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震荡:民间借贷游戏终结?

2011-12-29 00:00:00
廉政瞭望 2011年11期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最响亮的代名词。但最近这段时间,货币紧缩的利刃斩断了温州民间借贷的资金链,温州老板跑路、温州企业倒闭的负面新闻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4月以来,有20多名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出逃。这场风波使得民间金融风雨飘摇。温州奇迹就要终结了吗?温州会不会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集体“走佬潮”
  负债20亿的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逃跑了!蓝天药房老总“跑路”了!年总产值10亿的温州东特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老板姜国元开溜了……据温州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仅2011年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走佬”(即逃跑)。一个又一个老板“走佬”,警示了温州民间借贷的危机。
  如今的“借贷之城”温州,资金链条已异常紧绷。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本地网上论坛中,“走佬”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在跑路“重灾区”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20多起跑路事件,其中涉及10亿元以上的“老高”(放高利贷的人)跑了3人。
  在温州民间金融史上,如此大规模的跑路潮实属罕见。“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这些人不会逃的。”浙江人民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延法告诉记者,有的债权人有黑社会后台,债务人一跑人身安全就失去了保障,而温州人乡土观念重、好面子,跑路等于自毁后半生的信用,“一般欠个几千万都不会跑”。
  但数量级已经改变。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郑珠菊案”自发登记的债主名单已经上升至7页,涉及85人共计8948.62万元,郑珠菊共欠债权人的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2.8亿元。
  还有更多的高利贷业者行踪已在警方的掌控之中,“债主们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就这样硬挺着,还公开放话:把我逼死了,一分钱也拿不到”。温州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天龙集团总裁陈奎洪告诉记者。
  浙江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待上门咨询或委托高利贷合同纠纷事宜的客户,“超过2亿元的不少于10个人”。
  
