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对规律的尊重。绿色教育是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激发每一个儿童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2010年,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合作共建国内首个“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旨在回归教育的本源,摒弃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追求,倡导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行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一年来,石景山区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深入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使区域基础教育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坚持“绿色”理念,引领教育科学发展
坚持绿色引领教育发展,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打造一批充分体现“人文、绿色、生态、开放”的优质学校,培养一批“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自主学习、富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绿色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生态和谐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绿色教育理念、绿色课程体系、绿色课堂教学、绿色生态校园和绿色管理与服务等内容。其中绿色教育的引领作用对于整个区域教育文明发展非常重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通过理念的更新促进行动的跟进,进而促进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色教育系统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扎实、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2001年进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石景山区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勇于探索与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部分学校、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功利化追求仍未消除,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为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启动了“石景山区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计划”,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手,在课堂教学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绿色课堂”,提高教学效能
课堂是构建绿色教育环境的主阵地,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交流、展示、碰撞、提升的地方,尊重个体差异, 开发孩子潜能,是我们构建高效绿色课堂的初衷。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学科里有所创造、有所收获,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教育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天赋得到发展,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爱好、才能、志向,绿色课堂改进项目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平台。
绿色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总体目标是: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致力于由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的教学,由注重教学活动的形式转向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由只研究教材转向重点研究学生,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绿色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具体策略包括:
持续开展教育理论培训,深化绿色教育理念。理论培训是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手段,石景山区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每年开展4~6次针对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培训,加大绿色教育的宣传力度,实现学校与教师的行为与区域教育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统一。
制定教学改进计划,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中小学校在制定绿色课堂改进行动方案的基础上,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改进行动并制定教学改进计划,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进”,就是要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在反思中调整、改进,循环往复,实现螺旋式上升,优化改进成果,逐步实现创造有生命、有活力的绿色课堂。
加强教学基本环节监控,优化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不是独立的行为与时间段,它与课前教材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后的作业批改、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调整和改进教学密切相关。因此,“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深化实施,要从课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监测及评价等环节全面、全过程改进。进一步制定并完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监测、作业批改的评价标准,加强教学基本环节质量管理与监控,促进常态教学中各环节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依托课堂教学竞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继续完善教学竞赛机制,在全区分年段开展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学科竞赛活动,更加关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建立优秀案例推广机制,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教学是科学,教学同时又是艺术。石景山区在课改推进过程中呈现出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为给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实践参考资源,全区建立优秀课例、案例推广机制,定期开展骨干教师做课示范、优质课堂教学实例展示活动,力争从课堂教学实例中提炼有效的改进策略与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
有效利用专家团队,引领改革科学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离不开专家引领与支持,因此,石景山区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家深入合作,同时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研员队伍,成立“课堂教学改进专家团队”,为学校、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将教研重心进一步下移,重视教学质量的现场诊断与行为矫治,关注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质量。
以评价引导高效绿色课堂建设,提升科学管理质量。通过构建“绿色课堂”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绿色课堂”评价体系对学校课堂改进情况做及时性和发展性评价,还可以针对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做科学的诊断,并及时把诊断情况通报给学校。同时,针对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突出的问题,指导学校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学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使课堂有效教学成为常态化。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建立,促进绿色课堂建设,提升课堂管理水平和质量。
加大课程建设,激发课改活力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绿色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绿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新课改实行以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大大激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推进和落实三级课程的过程中,石景山区强化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以学生素质教育为起点,建设有益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课程保障体系。通过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模块化开发,进一步整合三级课程,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满足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需求,为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自主学习、富有创新”的新一代学子提供支撑性的课程保障体系。
石景山区将赋予学校灵活的办学自主性作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学校自主创新,形成特色校本课程:支持学校举办特色活动;积极宣传展示区域内学校的优秀校本课程,将区域特色校本课程推广到全市;组织校本课程项目座谈会与调研,开展系列学习交流活动,如高中研讨会、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交流研讨活动、京源学校小学部与八角北路小学阅读校本课程展示活动等;定期召开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会,总结表彰年度课改成果。
石景山各学校立足办学目标,根据实际来找特色,促进课程开发,不断沉淀和提升特色项目,形成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北京九中充分挖掘京西古道的人文资源,将明清一条街的文化底蕴渗透到历史、英语、美术、生物等学科的课堂中,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电厂路小学以民族鼓乐、空竹为办学特色,要求老师、家长、孩子都有一技之长,将鼓乐、空竹特色跟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融入学校文化的核心。师范附小构建茶文化,六一小学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京源学校探索“翱翔计划”,西黄村小学推进民族教育……石景山区各中小学校发挥教育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建设本校特色,通过特色建设突破了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实现“构建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
在引导学校进行特色课程建设的同时,石景山区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将课程实施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实施学校科学管理,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实施。全区定期组织学校课程计划实施情况检查和专项调研,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课程实施行为的规范性。
石景山区抓住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和构建“绿色教育”环境这一契机,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加强高效的绿色课堂建设,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质量,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