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需要三种“远近观”

2011-12-29 00:00:00娄小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4期


  急功近利
  
  某位普通教师要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时间非常紧张。为了取得好成绩,学校为其配备了阵容强大的研课队伍,有专门设计课件的,有制作教具的,还有共同磨课的。该教师看到学校这样重视,也暗暗地卯上了劲。在本校试上了十余次还不满意,又借其他学校的班级试上,甚至专程跑到了厂家去咨询工人。就这样,经过了反复的打磨,该教师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从此以后,这位教师声名鹊起,邀请他上课的学校络绎不绝。为了上好课,他每课必研,每研必透,把每一堂家常课当成竞赛课来对待,成了课堂教学的常胜将军。他本人也从一位课堂教学的外行成长为行家里手。由此可见,有时候急功近利的做法,也能带来长期效应。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教育科研的契机,面对这些机会,相关科研部门要发挥其价值,让教师们在短期的活动中发挥长期的功效,在被动的应付中生成主动的需要,在单项的竞赛中获得全面的提高,而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敲门砖”、“铺路石”,抄篇论文能过关,年龄到了能评先,虚假科研能结题……真正地错失了普通教师亲近教育科研的机会。
  
  远交近攻
  
  某学校在分配教师课务时,要求某教师上1~6年级的美术课,并备好六个年级的美术教案,这样的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可是该教师却欣然接受了。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些工作时有自己的一套,上午一二节课是空课,可以备三堂课,虽然时间很紧,但是能够做到每课设计有新意。作业批改也能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所以他从来没有把工作带回家。两年后,市局组织了现场评优课比赛,要求参赛教师在半天内完成熟悉教材、备课、做教具等工作。在这样紧张的比赛中,该教师充分地发挥了优势:当其他的选手还在冥思苦想时,他已经备完了课;当其他教师忙于做教具时,他已经在模拟上课了……在这样的比赛中,他感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最后毫无争议地夺取了一等奖。在介绍成功经验时,该教师感慨地说,感谢学校繁重的课务,带给了他更大的锻炼机会,使他有了更多成功的把握。原来该教师并没有对眼前的工作草草应付,而是发现了工作压力之中的价值,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把目光瞄准了长远的目标,最终取得了自身的成长。看看我们身边,有些教师没有从当下的工作去作长远的打算,也没有用长远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任务,从每天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洞察这些工作的意义,发现其中蕴含的科研价值。而当身边一些知名教师、优秀班主任、教育理论专家站在面前时,才幡然醒悟,原来工作还可以这样做。怪不得著名特级教师王崧洲曾经说过,受伤的地方生长思想。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平凡的工作中也蕴含着财富,需要我们有一束长远的目光。
  
  深谋远虑
  
  某位教师长期在农村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办了一份班级小报。十多年来,这份报纸没有停办过一次。当学生写作的兴趣降低了,该教师就做起了“卖官”的生意,谁能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就当“作文秀才”,两篇就是“作文进士”,三篇晋升为“作文榜眼”……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当官“封”完后,该教师又玩起了“集卡”游戏,发表三篇就可以获得一张“星级卡”,三张“星级卡”可以换一张“明星卡”,一张“明星卡”就可以到教师这儿换取一本书。当“集卡”游戏玩腻以后,该教师索性组织学生向作文刊物投稿,当学生收到编辑部的稿费,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版之后,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十年来,该教师编撰了500多份报纸,400多万字,写下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作文魔法夏令营》等作文教学专著,自身也成长为省级特级教师。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能够把一项普通的工作做了十年,他说,当初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只是想把学生的作文教好,要是有很多想法的话,不一定能够走到今天。的确如此,轻松才能远行,负重才能收获。只有抱着一颗拒绝功利之心,怀着一种接纳轻松之情,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盛泽实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