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三侧重”

2011-12-29 00:00:00季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6期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教师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从而使抽象化为形象,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得多彩,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使现代课堂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多媒体教学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本文就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应有的三方面侧重谈一管之见。
  
  侧重优化整合
  
  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要讲究其科学性的,应定位在“辅助使用”上,不求时髦,但求实用;不求多,但求精。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可以起到增加课堂容量、加大信息传播密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教师应该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使之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地或一味地依赖多媒体,让其代替学生活动,挤占了学生看课文、研究课文的时间,漠视了文本的阅读。课堂上,教师频繁展示图片,就连简单的口头提问的句子以及答案都一字不落地打在屏幕上,用屏幕替代了黑板,背离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优秀的板书精炼而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或见解随时调整、修改板书的内容。如《项链》中玛蒂尔德的命运,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则可在黑板上随时记录下学生的各种思考。可见,这种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思考,是无法用一个课前预先做好的课件来呈现的。
  
  侧重情感交流
  
  随着多媒体的介入,有些教师课堂上注意的是监视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是接受屏幕上的图像,师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交流,变成了师与机、生与机的单向传送与接受,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被削弱了。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学生成了热闹的看客。同时,也由于其课件事先设计的既定性,缺乏课堂实际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所带来的及时性、交互性特点,使用起来较为呆板,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看似活泼,实则死板,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以及人文素养的形成。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和主动性,使多媒体课件既富于展示功能,又富于交流功能,不仅让学生看到、听到多媒体的教学材料,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课堂行为由单纯的听和看转变为听、看、想、动、说,真正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问题、协商学习的主体活动。
  
  侧重情境创设
  
  根据情境教学法理论,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学习语言情境,使学生自然“习得”,而不是“学得”知识。要想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互动”是关键,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情境能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标准。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环境,让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真正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仅仅在课堂中搭个“多媒体”的花架子来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精心收集和选择适合教材内容、制作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现代教学媒体,并将多媒体恰当、科学、灵活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真正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