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多元化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培养方式等的多样化。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如何在学校已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将学校资源合理整合,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下面,我结合华夏女子中学的办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1.课程多样化,增加选择性,满足女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依据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修订了《华夏女子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确立了校本课程由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生活技能类四大类构成。高中以“必选课”为主,“自选课”为辅,以提高女生的人文素养为宗旨;初中以“自选课”为主,“必选课”为辅,以满足女生的兴趣发展为宗旨,合理建构校本课程体系。
比如,开设《女性人物赏析》、《生活哲理》、《国际理解》等选修课。坚持住宿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政治课上进行“每周时事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再如,开设《生活中的化学》、《DIY包装》、《模拟驾驶茶艺》等选修课,提高学生生存和生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还有开设《少女课堂》、《女生心理导向》等课程,逐步形成适合女中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既实现了“全面发展、因性施教、优化个性”的办学理念,又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需要中得到更好的充实。
2.活动系列化,增强实效性,提升女学生的气质
学生都是女孩子不是女子学校的特色。创设一种符合女孩子生理、心理和体能特点、适合女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才是女子学校的特色。根据学校“求真向善,秀外慧中”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现代女性素质要求,结合女孩子的思维特点和行为习惯,创建多层面的活动和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教师在活动中成熟。
将艺术教育做大、做强,提升学生内涵和气质。学校把艺术教育定位在普及教育、平民教育上,不管是否有基础,只要学生愿意,都欢迎参加。面向全体学生,将丰富的课堂教学与创设校内外展示机会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学校聘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10位专家和一位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训练和指导,低起点运作,高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理解、欣赏音乐的能力与水平。
将交流活动做活、做精,培养学生胆识和自信。开展全校性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为奥运女子代表队送去“三·八”节的祝福活动,“寻找北京最美的微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与美国优瑟琳女中学生共同做课题“2020”课题活动等。学校还每年举办一届“风采杯华夏才女展评”活动,不定期举办合唱节、女性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同学们乐在其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3.教学精细化,增强针对性,提高女学生文化素养
作为一所女子中学,如何根据女孩子生理、心理和体能特点来科学安排教学(即因性施教),一直是我们潜心研究的课题。女校学科教学中,拼的不仅仅是智力,更多的是决心、信心、恒心等非智力因素。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爱心、责任心”之外,还要多一份“鼓励和支持”,多一份“细心和耐心”。
我们正在进行的《班级文化建设与现代公民教育》研究,就是要从人生发展的层面来解决学生尚学、敢学、乐学问题。它的意义在于:一是创新德育形式,探索班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新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国民教育的高度,把课题研究与培养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品质,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联系起来。二是跳出“就学习抓学习、就分数抓分数,低层次无效工作”的怪圈。站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层面,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发掘学生的潜能,解决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引导学生明白,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最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坚定信念,奋力拼搏。■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