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
2010年5月12至13日,我们在莱芜市召开高二课程规划专题研讨会,重点研讨秋季开学之后各高中学校如何开设好选修1和选修2的课程问题。这两个选修系列的课程如何开设?各个学校到底开设什么课程?这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息息相关。
在会议分组讨论中,我深感当前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薄弱。
有一位校长在交流中大谈办学理念,谈如何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谈如何执行规范办学的政策规定,等等,并且告诉我,他们学校高二课程已经规划好了。
我问他:你们学校选修1开多少模块?选修2开多少模块?校长回答:不知道。
我们这次会议就是专门研究高二课程规划的会议,你说学校高二课程已经规划好,却不知道选修1和选修2能开设多少模块,那你来干什么?
不错,现在有不少学校校长既不管课程设置,也不管教育教学,名之日:有分管副校长,我不管这一块。
还有一位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选修1的开设没有问题,国家规定的模块学校都能开出来。我听到这位校长的话感到很惊讶。因为我知道,包括普通高中的领头羊——省实验中学都感到要把国家规定的选修1模块都开全,当前还有很大的困难。即使国内选修课程开设最好的学校之一,深圳中学选修1模块也只开设了100个左右。我不知道,这所学校何来那么大的课程开设能力?我想,这所学校的校长之所以告诉我,他们学校开设选修1模块的课程没有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根本不知道选修1到底包括多少模块?据研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规划的选修1课程,其模块数量至少有100个左右。二是这位校长谈到的选修1模块都能开设,其开设的模块可能指的还是现行高考说明所规定的考试模块范围。我想,这个模块数量的规定,与我们实施课程方案的要求是两个概念。
以上说明:一是当前还有不少高中校长对国家高中课程方案学习了解不够,不能真正领会把握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一系列文件政策要求;二是当前还有不少校长对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重视不够,还没有真正把课程建设列入自己的重要议事日程;三是当前还有不少校长对课程的管理重视不够,认为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是分管校长的事;四是当前还有不少学校对课程的规划还没有真正起步。
这些问题归结一点:反映了我省不少高中学校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薄弱,提高全省高中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已成为深化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什么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在我看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划、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具体而言,一个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价值领导力
课程价值是学校办学人才观的具体体现。所谓校长课程价值领导力包括以下两个含义:一是校长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握、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能力;二是校长把自己关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认知转化为学校全体教育者的教育人才观的能力。即用校长的人才观来统领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
2.课程规划能力
所谓课程规划能力就是校长把自己的课程价值观转化为学校课程开设计划、构建学校课程开设体系的能力。
从国家对课程的管理看,一般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规划以及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又要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出发,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开设计划,建立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这里,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规划,既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课程。
3.课程开发能力
这次国家高中课程方案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为学校留下了课程开发的广阔空间。这既包括学校对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化”的研究,更包括国家选修系列1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选修2的开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就根本不可能实施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校长的课程开发能力,主要指校长领导广大教师着眼于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的能力。说到底,就是校长领导学校如何把国家必修课程开设好,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发选修1和选修2的课程能力。
4.课程设置能力
课程设置能力即校长领导学校合理设置高中学校各年级课程的能力。这里:一是要统筹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关系;二是要统筹考虑高一、高二、高三课程开设的关系;三是要统筹考虑国家必修课程与国家选修1课程、学校校本课程的关系;四是要统筹考虑国民素质教育课程与升学预备教育课程的关系,等等。
5.课程实施能力
校长领导课程实施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开齐课程的能力。就是校长领导学校,能够把国家规划的所有课程开齐;二是学校开足课程的能力。就是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的能力,即不超课时开设课程,也不减少课时开设课程;三是学校开好课程的能力,即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或校本课程标准,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课程标准的能力。
6.课程管理能力
包括课程立项的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课程实施质量的管理,等等。
如何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1.认真学习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
省城有一位高中校长,在学校开放日时与家长有如下一番对话:家长说,现在学校不办重点班、实验班了,我的孩子的个性特长如何培养?校长沉思了一下说,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过认真的考虑,恐怕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校外辅导。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校长的上述回答?对于校长的回答,我们只能说这位校长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根本就不了解。这次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的改革,其主要突破之一就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其目的就在于通过选择性的增加,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要靠学校最大限度地开设选修课程来满足。
透过上述事例,再次告诉我们:广大校长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和省关于课程改革文件精神的学习。不了解国家和省关于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何谈推进课程改革,更何谈领导课程改革。
2.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来讲,办学宗旨就是国家关于高中教育的性质和定位的规定。校长要加强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必须清晰、透彻地了解和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的性质和定位。国家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性质告诉我们:校长在领导和规划课程时,不能像过去一样,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必须按照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的性质,全面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办学特色就是学校在坚持国家关于学校办学宗旨的前提下,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以及对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科学认识,形成的不同于一般学校的关于学校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的定位及其教育教学实践。
3.掌握课程知识
校长必须具备关于课程的一般知识,包括课程概念、课程观、课程流派、课程开发、课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知识,等等。
4.参与课程开发实践
校长要想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能力,必须参与课程开发实践。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实践,校长可以增加关于课程开发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课程素养。
5强化课程管理
学校要成立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校长应该担任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在校长领导下,学校要建立课程开发立项、课程开发、课程试验、课程评估、课程推广与管理等一系列制度。
在加强课程管理方面,当前校长要着力强化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对课程实施能力建设,特别是教育教学设施的配备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要建立课程开发激励制度。当前各个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课程开发能力不足,释放教师的教育教学潜能,鼓励广大教师开设更多的课程或讲座,必须引起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关键是要建立激励制度,学校要做出规划,在未来二三年内,每位教师开设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外,还要能够开设选修1或选修2课程。为此,要把这些课程的开设纳入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范围。三是要着力强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或新学科的教学,按国家规定课时把这些课程开好。四是要重视对各类模块教学评价与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