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孝道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风起云涌推孝考
河北魏县过去因乱而闻名,这里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假药案等事件,“大、乱、穷”被称为魏县的三大特点。2010年末,魏县再次扬名全国,但这次的关键词是“孝”。魏县官员提拔重用需经孝道考核的做法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9年,该县村“两委”换届时,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要求,“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准进村‘两委’班子,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岳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的人一律不予考虑”。
随后在齐景海的力主下,该县对所有拟提拔或重用的官员实行“不孝否决”,县委常委会成员带头做孝敬老人的模范,同时明确提出,绝不能提拔重用不孝敬父母的领导干部,决不能让德孝方面有瑕疵的干部进入该县各级领导班子。
到2011年1月,德孝考核在魏县的官场整整推行了两年。魏县已有3名科级干部、8名股级干部由于德孝行为有瑕疵而未被重用,有两名科级干部因为德孝问题而被免职。魏县各单位总计建立“个人德孝行为”管理档案3600多份,档案里记录的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德孝情况被作为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
“其实,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对官员进行孝道考核了。”四川平昌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军告诉本刊记者。
平昌试点孝道考核是由上级推动的。在此前的2007年10月26日,巴中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要求其下辖包括平昌县在内的三县一区把践行孝道文化情况纳入干部考察内容,其中规定:“凡拟提拔或重用的干部,不仅要考察其政治品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情况,还要重点考察其是否孝敬父母、是否善待家人等情况。凡在考察中发现有不孝敬父母、不善待家人者,一律不得提拔或重用。情节严重者,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其进行免职或降职;情节恶劣的,提请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巴中还年年进行孝星评选活动,市、县、乡都涌现出了不少孝星,他们中的一些代表会受表彰,这其中包括一些官员。
在该市每年评选表彰孝星的大会上,时任巴中市委书记的李仲彬都要讲一句话:“不孝敬父母,天打五雷轰!”他认为,尽孝不在于家庭条件的好坏,不在于给予东西的多少和价值的大小。一桌普通的饭菜,一条简单的口信,一个平常的电话,都可以让父母感受到孝心。
无独有偶,同在2008年,地处东部的江苏省阜宁县也作了干部考察工作补充规定,首次将是否遵守孝道作为干部社区征询意见范畴,对不尽孝道、不守本分的干部实行任用“一票否决”。
据现有资料显示,把对官员的孝道考察和其升迁“捆绑”起来,做得最早的是与魏县相邻的河北大名县。因为从2003年开始,该县在干部选拔中,除了按规定对各项必考内容进行考察外,孝敬父母、善待配偶、和睦乡邻等也被纳入考核范围。
此后,相继有陕西省富平县、湖南邵阳市、河南长垣县、山西河津市等地纷纷出台类似规定。甚至还有地方政府推出“放假尽孝”措施:每逢家中父母、岳父母生日,党政干部必须休假一天,回家陪伴父母、岳父母过好生日。
孝考动因
各地对官员进行孝道考核的举措一经推出,就会引起社会的热议和争论,往往让这项举措的推行者处于舆论的漩涡中。
“一个连生身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 魏县官员孝考的主刀者齐景海这样谈起他力推这项举措的动因之一,“我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交,有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这个人是否孝顺,百行孝为先。”
针对甘肃省金昌市委实施的官员孝考举措,时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杨志宏表示肯定,“由于要对被考察对象在赡养老人、夫妻关系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考察并得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利于拓宽考察范围,全面了解干部”。
齐景海认为考察官员的孝道还是法制社会的需要,他特别指出:“孝道在各项法律法规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用)》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则分别从党员和公务员角度
作出了要求,严重的不孝公务员不仅要丢官,甚至要被开除。因此,把孝道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言之有理,行之有据。”
有的主政者认为,对官员进行孝道考核,可以起到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
“出台这样的政策是经过一番慎重思考的,我周围很多领导就是大孝子,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种风气让人欣慰。”谈到对官员孝道考察的初衷,时任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王青峰对记者说,“也有反面例子,有一个年轻乡长不善待妻子,不孝敬父母,在外面养了情人,情人生了一个小孩,这事影响很坏。后来这个乡长被免职。两方面一对比,我就萌发了把孝道文化纳入干部考察工作中去的想法。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领导干部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齐景海也这样认为,“要让普通百姓讲德孝,干部首先得带头,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富平县农业局长杨新房说,随着众多“80后”、“90后”青年走向工作岗位,由于社会的影响,一大批人都比较自我,个人主义色彩比较浓,孝道文化面临挑战,把孝道文化纳入到干部的考察考核中,这个广义的孝心把各种因素都联系在一起了,为推动社会和谐功不可没。富平县宫里镇2008年5月召开乡村孝道教育大会时,100多名村、镇干部掌声经久不衰。
孝考能落地吗?
