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发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助推力。“朝阳区教师心理健康导航项目”是北京市朝阳区自2008年开始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索的导航性工作。项目以提升教师工作品质为出发点,完成了提升教师生活品质,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设计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早在8年前就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由此看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教育工作本身意义深远,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任重道远。那么,教师群体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怎样呢?了解这些,是教师心理教育规划、设计、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项目组分层随机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小、中、幼30个学校1253名教职员工参与本调查,问卷采用scl-90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其中男教师229人,女教师1011人,填写不清者13人; 幼儿园教师84人,小学教师657人,初中教师280人,高中教师85人,填写不清者150人。教师的年龄分布:30岁以下320人,30~40岁597人,40~50岁225人,50岁以上82人,填写不清者29人。
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66.16%,其中 48.28 %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 %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在访谈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提到在工作中由于惧怕出错而出现反复检查工作细节等具有一定强迫特点的行为;教师的职业病也比较普遍,如咽炎、颈椎疼痛,腰背疼痛等;有部分教师提到当与领导、同事、学生或学生家长交往时会感到胃部疼痛或有晚上难以入睡等状况,所有这些典型表现与心理健康现状调研的结果是吻合的。
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堪忧
不同学段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各因子检出率(除偏执因子外)均为最高,而初中教师各因子检出率相对比较低。这意味着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而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该结果与钟继利[1]的结果一致。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平时大家公认的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的经验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初中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现状调查中可得到证明;另一方面,小学处于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学校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差,小学教师自身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少,这都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本结果提醒要为小学教师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机会和心理支持。
3.农村校较城市校、普通校较示范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城市教师差,该结果与钟继利[1]的结果一致。普通校和示范校相比较,除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三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检出率均高于示范校。这可能与农村校和普通校的生源水平、资源配备、受关注程度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
4.班主任比非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
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远比非班主任差,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该结果与经验比较容易吻合,班主任工作压力大,除了教学任务,还要更多承担学生的教育任务,与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都会对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5.大专学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大专学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中专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大专学历教师除抑郁、焦虑、恐怖三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检出率均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大专学历教师的学历水平不能满足学校对其学历的基本要求,他们在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这无形中也成为重要的心理压力源。
6.31~40岁年龄段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31~40岁年龄段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其次是30岁以下年龄组,而50岁以上年龄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除去学校工作压力,30~40岁年龄段的教师还面临着住房、婚姻、亲子教育等重重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原因。
7.已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未婚
单身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单身教师,提示婚姻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8.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教师
虽然男教师的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对男女教师的对比产生一定偏差,但仍可看出,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教师要差。
总之,从调研结果看,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最直接因素,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应成为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中的永恒主题。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后续培训课程设计中要加大对上述特殊群体的关注,为其量身定做适当的培训课程。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分析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
从宏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救火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硬件配备与软件建设相互脱节。
