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对评价的作用认识不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针对学生的评估体系,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这个评估体系既要符合中职生特点,避免与高中学生的评价方式同一化,又要能反映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构建中职学校学生的评价体系,就要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他们的特殊性,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通过对中职生的调查和日常活动的表现,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化倾向明显。进入中职学校后,中职生就有了一种准社会人的自我意识,急切不加选择地因循社会表象,盲目模仿。主要表现在衣着方面,佩戴首饰,奇装异服,语言行为方面或故作老成,霸道蛮横或张扬个性无所顾忌,对所谓的社会新潮流十分热衷,向往“新新人类”的感觉。
2.学习习惯与方法欠佳,有厌学心理。一部分中职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好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导致学习上失去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产生厌学心理与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主要表现在逃课、上课缺乏兴趣、考试舞弊、平时不完成作业等方面。
3.强烈的自尊心与严重的自卑感交织在一起。通过与中职生的交往,了解到一些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情绪严重,但是他们在行为上却拼命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导致自尊心的不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他人不礼貌、顶撞教师、与同学打架斗殴,违反学校的纪律等方面。
4.独立意识增强与缺乏经验相冲突。中职学校学习环境相对比较宽松,为中职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台,使他们的性格具有开放性。他们愿意与他人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喜悦心理与他们分享,但只局限于自己的交往群体中。他们缺乏生活经验,需要成人的指导,但又对这种指导充满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不会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因此,把对社会对成长的疑惑都当作隐私,不主动寻求师长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在群体内敢说敢为,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在教师、家长面前却闷声不响。由于缺乏与成人的沟通,使这种独立性表现得比较幼稚,带来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5.青春期的迷茫导致与异性交往的偏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有了解异性的好奇与冲动。由于现代文化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性问题在学生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和透明。现代中职生不会因为谁有异性朋友而大惊小怪,反而那些不敢与异性交往的学生会被同龄人笑话。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不再是仅需要认识什么是“性”,而是更需要如何科学、理性地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中职生的早恋现象就能说明这种异性交往偏差。
针对以上特点,对中职生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要选择与鉴定性评价、水平性评价有别的发展性评价。因为发展性评价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及促进反思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弊端。现行中职学校习惯于把学历教育的评价应用于职业教育中,过分关注水平性评价和鉴定性评价,忽视了中职学生发展中的特点。
我们在确定中职学生评价体系时,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知识与技能互补原则,评价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及规范要求的共同制约原则。全面发展原则要求我们在中职生评价中要有全面发展的科学观,从学生整体素质培养要求出发,在德、智、体、美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单一性;知识与技能互补原则,体现了中职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一专多能”“多证上岗”,要求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关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运用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于被评价者来说,既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现阶段的水平,为未来进行新的规划,也可以让他们在群体中比较、总结经验,找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