  全民转战高利贷
  9月21日,当记者来到位于龙湾区长海路的腾飞化纤有限公司时,厂区内一片狼藉,编织袋、踩满脚印的纸张散落在狭小的厂区院子里,被银行逼了一个多月债的老板娘项慧英说:“再逼下去,我只有跳楼了。”
  今年夏天,项慧英给朋友做担保,从一家浙江当地银行借贷1650万元,但这位朋友拿到钱后,在今年8月底的一天突然失踪。此后,银行的人员便隔三差五地上门追讨借款。到了9月份,离贷款到期还有一个多月时,银行直接派人守在项的家门口,防止其逃跑。
  项慧英的遭遇,只是温州众多担保人的一个缩影。老板跑路之后,温州很多担保人只得卖掉手中的豪车、住宅,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数十年的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些曾经构成温州民间金融的人情基础,如今正变得不堪一击。
  多位温州担保、银行业从业人士表示,老板跑路直接引发了这一波的区域性金融动荡,而更大的风险正隐藏在不见阳光的民间借贷上。由于银行贷款均有担保物抵押,而民间借贷大部分是无担保的“人情贷”,民间放贷人特别是担保人的损失最为惨重。
  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其结论是,“民间借贷已成为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
  “房子不让炒了;炒煤矿被国企收编了,山西煤改让温州民间资本在煤矿上损失了900多个亿;收藏品市场可能80%以上都是赝品。”当年温州炒房团的始作俑者、超然不动产董事长吴昊对记者说,“资本是要逐利的,不去放高利贷,难道把钱放在银行等着CPI吃掉吗?”温州担保协会一位负责人更是表示:“什么生意能赶上放贷?卖白粉也没这么高的利润。”直到今天,温商圈子里还流传一个老板从20万放贷起家最后炒到一千万的故事。
  多位人士告诉记者,浙江很多地方公务员可直接向银行贷款50万元,因此公务员中有不少做资金生意,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后投入高利贷行业。在很多民间高利贷公司中,银行职员就是股东,甚至有银行员工自己就是“主角”——温州某银行塘下支行一位信贷员凭一纸假房产证7次从银行共贷出了1652万元投入到高利贷行业。
  这或许是温州人最为风光的一段日子:装修奢华的名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里面兜售着飘洋过海来自法国、意大利的昂贵名酒。据报道,在过去两年,温州的宝马、奔驰、宾利等名车保有量年均增长超过30%,当地人开玩笑说,堵车时,十字路口就是个名车博览会。
  但是,这种“钱生钱”的财富神话,是建立在脆弱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货币紧缩的寒风刮过来,“银行担保公司(担保人)借款企业(人)”之间的资金循环游戏便告终结。大批老板跑路,最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濒于崩盘。
  寒冬提前?
  可怕的是,多米诺骨牌还在倒下。除了不断的跑路事件外,温州涉及民间追债的突发性诉讼正大幅增加。多位温州本地人士对记者预言,随着年底春节还贷高峰期的临近,温州还会出现大规模的信贷违约,跑路潮会愈演愈烈。如果不处理好,温州经济会有地震。
  调查发现,就在公众把目光集中在银行停贷、老板“跑路”、担保人自杀这些社会现象时,往往忽略了推动这一波金融动荡的多重复杂因素:实体经济的盈利率下降、炒作之风盛行;国有银行的利率不能反映真实水平,资金更蜂拥到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骤松骤紧的货币调控放大了金融波动的影响,货币调控的工具选择也加大了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公平。
  正是这一系列加在钱上的扭曲,最终带来了温州等地的金融紊乱。多位当地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温州当地年产值在3000万以上的中型企业,在正常年份获取银行贷款并不难。其他的小型企业一般则是通过亲戚朋友、或者担保公司进行民间融资。但是,自去年年底开始,当民间融资年利率普遍超出24%的水平后,做实业经营的温州老板便难以支付如此高的利息,只有缩小规模,或半停工。
  成本上涨、汇率提高、市场需求下滑各种因素导致的制造业凋敝,本来就已经是温州跑路老板2008年以来所不得不面临的压力。早在老板们大规模跑路之前,温州经济的寒冬就已提前来到了。
  “比起以前,现在空气中的味道要轻多了。”温州商人林宝强开车经过龙湾区那片制革厂时,指着远处的一排排烟囱对记者说,“你看,有好多都没有冒烟”。
  
  政府出手
  随着跑路的老板越来越多, 9月27日,温州市政府成立了“温州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组分别进入温州市25家市级银行业机构,督促银行机构不抽资、不压贷。
  银行逼债、惜贷等当地企业呼吁最多的问题终于在政府文件中得以体现。当地金融官员也表达了对民间金融的支持态度: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9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温州民间金融是温州一大优势,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而是规范引导发展。”
  温州的震荡还引起了高层注意。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温州考察时,亦为当地政府加油打气。十一之后,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国九条”、银行积极表态、跑路老板陆续回归,恐慌的温州正在慢慢平复,温州老板跑路潮最终演变成对中小企业的集体救赎。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民间借贷规模那么大,利率又那么高,政府应该出来干预监管,一是要对正常的民间借贷阳光化,使借款人必须抵押、担保,合法化经营,从而整体上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二是要设定门槛,将真正具备条件合法经营的民间借贷纳入规范渠道;三是尽量防止高利贷的普遍化。
  温州此次危机或许能在政府的力挺中安然度过,但事实上,对于政府是否该出手救温州仍有争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指出,自2010年货币政策转向以来,以高利贷为特征的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日益趋高,除浙江外,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地的民间借贷市场情形亦不容乐观。从目前的情况来观察,肯定先要救急,而不能眼看着危机扩大化。不过,现在出台的一系列应急政策只能治标,长期来看则是金融业改革的问题,若想真正化解危机就需标本兼治。一方面金融业要最优化,要使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都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利率应该自由化,要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
  民间借贷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是对金融市场真实供求关系的一种呈现。需要探索的是,如何珍视民间借贷对于经济的积极作用而不棒杀,一言以蔽之,如何以有秩序的金融开放促进金融改革向前迈进。(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