对官员进行孝道考核的模式在各地频频出现,成为官员德考的一道风景。而这风景的背后,如何让考察“实打实”而不流于形式成为其中的关键。为此,这项政策的设计者没少费心思。
“负责干部考核的组织部会对拟提拔官员的父母、岳父母以及街坊邻居进行调查。”魏县文明办主任孙冰波告诉记者。
魏县组织部的相关官员介绍,在魏县的干部考察环节中,考察对象在孝敬双亲、夫妻关系、教育子女等方面情况,由其父母、岳父母、公婆、配偶等写出德孝方面证明材料,并对德孝考察进行公示。“如果拟提拔干部公示期间收到群众关于德孝方面的举报,经查实后就不会提交常委会研究。这就意味着这名官员的提拔泡汤了。”
魏县还试图让孝道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标准:倡导县城居民每周回家看望一次老人,每季度为老人安排一次体检,每半年为老人买一件新衣服,每年为老人安排一次旅游。而县城居民就包括了各级官员。
“因为有了具体的标准,官员孝考在魏县落了地。”一名当地官员说。
魏县东代固乡党委书记刘忠良告诉记者,他知道有两三个干部由于没有得到德孝证明而未被提拔。其中,有一个女干部和妯娌、婆婆之间关系处理得不好没有得到德孝证明;还有一个是因为不孝顺公婆。“当时,大家知道这些事后都互发短信,对干部的触动很大。”
而富平县在对官员进行孝德考察时,把考察范围大大地延伸了出去。
“在考察预告、任用公示等环节,组织部门延伸到被考察对象父母、配偶、邻里所在地,听取其同事、配偶、父母、朋友、邻居等的意见。重点对其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走访了解,考察其在孝敬父母、善待配偶、和睦邻里方面的具体表现。”王青峰介绍道。
富平县对拟提拔重用的干部的孝道考察要经过4道程序,即组织被考察人选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对其履行孝道做测评;向被考察人选和配偶单位及父母居住地张贴预告;同被考察人选单位领导干部职工、家属及其邻里分别见面;被考察对象及其配偶、父母所在单位出具书面材料。
2001年,富平县干部赵刚的母亲腰椎间盘脱离,生活难以自理;2003年,他父亲患脑血栓瘫痪。赵刚和妻子把父母接到县城家里,6年来悉心照料。2008年6月,33岁的赵刚因德才兼备,孝行出众,被提拔为富平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
孝德考核动了真格后,有人欢喜有人愁。2008年,富平县共对23名拟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孝德考察,对两名干部给予诫勉谈话。
不少地方对不孝官员甚至还制定了严厉的处罚举措。江苏省阜宁县规定,行政机关公务人员有拒不承担赡养、抚养义务行为的,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行为的,将视情况给予警告、记过处分;对社区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不孝”行为,将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尽管各地不遗余力地完善官员孝道考核办法,想让孝考落地生根,但仍然有人担忧其成为花拳绣腿。
平昌县一名干部告诉记者:“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发展得好呢?即使平时儿女对父母不太孝顺,但到了考察的关键时刻,父母也可能违心地在考察书上签上‘合格’二字,让儿女过关。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啊!‘铁石心肠’的父母会很少,即使有,也可能是特例。”魏县有十多个干部因为“不孝”而未获重用。不过,公开报道出来的只有前文提及的两名女干部。为此,有人认为,婆媳关系的相处在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大难题,如果仅仅因为婆婆认为媳妇不孝顺自己,就让女性干部失去了提拔重用的机会,这难免有偏颇之嫌。
