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如何削弱语文教学“教师”环节中的“衰减效应”》之第三部分,且有很多删节。强烈建议阅读原文。
——编者
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功利主义”盛行,这也使得语文教学“教师”这一环节呈现“衰减效应”。“功利主义”盛行的具体表现有二。
表现一:语文教学围着高、中考的指挥棒转。
语文考试成绩成了评价学生、考评老师的绝对标准。一方面,中小学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被应试教育指挥得团团转。此种教育环境中,语文教育改革仿佛“戴着镣铐跳舞”。语文教师即便对语文课程改革举双手支持,对新理念认同,在语文教学中,依然要顾忌考试的要求。仅以初中的实际教学为例,非常多的学校及教师,一进入九年级,甚至刚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就大大压缩,但凡不在“中考说明”中示例范围的课文不讲。更有甚者,现代文阅读不是考查课外阅读吗?那课内现代文索性统统取消。文言文也只复习有限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