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式
1.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
创设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是指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具有趣味性及启发性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例如:《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一课,学生对于西方的政治以及法律史比较陌生,而且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出示了罗马城关于母狼的城市标志,由学生猜测这是哪个城市的标识?学生们七嘴八舌,有些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说出了答案。随后,我为学生讲述了罗马城起源的故事:在古代亚平宁半岛上的阿尔巴城,一个名叫努米托尔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国王的女儿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慕斯。阿木留斯发现了这对双胞胎,把他们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这对兄弟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抚养。不久,又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了仇人,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慕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故事讲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当时的罗马采用了什么政体吗?”在故事情境的创设下,学生们带着探知罗马历史的愿望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2.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立障碍,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妙用随机生成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地思维。
例如:在学习西周的宗法制度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解“嫡长子继承制”,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1)在西周时,周王有四个儿子:长子由二夫人所生,次子和三子是一对双胞胎,由正妻所生,幼子由三夫人所生。请问哪位王子具有继承权利?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出结论:“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2)如果粗心的父母分不清双胞胎兄弟的大小,怎么办?如果兄弟人品相近,又怎么办?经过一番争论,学生总结出了如下原则:“年均以德”、“德均则卜”。(3)在西周时,王位继承依据什么原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嫡长子继承制。”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3.学以致用的生活情境
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和应用生活情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渐进的制度创新》一课时,正值英国进行新的议会选举,布朗当选为新一任英国首相。这样一件时事新闻学生们应该知道,但在课前通过我的了解,学生们对于“英国首相是如何产生的”、“英国首相在英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之类的问题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有什么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们的困惑进行了重点解释。下课时,有的学生向我提问:“美国总统是如何产生的?他的权力如何?他向谁负责?”面对如此提问,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知去寻求问题的答案。随后,在学习《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一课时,那些课下自学的学生,在课堂交流时,向其他学生介绍了美国总统的选举机制以及分权制衡的政治特点,博得了大家赞许的目光。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能解释和解决日常问题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更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创设情境的关键要素
情境创设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有自身的设计规律和注意事项。教师如果对这些规律不注意把握,就会导致创设的情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情境创设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统一
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的阶段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德国的历史,所以在学习《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时,我就以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语文课文《最后一课》和历史人物希特勒为引子,贯穿整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们回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以及对于希特勒的介绍,填补了学生们认知上的空白。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仔细的分析,寻找学习主题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结合点,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对新意义的建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真正做到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统一。
2.情境创设要真实、丰富,要具有刺激性和吸引力
真实的情境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调动他们用全部的感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的问题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才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2008年,学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时,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地震带来的伤痛尚未抚平。在对地震受难者的追思中,我介绍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向中国政府提供友好捐助的事例,学生们对这三个国际组织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以此为契机,顺利地引入本课。同时,情境创设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融入新的信息刺激,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设置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情境的内容、发展的方式都应该富有新意,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首乐曲,很快就有学生听出来是热播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的插曲。伴随着乐曲的播放,我告诉大家:“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着他们疑惑的目光,我接着说:“这首雄壮激昂的乐曲名叫《1492征服天堂》,是为了纪念近代一位杰出的探险家而创作的。这位历史人物正像电视剧里的许三多一样,不抛弃,不放弃,发现了新的世界,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们获得了对历史的另一番体验。
3.情境创设要有整体性,把握好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问题
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必须把握好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问题,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又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使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达到完美的统一。如学习《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人文主义。我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
薄伽丘《十日谈》
郡主(依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依思梦达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通过材料,学生们表达了对依思梦达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同情和敬佩。在此之后,我又通过一系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与中世纪时艺术品的对比,让学生们看到了中世纪时的作品宗教色彩浓厚、表情呆板,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呈现出更多的生活气息和人性光芒。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初步得出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反对以神为中心,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每一节课的情境创设都要有整体的布局,使创设的情境充分发挥其价值,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情境创设要服务于教学,要避免刻意营造情境氛围
创设情境只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情境创设必须和学习任务相融合,要以自然的方式展示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避免创设那些与学习任务处于分离或勉强凑合的情境。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感官的刺激,而不去考虑情境的实际价值,就好比是强行贴上的美丽标签,虽然好看,但对学生学习知识没有任何的作用,相反有时还会给学生一些误导。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课堂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那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境,才是优秀的情境。
综上所述,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情境,都应能与学生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以达到提高素质与发展个性的和谐统一。■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