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和城市小学生相比在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写作水平上的差距尤为突出。表现在:一是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二是用词贫乏,几十个人,一副面孔;三是言之无序,不懂得布局谋篇;四是语言呆板,表达能力较差;五是方言土语,普通话水平低下;六是抄袭现象严重,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归纳起来,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写作训练起步晚。一二年级只重视识字教学,忽视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只为识字而识字,一个字让学生写几十遍,但很少有人让学生为一句不完整的话而重复第二遍,更少有人设计一些字词让学生口头说话或书面写话。
2.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程序,缺乏整体规划。各年级的作文多是盲目的,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写作重点、训练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年级间的写作训练也没有很好的衔接,一般只按教参行事。
3.课堂教学结构陈旧,质量不高。尽管课改大潮对教学有所冲击,但没有根本变化。不管哪个年级,也不管指导什么题目,其程序总是“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固定模式。
4.从作文教学的量来说,写作训练的次数少。小学指导作文一般规定每学期为八次,学生从三到六年级才有过几十次,加之农村教师都或多或少和农活有关,农忙时顾不上,学生没习作兴趣,相互敷衍塞责,真正得到的训练次数就更少了。
当前要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第一,提高农村师资的专业文化素质的教学专业素质。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学期要制定出自修计划,研究一个作文教学专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不同类型的教师组织他们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系统地提高文化水平。对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组织他们参加基础知识的学习,举办作文教学观摩课,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
学校要重视全体教师的能力训练,在学校小环境内,造就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各科教师都要全力配合,以教育影响学生。语文教师要加强作文教学研究,探讨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程序。
第二,搞好读写结合,使之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理解课文内容,而忽视学习运用的传统,达到理解运用并重。对经典名篇要让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要启发学生“善说、愿写、勤写、会写”。
第三,杜绝抄袭现象。我们允许学生在写作时参阅作文读物,但严防抄袭作文。如果任其抄袭他人作文,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还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第四,把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应尽快改变办学条件,因陋就简,采取多种办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教师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兴趣,选取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美、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从低年级起,就重视作文教学,从小养成阅读正确、流利、没有语病的好习惯。加强平时说话、写话的训练,多听一些少儿节目和配乐散文的录音。教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懂文章,把握摄取文字信息的规律。如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点标画。教给学生阅渎的基本步骤:整体感知——部分理解——回归整体,即这篇文章到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第五,开拓生活源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农村自然景物或人和事,有意使学生留心观察,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形成勤于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领悟大自然美的风韵,这样学生在愉快、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信息,表达对事物的感想,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威县第什营学区吴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