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关”为何物?

2011-12-29 00:00:00刘安
文史杂志 2011年1期


  《诗经·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弃妇诗。但由于时代久远,加之注家水平参差,其中的一些地方让人费解。在这里,笔者就其中“复关”一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中的“复关”二字,中学课本将其注释为卫国的一个地方,并且很清楚地注明: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那个人(这里指氓,笔者注)。
  “复关”指地名,主要是指氓所近之地或所住之地。从现有文献资料上看,最早出现在西汉毛亨《诗故训传》里:“复关,君子所近也。”东汉郑玄在《毛诗笺》中云:“前既与氓以秋为期,秋至而登毁垣乡(向)其所近也。”唐孔颖达在《毛诗注疏》中释:复关者,非人之名号而妇人望之,故知君子所近之地。”郑玄《毛诗笺》又言:妇人犹有廉耻之心,故因其近复关以托号此民。
  但是,联系《氓》的内容,我们从诗中不难看出,诗中“不见复关”,“既见复关”,都是在“乘彼垝垣”的情况下发生的。然而现实中,“垝垣”和“复关”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怎么会一会儿“不见”,一会儿又“既见”呢?而且女子思人而不见(只见住地未见人),对着一个地方,她是不可能“载笑载言”的。所以,如果解释“复关”为男子所近(或所居)之地,后文“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就显得不合情理了。
  另外,“复关”可不可以注释为:“关市”,即设在边境关口的交易市场?因为一些专家提出,《说文解字》释:“复,行故道也。”而“关”字,《礼记·王制》云:“关,讥(检查)而不征。”孔颖达疏曰:“关讥而不征者,征税也。关,境上门也。讥谓呵察。”也就是说,“复关”是指女主人公望“氓”返回的关口。
  应该说,这种注释是对氓所居地名的一种延伸,还是没有脱离地名的藩篱,也是经不住推敲的。再说女子攀墙而望,其地必远;何况卫国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要津,水陆交通便利,手工业发达,市场交易繁荣。在这繁华关市交易人群中,女主人公能看清楚那个氓么?
  那么,复关到底代指什么呢?翻检手中资料,看见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释:关,车厢。复关,指返回的车子。北京师范大学的张俊、郭英德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男子居住地”为主要解释,兼采了朱东润先生的解释:“复关:地名,男子的居住地;一说,关为车厢板,此处代指车,复关是前来迎娶的车。”把“关”解释为车,这在先秦典籍中很少,但并非没有。笔者翻检资料,发现《墨子·贵义》中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车厢中)载书甚多。高亨在《诗经今注》释“复关”时引用此句,且解释“复关者,车再来也”。
  但注释到这里,还是让人费解:如果是车,这车又是谁的车呢,是氓来迎娶的车吗?如果是,却又与后文“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在时间上、意思上不符合。
  根据文章内容,不难看出“复关”在女主人公心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解释“复关”意思,就要进一步了解《氓》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众所周知,《氓》是一首弃妇诗。全诗通过一女子自述从恋爱到结婚、受虐待直至被遗弃的过程。既然涉及到男女婚姻,就不得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礼记·昏义》云:昏礼者,礼之本也。可见婚姻制度的重要性。虽然《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已难以确定具体时代,但大致说来写于西周末至东周初年。具体说来,西周时期,缔结婚姻有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及父母之命。“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同姓不婚”是西周时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缔结婚姻的又一原则。《诗经》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孟子·滕文公下》中也有:“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在宗族法制下,必然要求由父母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并通过媒人作中介来完成。否则即是非法,称为“淫奔”,不为宗族和社会承认。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知道《氓》中男女是在市场交易上认识的,也算是自由恋爱。男子娶妻心切,不断催促,甚至生气发怒;而女子对此事始终有所顾忌,明确地说出了“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因此从背景与内容上来讲,“良媒”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我们再来看看西周的婚姻具体过程。结合《周礼》《礼记》《仪礼》,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西周时期,婚姻主要是六礼,按顺序一、纳采(即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人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二、问名(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帖后,卜吉合八字);三、纳吉(即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四、纳征(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五、请期(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六、亲迎(俗称“迎亲”,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从上可以知道,媒人在六礼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没有纳采、问名等步骤,后面四步礼节都无从谈起。没有这些礼节,婚姻就是非法的,会被人歧视耻笑。另外,女子如此强调必须要良媒,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氓的身份特殊。据一些资料推测,氓不是本地人,而是外地移民。
  另外,联系《氓》的一、二章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其与“六礼”是基本吻合的:如“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合纳采;“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合问名、纳吉;“以尔车来”,合纳征;“以我贿迁”,合请期、亲迎。
  所以,基于以上事实资料,我们可以得出“复关”就是指代媒人坐的车,借以指代媒人。这样理解后,文章思想内容也更显深刻。一个经过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女子,最终却被丈夫抛弃,更加衬托了氓的无赖与无情,让人对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倍加同情。
  作者单位:宜宾市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