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去看“旗帜”

2011-12-29 00:00:00管之然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11年8期


  进入小学高年级,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学习习惯。突然有一天,一本《光辉的旗帜》让我如获至宝,经过阅读、实践和思考,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旗帜看似普通,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从此我对政治有了初步了解,对“光辉的旗帜”油然而生敬意。
  爸爸见我十分认真却有些似懂非懂地阅读这本《光辉的旗帜》,走过来说:“旗帜就是政治,少先队员也要懂一点政治。”我不解地问爸爸,什么叫政治?爸
  爸说:“要想理解深透,还是去南京吧,南京有你想要的答案。”星期天,爸爸带我去了南京。我们参观了明故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还有中华民国总统府旧址。一天下来,身体十分疲倦,但大脑十分兴奋。白天的一幕幕难道与“旗帜”有什么关联吗?在爸爸的启发下,我认识到南京确实是一面面旗帜重叠的历史,是一本“旗帜”教育的活教材。
  旗帜是一种政治的语言。明故宫、明城墙,让我看到了朱元璋建立的封建王朝,来自于农民起义的“揭竿而起”。明成祖朱棣因避造反之嫌,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却开创了“永乐盛世”。在总统府,这个曾经的太平天国首府和中华民国总统府,让我亲睹了洪秀全“平均地权”旗帜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旗帜的实物展示,而他们的革命都失败了,究其缘由据史学家分析:成亦旗帜,败亦旗帜。一九四九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家王朝的青天白日旗从总统府旗杆上落下,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冉冉升起。为了五星红旗的诞生,雨花台那些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不让南京大屠杀的悲剧重演,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解放的壮丽诗篇。“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旗帜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辉煌。扛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早已成为了历史,落后就要挨打是旗帜被鲜血染红的启示!
  旗帜也是自强不息的决心。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由弱变强,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选择,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光辉历程。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每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总有鲜红党旗的引领,子弟兵的军旗、共青团的团旗以及少先队的队旗光彩夺目,众志成城,排忧解难。只要旗帜在,就有阵地在。国境线钢铁长城上飘扬的国旗讲述的是神圣与尊严。平凡岗位上一面面悬挂的锦旗,记录下的是默默奉献。全体人民在党旗的辉映下,用汗水和聪明才智,建设着我们的美好家园。南京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令人难忘,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喜迎着“青奥会”的举办。
  旗帜更是一种荣耀和精神。国际赛事国歌声中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上海世博五星红旗绚丽夺目,神舟飞船宇航员舱外行走挥舞的国旗令世人赞叹,每见于此,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怎能不欢欣鼓舞、无上荣光啊!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大人们都这样教育我们。以往我没有太多的感受,经过这次读书和实践活动,我真切体会到,在光辉的旗帜下,昨天他们前赴后继;在光辉的旗帜下,今天我们继往开来。新世纪的中华儿女必须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使命——让光辉的旗帜永远传承、永远闪烁、永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