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屈指算来,做教育工作已36年,这期间任校长职务18年,占了工作时限的一半。这不算短暂的教育历练,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我按照“做得出智慧,说得出道道,写得成文章”的标准,将这些经验教训梳理并记录了下来。我与《北京教育》杂志有缘,8年前,编辑就约我完成了校长任职的一些文章,如《校长办学四指向》、《政策法规解析与办学》、《校长司职两主线》、《校长的师承——贤与范》、《校长当不忘——曾经是学生》等,篇篇都是实践的结晶,认真完成的文字。此后这些年,自然又积累了不少,虽然也有些文章,但因忙忙碌碌,多是随笔小文。今年开春,阳光明媚的日子,与编辑又开心畅谈了一番。编辑约我再做些任校长的文字梳理,我也正好有了新的积累与思考,遂有了下面的“我的校长任职观”系列谈。我想就办学育人要“尊崇人本科学、面向社会育人、规划学校发展、建设陶冶校园”等认识,与大家交流。
工作至今,也有了些称号,如北京市特级教师、政府表彰的模范校长、两所大学特聘的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主任等。我想,无论是以教师的身份、管理者的角色、学者的名头,都能提出些不会误导人的意见了吧。正是基于此,写了如下的文字,我希望能有益于同仁的教育实践。
自37岁任校长以来,做了不少事。随着做事的经验积累,我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在事的推动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校长办学,要坚持“事在人为,以人成事”、“心中有人,眼中见事”的原则。而这一办学理念的突显是有着一个认识过程的。
以人为本的落点是科学
现在,重视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流行语了。政治家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人更体面地生活;哲学家说,关乎认识世界、概括普世方法论的命题,一定要将人作为本体来进行阐述;古代思想家说,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重视人,提升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有如此多的强调,如此多的呼唤,如此多的信誓旦旦。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分明感到,真正落实此原则是如此不易,诸多地方是有违初衷,甚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为何如此呢?带着这些困惑,我时常向相关人士求教,自己读书、思考和研究。在大量的信息取舍中,在讨论交流中,在实践躬行中,我发现了一个十分好的求解途径,那就是学习人的科学,追踪有关人的科学的前沿成果,在人的科学理论武装下,凸显人的地位、人的尊重、人的价值。我被有关研究人的科学魅力所吸引,并藉此探索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解放人的社会机制和教育机制。
1.研读人的科学
这些年,我大量地学习、追踪人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大量地吸收人的科学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技术,大量地接受人的科学的研究结论和实践建议。我最集中地围绕人的生命科学、人的精神科学、人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购买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积极与学者交往,讨论有关人的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走势。凡发现有关人的研究的新观点,研究人的新技术的运用,认识人的新实证性结论,我就兴奋地学习,热情地追踪,并着迷地思考可应用于教育的落脚点。我将所获得的理论、所借鉴的技术、所受到的启发,与教育实践结合,进行应用性思考。大量的思想武装,经常性的实践思考,使我的头脑越来越充实,思想越来越丰富,行动越来越积极。
我认为,以人为本,治国,会得民心;搞经济,能出效益;办教育,可明方向。而以人为本的落实,需要科学武装、科学导航。如果只强调人本,而没有科学的支持、科学观的坚定,以人为本就会被架在空中,就会被束之高阁,在各种实践中,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能的结果是,将以人为本变为空洞的口号。
2.在实践中思考
当我将思考的重点放到人的科学上的时候,我觉得找到了一盏明灯,就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那样,获得了“洞喻”般的启迪。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的科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教育,厘清思想,设计方法;从科学的源头来审视现实,判断正误,衡量利弊,我获得了诸多的启示,诸多的明朗,诸多的快乐,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例如,我曾与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在学校的小学部,推出了每周四天上课,一天走出校门上体验课的教改试验,实践证明效果极佳。现在,我不断呼吁,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要进行革命性重设:国家统一的文化课程,只规定半天,其余的时间,只提出教育标准要求,放手让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去设计课程,组织内容,开展活动;放手让校外的家庭、社区、区域各种有教育资源的单位,广泛参与教育,参与育人。这样做,中国的教育不但不会垮,反而会改变教育拖发展后腿的现状,摆脱现在“里外不是人”的窘态,走出一条金灿灿的创新之路。敢于提出这样的观点,其依据就是科学的支持,科学的启发。
再如,面对提高考试学习效能的所谓成功经验要不要学的问题,面对在小学设立心理宣泄室,让低龄儿童任意发泄的所谓特色教育,面对按照西方政治制度的运行方式,在中小学实行校长组阁任期制的作法,面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习要多出汗,汗中藏金;多吃苦,苦中有甜”的号召,我都能鲜明地提出意见,理智地做出选择,有力地进行说服,恰当地提出应对办法。这些或者大胆,或者明确,或者赞否的认识,也是得益于人的相关科学研究得出的成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而科学识人,才能按照规律做事情。以人为本,一定要找到科学的落点,这就是将对人的研究的科学普及开来,广泛应用下去。
探寻科学育人的理论基石
工作了大半辈子,我终于找到了思想之水的汩汩源头,寻到了构建现代教育大厦的厚重基石。这源头,这基石,就是人的科学,就是现代科学为我们呈现的生命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
在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武装的基础上,我按照教育实践的需要,进行了提炼,设计了人本科学的教育提纲,书写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动力学的研究与实践》科研导航用书。工作了多年,我终于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学说。我自知,这理论是“草根”的,是“乡土”的,但我也自赏,因为它是引人的,是可靠的;它是依据科学理论提炼的,是通过实践证明产生了效益的。