对朝阳区171所中小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职业中学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好于小学和幼儿园。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专业角度看,幼儿园和小学是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需要得到加强,这是改变以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主要是救火状态为预防状态最为有效的方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仅仅处于硬件积极配备状态,但硬件配备的科学性与心理教育软件的吻合程度亟待改观。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状况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强烈的需要和期待,专业的、系统的心理健康继续教育将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最为有效的举措。
由93所学校的3872名教职员工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研结果显示:40%的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接触,54%的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初步的接触与了解;90%以上教师认可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健康讲座是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形式,93%的教师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十分认可的,在认可度的来源方面,一方面教师认为自身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另一方面半数比例的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心理问题也较为严重;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期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人际关系沟通技能的培训,全数教师均期望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的培训。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一方面教师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方法将对教育工作和自身健康带来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无从下手的困难。教师普遍反应自身经历着职业倦怠的工作状态,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人际困惑,而最让教师头疼的是,面对学生教育中的种种窘境,单纯的说教和一味的道德评价越来越收效甚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理解学生的困难,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其健康成长是很多老师渴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教师提供涉及自身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普及,为教师提供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的心理技能培训,为学校培养统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让其在一定范围内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就十分重要而紧迫。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协助教师完善自身人格,和谐人际交往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抗压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搭建一个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平台
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将为教师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平台,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支持团队派专职心理咨询师提供电话咨询和面询两种服务,为教职员工提供专业保密的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咨询师的工作将有效避免咨询师和来访教师之间因为同属一个工作圈子而产生的双重身份问题,即朝阳区教委所属的心理工作者不能为本区的教师提供心理咨询。这是心理咨询工作要遵守的首要原则。教师心理咨询中心不仅为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同时也担负组织心理教师和全体教师参加相关心理健康培训的重任。
2.通过培训实践,设计完善一套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包含系列开放菜单式讲座、体验式深度心理技能培训和心理教师执业能力培训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培训都力求做到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的培训课程体系将在完成导航项目的引领功能后,作为可以继续使用和推广的主要课程内容保留下来。
3.通过培训,打造一支心理健康的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讲座和心理技能培训打造具有心理健康意识的教师队伍,通过心理教师执业能力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心理教师队伍,两支队伍共同合作,最大程度减少学校环境下对学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
4.通过多方参与,构建一个学校心理预警和干预机制
学生心理健康四级预警与干预机制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信息反馈形成一级预防,避免同伴间不良心理状态的蔓延;班主任接受学生反馈,甄别与监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严重情形的发展;校园心理咨询室教师对学生心理异常现象及早发现与诊断,并进行初步干预,避免恶性心理事件的加重;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改善学生的症状,完善其心理,防止新的不健康心态的出现,避免恶性心理事件的发生。
5.通过实践调整,探索一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体系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作为项目的决策者和监督者把握项目的方向和进程,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作为专业教师培训机构负责整个项目工作的规划组织,同时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共同策划、组织、实施项目工作;朝阳区所有中小幼学校是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朝阳区16000名教职员工是项目的核心人群,其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意识将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6.通过培训实践,留下一套中小学心理教师执业能力标准
在中小学学段,心理教师队伍的构建和成长多是空白。项目将在后期努力构建起执业标准雏形,即由心理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培训标准、考核标准和工作标准构成的心理教师执业能力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
1.编制心理健康手册,传递心理健康理念
为让每一位老师了解导航项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接触心理健康理念,我们精心编制了《朝阳区教师心理健康手册》,朝阳区教师人手一册。很多老师反馈手册提供了了解导航项目的机会,也是老师接触心理学的领路者。
2.心理咨询中心正式挂牌,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
中心是全国首家由教育主管部门出资为普通教师提供专业心理咨询的机构。
