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明了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的基本取向是特色发展。北京丰台二中是一所崛起中的学校,这所学校的特色是什么?是长期与大学进行了深层次合作,是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扬,是课程改革,是学校文化管理,还是最大化地利用了社会大课堂的资源,以开放的姿态办学?
是的,以上这些都是,但都不足以涵盖丰台二中的特色。因为这些特色都只是形式上的特色,而不是对特色学校之“特色”内涵的关注。那什么才是学校特色的内涵呢?这里不妨试举一例说明。
时至今日,北京丰台二中仍在延续着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大学长达8年的深度合作,旨在促进课堂教学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这一合作的形式特色只是大学与中小学共同建设了教师发展学校,但丰台二中以此作为学校特色的内涵,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在行动中研究、以研究的方式去行动的学术文化,以及基于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治文化,这种研究的态度与专业自主的立场弥漫在丰台二中校园的各个角落,它们不仅成为了丰台二中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更可以说是学校文化的基调。这种学术文化与教师专业自主文化才是北京丰台二中学校特色的内涵之一二。
走向特色学校的基本道路可概括为两条,其一是“打哪儿指哪儿”,就是对学校长年所展开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升,在其中寻找特色,并加以发扬;其二为“指哪儿打哪儿”,就是在某一理念指导下,进行一场真正的创造性实践。丰台二中所走的正是后一条道路。但丰台二中的创造性实践并非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或方法,而是“回归”,即回到教育本身,尤其是回到人文范式的教育实践本身展开教育活动。这一回归,即回到教育的原点办教育,正是克服目前学校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基本问题——学校发展的“发展”与“目的”的分离,“好学校”与“好教育”的分离——的根本良方,二中正在努力实现好学校与好教育的统一,使得学校发展以服务于学校教育目的为旨归。
北京丰台二中开设的“人文实验班”,立足于“回归到生命与教育的根本”,直面“学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学校发展的源初问题,注重科学理性时代的人文底蕴与旨趣,着眼于培养能“穷理”、能“尽性”、能“至于命”的“人”,秉持的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出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因此,丰台二中的“人文实验班”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实验班的试点,而是一场真正的教育变革,其立意可谓高远! 正如学校领导所言,三年后,他们是参加文科高考,还是参加理科高考,这并不重要,因为届时,他们将自己选择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这,缘于三年实验班的学习生活已奠定了学生成为一个“人”的底蕴与趋向。
北京丰台二中的“人文实验班”不仅有基于整体设计的、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也强调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并拥有一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业的优秀教师,同时还有长期合作的几所大学做坚强后盾,提供积极支持。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丰台二中的特色办学会为北京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添上锦绣的一笔。■
□栏目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