1.从“源头”处觅思
从人的本源角度思考教育,需要系统地建立思想体系。我提出了“教育动力学”的核心概念,并构建了一个体系。我的教育动力学的思想,其科学视角及认识层次如下:
首先,认识人的科学视角:人——从远古到未来(人的进化观);人——从细胞到身体(人的系统观);人——从出生到死亡(人的生涯观)。
其次,生命动力的认识层次:人的生命三貌:生理人、心理人、社会人;人的生命三能:体能、心能、群能;人的生理动力源:生物电、分泌能、遗传力。
人的心理动力源:意识能动性、个性特征及倾向、人格动力说;人的社会动力源:个体社会化、人际互动、团体动力学。
我按照“人的属性与动力”的认识逻辑,设计了科学识人的认识图表,提出了科学识人的三貌(生理人、心理人、社会人)、三能(体能、心能、群能)及九个动力点(见附图)。我将此作为教育的基石,构建起思想与实践的教育大厦。
2.书写科普文章
当我最终构建了人本科学的教育基石及思想体系的时候,我十分激动。这样的思考,这样的体系,帮助我明白了许多问题,解释了许多教育现象,萌生了许多教育智慧,并树立了学术自信。我积极宣传并践行我的这一思想,赢得了不少同仁的赞同与支持。围绕人本科学育人,我提出,教育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围绕此观点写了一些文章。其中“教育动力学”是在网络上被点击阅读量比较大的一篇科普文章,标题为“从以人的发展为本出发”。下面摘录部分观点如下:
——中小学生的成长是个充满活力的过程。青少年风华正茂,是生命视界中春天的盛景。青少年成长的动力因素来自哪里呢?在于人的自然的生命活力,在于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力,在于人的社会化的活力。要形成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就要从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方面提高科学认识水平。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要注重对此三方面的科学追踪与学习,要善于将针对人进行研究的科学成果,进行必要的办学转化、吸收与借鉴。
——学生的发展是生理的、精神的、社会化的统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要建立在这三大基石之上。如果校长能在人的发展科学方面积极学习,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那么,在办学育人的引导上,你就会有更多的发言权;在制定教育政策上,你就会有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在开展创新实践中,你也会不断得到科学的导航。
“五座舞台”与“两大建设”
在给办学育人奠定了科学基石之后,我又提出,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人的发展搭台。学校教育主要依靠五方面的人:管理者、教师、员工、学生、家长。学校办学,要为这五方面的人搭设舞台。以人为本,科学育人,需要搞好两大建设,即科研兴校、文化办学。
1.调动积极性的研究
我以人本科学为据,提出了办学育人重点要做好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英语现在有个词——人能(One can),美国人推崇Can do精神,中文的近义词是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能动性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期望解决提高热情、调动积极性、增强能动性和主动性等问题,也大多通过调动、鼓励、激励、竞赛、评价、表彰等方式,力图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我由此进行了“增强人的发展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我提出:管理者要在思想力、行动力、修养力方面增强核心素质;教师要在师德、师能、师格三方面加强修养;员工要在服务师生、服务行政、服务社会三方面做好工作;学生要在善、博、雅三方面成长和发展;学校与家长要在八个方面搞好教育配合。办学,要为五方面的人服务,让人在科学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这就是我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重心。
围绕五方面的人,我提出了调动人积极性的190个动力点。中医说,人体有“穴位”。我认为,教育有动点。办学育人,要通过190个动力点的激活,促进全人的发展。例如,围绕学生发展的三大核心素质,我提出,教育学生要“德善”双修,抓好六个强化点——理想教育的感召力、英雄榜样的示范力、遵纪守法的规范力、身心健康的和谐力、自我修养的内省力、养成教育的躬行力,六力求合力,修德成才。在促进学习方面,我提出,中小学要以“博”为重,通过广泛涉猎,为将来学有专攻打好基础;要突出能力培养,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表达、操作七个方面下功夫,为学生佩戴七顶智慧帽。在美育方面,我提出“美达雅”的要求,通过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在心灵美、健康美、语言美、行为美等方面提高修养。
2.科研兴校+文化办学
在学校建设上,我力推科研兴校、文化办学。教书育人,要以科研为先导;办学育人,其实就是办文化。在科研兴校方面,我以“个人闲暇读书、集体逢会即学,一切基于动力,重在真知卓现”为主要推动方式。我直接组织干部学习,按照“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德、智、体、美、劳”等办学育人的管理要素,进行周期性学习。各部门,各处、室、组,也同时开展以学习为先导的科研。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组织全校教职员工编写“逢会即学”的学习读本,现在已经编写了40多万字。
在学习基础上开展研究,就有了理论准备,以此为基础的实践,就提高了水平。我校现在立项的国家级、部委级、市区级的科研课题达30余项,在同类校中是比较多的。现在,干部、教师人人做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实践效益,使学校的工作充满活力。
一所学校最能保持其传统的力量是什么?是文化。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重心是什么?也是文化。文化建设的重心又是什么?是建设陶冶环境。建设陶冶性校园,需要对文化办学的热情拥抱,需要提高文化育人的审美情趣,需要做文化环境的高雅设计。我先后在五所学校任校长,都积极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我发动全体人员参与,请社会高手加入。我组织教职员工在学校的精神文化(魂文化)、制度文化(法文化)、物质文化(形文化)方面,逐层开展建设;在课程文化、群团文化、行政文化方面,弘扬精神、依法办学、追求创新。
总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文化办学,都需要科学的导航。在现代科学的宝库中,提取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开展调动积极性的实践研究,就是我办学育人的主导思想,而这思想的涌动,是人本科学的汩汩清泉。教育要遵人本科学,奠教育基石,这一育人思想,也可用诗概括之:至圣为师展慧命,担当社会与学生;溯至源头觅思想,真知卓现调动功;素质目标善博雅,教育宗旨严爱成;内凝外聚求合力,文化浸润自然成。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