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的两年多时间里,朝阳区近百位教师接受了热线咨询或面询服务。预约咨询师的高度专业水平为每一位来访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截至目前,中心既解决过严重的、突发的心理冲突问题,也帮助过有一般心理问题的老师;来访教师既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和自身心理成长的,也有关心学生成长,带着学生问题前来咨询的。大部分老师都获得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对问题严重、耗时较长的咨询案例,咨询师在案例督导集体磋商、报告项目管理者基础上,做出了转介的建议,并获得了来访教师的认同与支持。
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心理咨询的面询服务需要提前预约时间,无论预约时间的当天天气状况如何,交通状况如何,咨询师都保证按约定时间到达并全心投入咨询工作,充分体现了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他们陪伴每一位走进咨询室的老师走进自己的心灵。
一位与父亲结怨十几年的老师,在原生家庭讲座之后主动走进咨询室,从自己日常的一个强迫观念——“无论是否需要都想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入手,在咨询师的带领下,重新梳理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经过第一次咨询,这位教师就放下原来的仇恨与父亲取得联系,在后面的三次咨询中,咨询师协助其处理了童年的消极情绪记忆,让她放下对家庭的怨恨,重新迎来温馨的生活。她在后来的分享中说:“像我的咨询师告诉我的那样,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带着对父母的仇恨幸福生活,没有一个父母不是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养育自己的孩子。”
一位新入职教师,在同事关系上处处感到受排挤,不断和领导、同事发生矛盾,终于有一天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与同事大打出手,事后她收拾行囊逃离学校,在无处可逃的时候拨通了咨询中心电话。咨询师马上做应急处理,一方面先安抚其过激情绪反应,另一方面紧急约见咨询师,并帮助她走进咨询室。咨询师从职业规划和人际困惑入手,帮助她梳理新入职环境下出现的心理适应困难,使她重新回到学校开始全新的教师生涯。
3.开办大型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面向全区所有干部教师开展大型公益心理健康系列讲座是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讲座内容包含教师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共有10个主题,分别是:与压力共舞——教师职业减压;关爱自我,做情绪的主人——教师情绪管理策略;社会变迁与心理适应——浅析教师职业;解读人际困惑——教师人际交往模式与沟通技能;用沟通代替冲突——NLP在构建师生关系中的有效应用;“我是谁”——九型人格与教师教育策略;爱的艺术——教师的婚姻与家庭;建幸福家庭,做快乐父母——解析亲子教育;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人——解读原生家庭与家校合力;开明的性教育——如何与你的学生谈“性”。
讲座时间安排在周六,全区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参加。有的老师不辞辛苦,重复参加,并携带爱人和朋友共同参与。教师们说每次讲座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每次讲座都带给自己生活上的新启迪、工作上的新认识。有的老师把人际交往的方法用到婆媳关系上,解决了多年困扰自己的婚姻问题;有的老师把原生家庭的知识加以应用,主动接回送到老家的孩子,表示再辛苦也要自己养育、陪伴孩子;一位职业高中老师在讲座反馈中写道:“心理学教给我尊重每一个生命,使我体会到我们职高学生成长中遭遇的种种困难,让我不由自主地更加爱护他们,理解他们,希望我的陪伴可以给他们更多自信,让他们更健康、更有能力走上社会,快乐生活。”
4.开设心理技能培训,让教师踏上“自我发现之旅”
教师在心理健康意识提升的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强烈愿望。有的老师发现自己在与家人交往过程中,不会轻易伤害家人,但在与同事的交往过程中,稍有不快就会产生强烈冲突;也有的老师称自己在工作环境下极能忍耐,但会把工作中受到的委屈不分青红皂白地发泄到家人身上;有的老师遇到压力时会用疯狂购物的方式缓解压力,有的老师更愿意找朋友喝酒聊天,也有的人遇到问题就愿意蒙头大睡。这些老师在人际交往、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原因何在,是否可以更好地探究自己的内心,找到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这是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意识的老师的强烈需要。此需要与项目规划里教师深度技能培训的设想不谋而合,于是以“自我发现”为目标的教师心理深度技能培训课程应运而生。目前该课程以“自我发现之旅”为主题,课程内容包含“自我防御机制”、“自我状态模式”和“压力源管理”等。“自我发现之旅”培训是一个设计完整的培训课程类型,整个培训由开班仪式、团队建设、技能辅导与活动体验、心理情景剧、音乐催眠和结业分享等环节构成。
以自我防御机制培训为例: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心理层面自我保护的方式,培训带领参训教师从发现自我形象入手展开团队建设,用挑战传统的自我介绍方式来揭开发现自我价值的序幕,然后带领参训者了解自我心理层面的保护方式、自我压抑方式以及这样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利用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带领大家进一步体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个体对自我防御机制的应用形式及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在了解自我防御机制后,培训团队会给有需要的参训教师提供适当的自我调节方法;在培训结束时,培训者用音乐催眠的方法带领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心灵休养地,为大家提供滋润自己心灵的一种方法。
两天的培训是一个精神之旅、快乐之旅,是一个自我成长之旅,更是一个团队之旅。在学员的分享中我们了解到,参加“自我发现之旅”是个人心理成长的重要旅程,有人说这样的学习对家族有“功德无量”的意义,有的人开始重新找到工作的快乐,走进孩子的心灵,陪伴孩子快乐成长,也有的人开始热爱心理学,把心理教师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远期目标。
5.研发任职资格标准,培养心理教师队伍
在我们对心理教师所进行的训前调研中不难发现,心理教师多以兼职状态存在,即使有心理学背景的专职心理教师也仅仅执行着应付上级检查的工作。因此项目规划之时,我们就把培养心理教师,推动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发展纳入项目工作范畴,并为培养心理教师队伍精心设计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执业能力培训和工作案例督导。执业能力培训是帮助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胜任心理教师工作岗位而设立的培训,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递进式培训过程。初级阶段培训是心理教师任职之初的通识培训;中级阶段培训是遵循心理学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专业要求而设立的,即心理教师作为学校环境下具有心理学专业水准的助人工作者,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自我心理成长方面的培训;高级阶段培训是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课程。心理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发展性心理问题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对个体而言棘手的事件,但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要求心理教师不能求助于一般意义上的领导和同事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专业的、有一定组织性的心理教师工作案例督导课程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是心理教师队伍不同于一般学科教师队伍的重要特点。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共享
1.每次培训都是第一次
