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职学生心理特征改革课堂教学

2011-12-29 00:00:00古宝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4期


  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以来,生源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普遍成绩不好,这一群体,我们常称为后进生。面对这样的后进生,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所需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后进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微笑教学。激发学生自信心
  
  后进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学习成绩长期不好,来到中职学校仍然没有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尽管如此,他们对批评还是十分敏感,有抵触情绪。对这些后进生,教师若是动辄讽刺、挖苦,滥加训斥,那么只能是将这些学生推向学习的对立面。所以,对这些后进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笔者在教学中力求教态和蔼可亲,语言亲切自然,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而对于后进生,则更为关心和帮助。给学生创造“看”的机会、“问”的机会、“思”的机会、“议”的机会、“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往往最简单的一个“好”字,也能使后进生在鼓励中汲取学习的力量,在赞美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后进生即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操之过急,肆意批评和指责,而使后进生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渐渐地,后进生在学习中也发现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和重视,也发现了自己并不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自己是一定能学好的,于是学习也有了一点劲儿,沉闷的课堂就有了气氛。
  
  循序渐进。保持学生积极性
  
  在教师的鼓励下,后进生有了一点学习的自信心,然而那也是极为脆弱的,稍有波折,处理不慎,就会夭折。所以,教师对后进生的自信心必须倍加呵护,抓住时机积极引导。那么,如何使后进生已点燃的自信心的火苗越烧越旺呢?
  后进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较顺利、容易时尚可,如果稍有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并因此一蹶不振。要是太难、太深、太活,后进生就只能望洋兴叹了。所以,要让后进生学习的自信心持久,必须减小学习坡度,放低学习起点,学习中要有阶梯,使之能借着阶梯,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实际,采取阶梯教学,启发引导,循序渐进。为了让后进生听懂、学会和掌握,着眼于后进生的心理,立足于后进生的实际,先慢后快,先死后活,有利于鼓励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觉性
  
  后进生在学习上产生了积极性,但如何使之保持下去,进而转化成学习的自觉性呢?虽然后进生长期以来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依赖性很强,然而他们仍然不失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同样有自尊感,同样有进取心。作为教师,就要去发掘他们智慧的源泉,唤醒他们自觉学习的热情。
  笔者为了振奋后进生的学习志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觉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把竞争机制引进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竞赛,在竞赛中进行学习,创设一种你追我赶,从不甘落后,更上一层楼的竞争的学习氛围。笔者围绕着学生“看、问、思、议、动”五个权利,开展竞赛活动,从个人竞赛到小组竞赛,从座位上竞赛到走上讲台竞赛……整个课堂沸腾了,学生学习气氛生动活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配合默契,后进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开始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而发展到基础最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课堂上,几十个学生的注意力都给吸引住了,学习效果显著,久而久之,学生在竞赛中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各个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在竞赛教学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信心;而另一方面,由竞赛反馈中,教师又获得了教学信息,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补救,使教学日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