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推出了张鲁、张湛昀的长篇小说《卢作孚》。它以简洁生动的文学语言,真实感人的生活细节,曲折多变的戏剧性情节,写出了卢作孚鲜明独特的个性、丰富多彩的内在心理、不同凡响的情操风骨、高超入圣的精神境界,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典型形象。
这部小说,不是正史,而是民族民间的秘史。他在大关节处,严格符合历史真实;但在细节上,人物的声音笑貌、人物间的微妙关系、人物内心活动等描写,则尽显情味,形象丰满,刻画细腻,色彩丰富,使人得到极大的审美感染、艺术鉴赏的审美愉悦。
本书硬书封上有一句:“能与胡雪岩比肩的,可能只有卢作孚”。其实,卢作孚不仅可以与胡雪岩并肩,还有超过胡雪岩之处甚多。“商色”这一节中,升旗说到胡雪岩是红顶子商人,是官商。而有一些人叫“国商”,是让本国国库的储备、商人的利润、国人的钱财,一点不违反宪法与现行法律,堂而皇之流入他自家保险柜。而另有一种“本色商人”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商人”。卢作孚,白手起家,查云阳,斩万流,三段式航行,十年而聚四十船于旗下,被呼为奇迹,称之“船王”;因其重服务,善管理,知经营,又被名为“良商”。殊不知,这只是卢作孚的表象。那么,卢作孚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
书中升旗的一段话为之作了回答:“实业,便是事业。生意,便是生计。生计,求的是生活的意义,生而有意,计而有益。他成就了一个腰无分文的百万富翁!”
卢作孚不是一般的民族企业家。他没有田地、别墅、财产。他白手起家,劳动奋斗;创办的民生公司,也不是他的财产。公司是股份制,他也不是最大的股东。他有别人给他的“干股”,红利也交公司。他不是董事长。董事长,推举股份多的,有威望的人当。他是拿工资的总经理,工资也不高。
有人曾送卢作孚美制收音机,他却交给公司公用。他的子女也不安插在公司的要害部门。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公司供职,也只是一般职员。他不带一根草走。他全部心血和生命都贡献给了祖国的实业。他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的是国强民富。他的公司取名“民生”,就是赞同和支持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他选走这条路是有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的。
凡小说,提倡多写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不宜多讲议论。然而,好的小说也不排斥议论;只要这议论是为了写人物性格,从属于小说有机发展的情节之内,仍然是必要的。《卢作孚》中的议论,已成为小说必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写得很精彩,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值得读者细品。
小说写得精彩处很多,例如写卢作孚出生在贫寒人家,自幼为人顽皮又不失韧性。革命成功后,年少的他拒不受封;20岁时被反革命逮捕,却能死里逃生。
卢作孚33岁时,靠白手起家;40岁时便将川江上漫江飘着的万国旗一统为中国旗,当上了“中国船王”。他45岁时,在一边是日军轰炸,一边是枯水的情况下,将撤退到宜昌河滩上的十万吨机器、三万多人全部运走,挽救了“中国工业、兵工厂的命脉”。他5分钟定下企业生死大事,与国民政府巧妙周旋,夺回船队。他在56岁时,应周恩来的邀请,以金蝉脱壳之计骗过特务,从香港到达内陆,并带回了公司的全部海轮,最终将公司交给新中国。这些大关节,符合历史真实,也都写得十分精彩。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