“每次培训都是第一次”是项目的工作理念,基于心理学对群体共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尊重,我们在心理导航项目的工作中也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参训团队的个性差异,把每一次工作都当成第一次,尽心尽力完成。无论是讲座还是“自我发现之旅”或心理教师培训,每一次培训之前我们都要进行训前调研,并和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反映本班的学员特点和基本需要,并在课后将学员反馈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入沟通。以心理教师培训为例,为更好了解心理教师队伍的现状和他们的培训需求,项目组组对每个学校的心理教师进行面试,并根据面试结果选择参训人员,考虑心理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我们会给部分学校领导以更换合适人选的建议。这是项目工作获得认可、培训效果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2.一次培训,受益终生
“一次培训,受益终生”作为项目的工作宗旨,对项目的整体工作推进有深远影响。
在项目工作过程中,我们极为关注成人培训的特点,努力做到管理上更人本,服务中更周密,尽力给参训教师以温暖的体验,同时也让这样的工作理念对其日后的工作有参照意义。
3.学员即资源,加强培训的后班级文化建设
“学员即资源”强调以学员为中心,重视发掘和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教师团队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团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众多一手资料,其自身在心理教育方面的需求是项目推进的重要资源。因此,从训前听取他们的需要和建议,到培训过程引导他们开放胸怀,用心倾听和体验,用心感悟,到训后征集反馈意见和心理成长报告,都体现我们对学员的重视和尊重。
通过后班级文化建设,我们为教师搭建互动交流、相互支持、分享成长的平台。在“自我发现之旅”和心理教师培训中,我们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每个班级都组建传统意义上的班委,有班长、学委、组委、宣委和生活委员,目的是培训之后能够更好地相互交流和支持,使“一次培训,收益终生”的目标得以实现。
从训前调研,到培训方案,到培训课程的影像资料,再到每个学员的的反馈、成长报告,再到培训总结和工作改进方案,培训整个过程的痕迹都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成为今后项目工作可供参考的资源。
4.从“提升工作品质”到“提升生活品质”
心理导航项目最初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学方法的传授,提高教师工作的能力,提升教师的工作品质。项目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参与教师不断反馈,心理健康教育改变的是他们的家族命运,改变的是他们的心智模式,个人心态的调整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工作品质,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其生活态度和方式,而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工作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
项目后的思考
心理导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障碍,如教师的工训矛盾,一方面部分老师对参加心理培训有浓厚的兴趣,但工作和培训的时间冲突让很多人没有机会参与;另一方面,有的学校选派的心理教师不具备担任心理教师的能力或潜质,对心理教师培训也没有兴趣,而那些对学生心理发展感兴趣、具备助人意识和心理教师潜质的老师却没有机会接受心理教师执业能力培训。还有心理培训的费用标准问题,如前所述,能够承担教师心理培训的师资相对匮乏,并且心理培训课程研发和实施费用较传统的培训项目更为昂贵。这与心理培训师自身成长的周期长、心力物力投入多且目前心理培训师数量少密切相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就更值得研究和探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项目本身和参与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各自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我们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对全区乃至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规划指导;二是搭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平台,为学生、教师乃至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培训指导;三是研发一套心理培训的课程体系,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和不同成长阶段教师培训的教材;四是打造一支专业、敬业的心理教师队伍,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五是营造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维护的心理预警和干预机制,保障学校环境下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教师的健康成长服务。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决策者和监督者,肩负着为该项工作制定政策,给予资金保障和对工作成果进行考核鉴定的重要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形式,推动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而项目合作是值得推广的形式。
在目前状况下,心理教育以项目运作形式推进是该项工作开展的有效形式,通过这样的项目工作可以给未来心理教育工作留下值得参考的教师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和心理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留下包括学员、心理教师和专家团队在内的丰富资源;留下具有地方特点且对更大范围推广有参考价值的心理教师资格标准,另外心理教育的合作运行模式也可以为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培训的学校,其收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全员具备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为本校留下一支专业发展良好的心理教师队伍(虽然人人要关注心理健康,但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为本校留下值得推荐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本校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心理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在涉及个人心理成长过程中,要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心理隐私是不为其带来新的心理痛点的重要举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避免心理咨询师或体验式心理课程培训师的双重身份,即同为教育系统内的专业人员不为本系统内的人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育本身的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得到进一步彰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当以提高教师工作品质为出发点,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生活品质,因为教师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教师工作品质得以提升的保障,教师工作品质的提升是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是为学生打造健康成长环境的保障。希望“朝阳区教师心理健康导航项目”的工作能够发挥“蝴蝶效应”,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钟继利,徐州城乡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比较研究,《美中教育评论》,2005年第2卷第10期
2.郭巧慧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参考》,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