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材料研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其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材料学习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习资料、问题探究等方式,学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多角度地认识、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事迹的学习,培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新政”中的有关专业概念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材料:《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罗斯福的照片及部分对罗斯福的评价,如三次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次数最多);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等。
设问:你知道罗斯福为何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吗?
引导归纳:罗斯福能够赢得如此高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他领导美国人民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威胁,并且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的身残志坚。39岁那年,时任海军部长的罗斯福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致残。罗斯福不但没有倒下和退却,还以超强的毅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
点评:本课导入部分,通过人物的评价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为何罗斯福能赢得这么高的评价”这个问题,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教师讲述罗斯福的身残志坚为情感目标达成做铺垫。
二、新政的背景
1.出示有关经济大萧条的图片和材料
设问:经济危机爆发后,给美国带来怎样的萧条?
面对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胡佛PK罗斯福总统大选(选举人票1:8)
教师叙述:面对困难局势,美国国内出现了两种解决危机的主张,一种是走法西斯道路,一种是进行改革,维持美国的民主制度。罗斯福最后以“新政”为口号赢得大选。
设问:面对如此局面,罗斯福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三、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
出示材料:
“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运转起来……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1933年3月12日第一次“炉边谈话”节选)
设问:“炉边谈话”的形式有什么作用?这次谈话会有效果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作为一种“拉家常”式的沟通,平和亲切,拉近了和民众的距离。在炉边谈话的第二天,人们就纷纷将家中的现金存入银行。
设问:除了整顿银行外,在金融领域还进行了哪些调整?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解释“金本位”的概念。今天美国之所以在汇率问题上不断地刁难中国,其重要原因就是:美元贬值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美国自己。不但美国出口业因此受益,就业环境也会改善。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主”,拥有巨额美元储备,在面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时,就陷入了“两难”:若抛售美元资产,美元会急剧贬值,导致外汇储备大量缩水;若不抛售,美元也会缓慢贬值,中国仍得赔钱。
点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现实,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更深刻地认识现实。
2.开创福利保障
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之后,罗斯福在1933年5月7日又进行了第二次“炉边谈话”。
出示材料:
“我们的下一步直接救济计划将是:同意拨款5亿美元帮助各州和市政府切实履行其职责,照顾好那些需要直接和紧急救助的人们。” “我们正计划要求国会通过法律允许联邦政府实施公共工程,并借此来直接或间接刺激众多经过深思熟虑的项目的就业。在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石二鸟的策略。”(1933年5月7日第二次“炉边谈话”节选)
设问:在第二次“炉边谈话”中,罗斯福又和民众谈了哪些问题?罗斯福政府为什么要进行社会救济?罗斯福所说的“一石二鸟”的策略指什么?
点评:通过追问使学生处于思考中,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归纳让学生将厚书读薄。
3.调整农业生产
出示材料:“首先来谈谈《农业调整法》。我们生产的某些农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国际市场疲软使得外销也很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要再生产那么多东西了。没有我们的帮助,农民们无法共同减产。”(1933年7月24日第三次“炉边谈话”节选)
设问:罗斯福认为农民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是如何帮助农民的?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4.调节工业生产
出示材料:“如果每个竞争集团的所有雇主都同意付给其工人相同的工资;同意采取同样的劳动时间,那么较高的工资和较短的工时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因为这可以让更多的人购买其产品。”(1933年7月24日第三次“炉边谈话”节选)
设问:面对失业大军,罗斯福的“最后一招”是什么?
企业家会配合吗?如果不配合,政府怎么应对?
(学生回答略)
出示材料:新政的效果。
设问:罗斯福的这些新政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回答略)
三、新政的影响
1.两救:美国和世界
出示材料:
“美国在整个欧战期间作为租借向苏联提供了武器、战略物资和粮食。这一协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大大促进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希特勒德国的战争的顺利结束。”(1945年6月13日《真理报》)
设问:材料反映新政还有怎样的作用?
2.两新:新模和新路
设问:新政能取得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新政不但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后来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路。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政的世界意义,并引导学生形成线形知识体系。
四、新政的启示
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和罗斯福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特别是在今天,2008年年底以来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仍未结束,新政有哪些现实意义?
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注重宏观调控,计划市场结合;注重金融监管,防止经济过热;学敢做敢为,立坚韧之志;学果敢自信,形成无畏精神。
点评: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反思历史。
评析
段长波老师执教的《罗斯福新政》一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人物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新政的关键人物罗斯福为主线,选择了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探讨,从而把枯燥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准备并出示了大量资料,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分析、认识,对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帮助。
第三,把历史与现实有机联系起来。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记忆一些历史事件与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历史来认识现实,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