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反调谱成乐章

2011-12-29 00:00:00张海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6期


  所谓反调,是指与主旋律不一样的声音。就像相声里讲的那样:你说是向东,他偏说是往西;你说是上天,他却说是入地。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心理逆反期,在课堂上“唱反调”,是非常正常的事。如何机智、巧妙、艺术地处理好课堂上突然出现的这些“另类声音”,并将其谱成和谐乐章,一直是笔者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努力落实的问题。
  
  用“尊重”定好主旋律
  良好的制度,是保证主旋律被大家所认可的基础。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若要奏响和谐的曲调,必须有好的制度作为保障。
  制定班纪班规时要充分地征求学生的意见,通过广泛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和看法,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班级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用“爱”融化反调
  班里的A是随班就读的孩子,脾气很暴躁、任性,总是违反纪律。后来我了解到,父母在孩子两岁时离婚,奶奶一直很溺爱他,他不会爱别人,只是要求别人爱他。了解到这些背景之后,我开始有意给他创造机会,让他为班集体付出。例如,我们班里有几盆鲜花,我就安排他照顾这些鲜花,让他在鲜花的开放中感受付出的快乐。有时,我也让他帮我做一些简单工作,这样一点一滴地让他学会付出。现在,当班里出现不和谐音符的时候,他能主动站出来制止了。
  
  用“宽恕”消减反调
  上课随便讲话,自控力低,打扰周围同学学习却不以为然,有此类问题的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对此类“唱反调”的行为要及时加以疏导,以免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一次课上,B同学总与别的同学说话,我提醒他不要讲话,他随口说话就带了脏字。有同学提醒我,说B同学说话带了脏字。我微笑地看着他说:“我认识的B同学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学生,我可不相信刚才说话带脏字的是他。”他脸一红,低下头。从此他不但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很尊重老师,课外遇到了,也会在很远就跟我打招呼。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同学,也自觉地改正了说脏话的毛病。
  这里,老师将自己的宽容和幽默传递给学生,不仅显示了老师的气度,同时也给学生今后的成长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让学生在自悟自觉中成为宽容的人,成为富有丰富的人文情怀的人。
  
  用“智慧”转变反调
  “反调”不动听,但教师要善于倾听,点拨得当,“反调”同样能成为一曲和谐的旋律。
  在讲述“知识伴我成长”这一内容时,C同学坐在座位上歪着头,斜着眼睛,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一边毫无顾忌地说:“知识它就不伴我成长。”顿时全班安静极了,好像等待老师的大发雷霆。我微笑地看着他说:“请你站起来。”他不以为然地问:“干嘛呀?”我还是微笑地说:“请你站起来。”他这才顺从地站起来。我马上说:“你看,老师让你站起来,你就按要求做了,说明你知道尊重老师,很懂礼貌。我想,你能这么懂礼仪、有礼貌,一定和你礼仪方面的知识学得好有关,你这是用行动告诉我们知识在伴你成长嘛!好,请你坐下。”全班学生都笑了,C同学笑着坐下了。
  应对“反调”需要智慧。教师要善于倾听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陈述方式的各种声音,适时调控课堂教学的动向,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时俱进”、“与境俱进”,灵活地将课堂教学中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或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及时地进行整合转化,在智慧中充分挖掘“反调”中的合理因素,使反调回归主旋律,而且成为其中的亮点。■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