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蕴于真实之中

2011-12-29 00:00:00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6期


  于亚玲,中学高级教师,区级心理学科带头人,区级教育劳动奖章获得者,区“三八”红旗手。曾担任班主任、语数教学等工作,后承担教科研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任教国际理解和心理健康活动课学科。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于老师都能摈弃浮华,追求真实,崇尚质朴。
  
  于老师深爱课堂,执教语文时被聘为兼职教研员,执教国际理解和心理健康活动课,她同样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大胆改革。在多元智能、师生监控、心理调节、尊重文化差异等相关理论的内化和运用中,她的课堂鲜活、实效性强,在市区起到引领作用。
  从1997年起,于老师一直坚持参加课题研究,借助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于老师的研究尤为深入。她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设计,采取“多元渗透、多点支撑、全面推进、全员受益”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集体教育、个案咨询、家庭指导等途径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继“十五”期间顺利完成《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子课题结题工作后,“十一五”期间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开展的《提高小学生心理调控能力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又拉开序幕。从问卷调研入手,于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师生开展相应的行动研究,她所组织的“校园志愿十二员”、“亲子系列活动”、“学生原创征集”等活动在全国课题会上进行交流,并作为主要素材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她组织策划两次全校教科研年会,协助成立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分会,作为主要参与者和成果整理者,《提高小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研究》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等四项课题获得区优秀成果奖,《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研究》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她撰写的论文或案例多篇获奖或发表,她还参与多本书籍的编写。
  终身学习是能力也是习惯。于老师根据工作需要,既学习传统的心理学、教育学,又学习充满新气息的《新课堂》、《做最好的老师》等书籍。她能静心研读非常枯燥的研究方法策略,平日工作中不放弃每一次聆听专家指导、同行交流的机会,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断丰富学识,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极反思、梳理、调整,使自己的认知更清晰,做法更完善。
  担任远洋小学主管期间,她遵循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带领干部和教师界定了远洋的“洋”的文化内涵,定位科技特色办学方向,主动地思考人文文化管理的途径,创设和谐自然的校园环境,使学校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