村,就像需要水一样需要泥土。在种植花草的同时,甚至可以收割庄稼。成都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口号,它是否可以尝试崭新的容颜?我曾经看见伟大的城市设计师构想出这样的景观:把农业生态观光园搬到城市的广场,用麦田代替普通的绿地和灌木,用玉米等作物构筑迷宫,把紫藤换成了葡萄架。叽叽喳喳的麻雀吵醒了随风摆动的稻草人,而萤火虫的斑斓则辉映着满天的星光。地面上,沙滩、卵石甚至沼泽,带你走向心灵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