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敲诈信

2011-12-29 00:00:00
小学科学 2011年4期


   斯科特警长坐在办公桌前,边喝咖啡边看着报纸。当电话铃声响起,斯科特知道,今天又不能按时下班了。果然,有人报案说发生了入室盗窃案。挂了电话,斯科特和手下立即赶往郊区的案发地点。
  
   报案人叫莱昂,住在林肯路32号的别墅小区里,傍晚下班回到家,发现放在二楼卧室窗帘后的祖传油画不见了。除此之外没有丢其他东西,也没发现门有被撬的痕迹。窃
  贼留下了一封敲诈信,上面用铅字写着:“10万美金换回油画,后天下午3点再联系。”字条用大头针别在窗帘上。
  
   莱昂告诉斯科特,自己给油画上了保险,自从搬进来后就一直放在那里。每过一段时间,莱昂或者妻子玛卡莎就会把油画拿出来做一下护理。斯科特仔细观察了别墅周围的环境,然后叫手下把正对着卧室窗户那家别墅的主人叫来。
  
   接着,斯科特请莱昂、玛卡莎和他们的邻居西沃里写下自己的名字,对他们说要对
  一下笔迹。根据斯科特的判断,嫌疑人一定对住宅的格局很熟悉,知道油画放在哪里。还有也不排除莱昂夫妇监守自盗,以此来骗取保险金的可能。因此他把3个人都列进了嫌
  疑人名单。
  
   斯科特从3个人的动作中,很快就认定是邻居西沃里盗走了油画,因为他是唯一的左撇子!西沃里也很快认罪了,但他想不通的是,敲诈信不是手写的呀,斯科特是怎么对出笔迹的呢?亲爱的读者,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相关链接
  笔迹,是书写工具在书面上留下的痕迹。笔迹检验,是通过对可疑笔迹和嫌疑人的笔迹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的笔迹,主要是通过分析笔迹中所反映的书写动作、习惯特征、文字布局和书面的语言特征来判断。每个人都会有稳定的、特有的笔迹。虽然有时可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书写工具以及个人伪装等),但一般来讲,在一定时期内,这些改变不会对笔迹检验造成根本性的影响。虽然现在使用电子计算机或者打印机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不同机器、不同墨水打出来的字体 也是有差异的,破案人员可以通过纸上的字来判断它是出自于哪种型号的哪台机器,进而顺藤摸瓜找到操作机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