链接:
中国历史名孝一瞥
古代,孝就是衡量人的直尺,也是衡量官员的准则。因而,我国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不少“传统名孝”,流传千古,为人楷模。
石建 为父洗刷马桶
石建,西汉大臣石奋长子,受其父教导,孝行谨慎。窦太后因此任命他为郎中令。
石建年迈,仍不忘孝顺老父。每5天就离开朝廷,回家探亲一次,拜见亲人之后,还为老父洗涤内衣,并洗刷马桶。他还叮嘱仆人,不要让老父知道此事。其父死,他哭泣哀思,不久也去世了。不止于此,石建的弟弟石庆也被窦太后封为内史,迁太仆,后被外放为齐国的国相。他为官谨慎,齐国慕其家风,不言而治。
李密 《陈情表》孝感千古
李密,字令伯,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对李密“躬亲抚养”。
长大后的李密将祖母照顾得无微不至:冬天,天不亮就把炭火点好,放在祖母的身旁;夏天,他怕祖母受到蚊蝇叮咬,总是睡前用蒲扇驱赶蚊蝇。有时祖母把被褥弄脏,李密都耐心地给祖母换上干净的,并洗换衣服。但朝廷一再催逼李密入朝。于是,李密给晋武帝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终养祖母,然后报效国家”的心情与愿望,受到皇帝的赏识及恩准。晋武帝下昭赠李密奴婢二人和许多金银布匹,并下令让地方财政供其俸禄。这封信就是名传千古的《陈情表》。世人称:“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岳飞 赤脚扶棺千里
岳飞是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其母姚氏也被赞为“贤母”。岳母励子从戎,岳飞也听从母训,移孝作忠,奔赴抗金战场,终成一代名将。
岳飞事母至亲。尽管军务繁冗,然而只要不出兵,岳飞总是晨昏侍候母亲,亲自调药换衣,无微不至。甚至有时为了照顾母亲的休息和调养,连走路和咳嗽都不敢发出声音。岳飞在克复襄汉六郡后,其母病重,于是他上奏恳请暂解军务,回家照料母亲。母亲病时,他“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亲去世,他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杨巍 躬身背母游园
杨巍,明朝中期重臣,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每次上朝参拜完后,便回到家中闭门谢客,穿起便服侍奉其母。他为母亲端洗脸水,倒痰盂,搔痒擦背,所有的事都亲自去做。春天,他穿起平民百姓的衣服,把老母背在背上,在花丛中漫步游荡。万历三年,杨母满百岁,杨巍上《养母陈情疏》,后获准奏回籍终养。杨魏回故里后,移居桃花岭,开辟小园,种植花木,每逢佳节良辰,就请母亲乘车观赏,使老母欢欣称意。母亲年逾百岁去世。
钱敬忠 舍官泣血救父
钱敬忠,字孝直,号玉尘,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临江知府钱若赓之子。钱若赓是万历朝著名清官,曾经在礼部任职,是个四品官员。他因为上书直谏得罪了皇帝,被关进大牢。此时,儿子钱敬忠才一岁。之后钱敬忠被母亲抚养长大,读书、应举。万历四十七年,钱敬忠会试中举,却故意不参加殿试。他把殿试这一天作为救父出狱的时机,身穿囚服“头顶诉状”跪在午门泣血喊冤,要求代替父亲去死。万历帝知道后,十分感动,下旨赦免了其父,让他回乡养老。天启二年,钱敬忠再次应举,成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