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通用技术》教材走入了高中课堂,作为贴近生活的一门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解了结构、系统、流程、控制与设计,而且更突出了设计,我们在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操作中来,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完成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设计过程中激发学习激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习兴趣的养成可以激发学生对某种事物进行探究的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使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用流程设计、结构设计等设计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这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合理设计教学,用幽默的语言、可亲的教态、活跃的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参与的动手实验,都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让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课堂教学设计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关注发散思维的养成。我们一直在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地说,在很多学科教学中,我们很难完美地实现,但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轻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忽视发散思维的重要作用。发散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必将造成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受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体现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我们要注意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知识冲突的范例,将一些知识进行“变脸”,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当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切不可忽视双基的处理,我们要有意识地使学生的“学会”转变为“会学”,强化一些结构、流程的原理规律和设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若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热情。《通用技术》教材的设置,为我们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走,并注意进行正确的引导,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思维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将课堂设置为讨论课、抢答课,甚至自学课,引导学生的思维高度兴奋,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科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对于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用技术》的教学,我们都处在摸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供我们使用,对于很多课程内容,教师也处于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层面,针对这一状况,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走进文化背景,更直观地掌握技术知识,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使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得到不断的更新。同时,多媒体的使用,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教改观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浙江东阳市南马高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