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自然环境相对封闭,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地方办学,如何在名校众多的环境中获得生存的空间。湖北兴山一中的答案是:“走文化立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走文化立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就是用文化濡染人、熏陶人、感染人,进而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万众一心的办学合力,并通过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把学校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学校获得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恒久生命力。
创新办学理念。彰显价值文化
学校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作为核心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终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教师为本,学校为教师创造一种“安居无忧”的生活环境,“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终身学习”的发展环境。“发展”是“幸福”的基础,“幸福”是“发展”的目的。
“幸福”的本质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IFelEe+MvnaAaraezdUBoXWaK5Sz9/nwQdckZqDu8GM=定了自我价值实现途径的多样化,所以湖北兴山一中秉持多元开放的幸福观,为师生的幸福提供多种实现的可能。
美化校园环境。渗透多元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围绕“环境布局立足整体和谐美,环境绿化表达人与自然美,环境布置渗透多元文化美”的整体思路,突出教学区,隔离运动区,隐蔽生活区。各区之间用山石点缀,用树木绿化,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表达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均悬挂“诚笃务实”的教风和“慎独求真”的学风以及“课堂享受快乐,考试体验成功,活动展示风采”的教学境界。制作了50多块渗透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和人文关怀的英、汉双语语录牌以及寝室文化牌,建成了展览厅、读书亭、读报亭、“文化园”“科技园”、盆景园、植物园、《道德经》浮雕、《劝学》浮雕、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可以说,湖北兴山一中的校园环境无处不昭示着学校的文化内涵,即具有共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富于个性的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
实施人文教育。铸造行为文化
湖北兴山县是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地处连接三峡和神农架林区枢纽中心的位置,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峡文化,旅游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为将传统文化、区域文化整合熔铸为校园文化,湖北兴山一中实施了“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的“人文教育”工程,编写了人文教育工程系列读本——《经典古诗词三百首赏析》《新语文阅读》《学会学》《感动》《香溪之韵》《心灵港湾》等校本教材,以培养师生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情,对伦理与道德的温情,对乡土与社区的热情,对科学与探索的激情。同时,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铸造行为文化。学校党总支常年组织开展“提一条合理建议,帮扶一名特困生,联系一名学困生,培养一名优等生,联系一名非党员,创造一项好成绩”的党员干部“六个一”达标活动。定期举办“教师沙龙”和“一中论坛”。让专家引领教学潮流,让名师张扬教学个性,让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如今,湖北兴山一中的“教师沙龙”和“一中论坛”已成为教师展示自我、弘扬个性的舞台;吐露心声、交流思想的窗口;启迪心智、感悟生命的家园。长年开展旨在“师德”“师能”建设的“师徒结对”“课堂练兵”“教学竞赛”活动;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社会调查、新生军训、科技文化节、体育艺术节、校园吉尼斯活动;开展针对倾向性问题、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道德法庭活动;开展旨在礼仪教育、内化道德准则的“文明寝室评比”“文明用语评选”“文明行为规范”“文化建设研讨”等活动。
(作者单位:湖北兴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