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出版产业集团化的思考

2011-12-29 00:00:00伊静波
出版科学 2011年1期


  [摘要]出版集团是我国目前出版产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从出版集团成立的目的、实现途径和运营效果三个方面,对目前政府主导下的出版集团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推进出版集团的措施。[关键词]
  出版集团
  出版业 改革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1-0056-04
  出版产业集团化发端于1990年代中期,新华书店系统为加强竞争优势,提升新华书店品牌,纷纷成立省级新华发行集团。20世纪末,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为代表的第一批以出版社为单位的集团化整合开始,至今十余年。伴随着出版体制改革,全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出版发行集团。部属中央出版社也不甘落后,纷纷成立或更名为出版集团。与此同时,为推进出版发行集团的发展,从2003年四川新华文轩发行集团在港交所上市以来,全国已有6个出版发行集团以IPO和借壳形式进入资本市场。集团化愈演愈烈,中国出版业已进入集团化生存时代。
  集团化是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它在整合资源、规模优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集团化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这就像核物理中裂变和聚变一样,需要许多外部和内部环境才能完成。
  1 集团化和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
  集团化是指一个企业由于业务发展、市场扩张或竞争的需要,通过新建、资产兼并、股权运作或相关协议等方式,由单一经营方式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化的过程。集团化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统一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集团可以利用原材料资源、统一技术和研发平台以研发高难度的大型课题、统一销售可以节约营销费用、统一结算可以节省财务费用和解决融资难题等。第二,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集团化运作可以将某一企业的“长板”弥补其他企业“短板”,使这一长项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带动其他成员企业提高运作和管理效率。第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以及成本和费用降低等,使企业和集团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出版产业集团化基本遵循了普遍意义上的集团化进程,笔者把出版产业集团化的概念定义为,出版企业为追求规模效应,实施集约经营,缔造共同市场,降低平均成本,优势互补等为目的,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按照市场法则进行资产并购重组,将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经济开发计划的出版发行单位,或是以资源互补为目的的出版公司,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或者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通过资产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
  从集团化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集团化过程中重点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目的、途径和实践效果。
  2 出版产业集团化的目的
  出版产业集团化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措施,目前,已经成立的出版发行集团,其成立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2.1 实现系统或区域内出版发行资源的规模效益
  在已成立的各省市出版发行集团都以此为目的进行省内出版资源的整合,各省市将出版流通和印刷进行系统内部整合,统一新华书店系统销售管理,对所属出版社出版方向和重点进行整合,以此建立起收入规模在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出版集团。此外,中央部委所属的出版集团主要以同一管辖范围内的各出版社为主体进行整合。
  2.2 实现集团内部资源有效配置
  在成立集团的很多文件中都谈到集团化作为市场经济中企业存在的一种方式,其基本特色是集团下不同企业根据已有的市场地位和经营特色在市场法则下实现扬长避短和优胜劣汰,避免因为行政指导下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目前,出版发行集团上市进行资本运作也是在这个目的下实现的市场行为。
  2.3 抵御国际传媒集团的冲击
  在实施出版产业集团化的政府陛指导文件中,我们经常看到我国出版企业势单力薄,与国际出版巨头差距悬殊,如果兑现世界贸易组织实现新闻出版领域的适度放开,我国出版产业势必受到影响,要造大船以抗衡之。已经成立的中国出版集团和即将成立的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便是承担这一重任的出版集团。
  出版集团化是在上述三个主要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从理论上讲,这三个目的指导应该是可行的。那么,目前我国出版集团如何来实现这个目的呢?
  3 出版产业集团化实现和运作的途径
  就目前我国已成立的出版集团来看,实现集团化的途径主要有四种方式。
  3.1 省市内部资源整合
  这种形式是在各省市政府领导下实现出版系统内部各出版单位的重组。其运作途径:首先,实现新华书店系统或者以新华书店系统为主导的出版流通领域的整合。这一点相对容易,原因有二:一是新华书店系统有着历史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管理,比较容易实现全省区域的整合;二是相对市场化程度高,不同归属和形态的图书流通企业可以通过资产审核、重组等资本手段实现统一。其次,是实现印刷系统的整合,这涉及到印刷企业、印刷物资企业的重组,与流通领域一样,印刷系统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可以通过与流通领域同样的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最后,是出版社之间的整合,这也是实现集团化最为复杂的一块。在我国,出版社一直采取“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运营模式,其市场化程度较前两者来说相对较低,同时,我国出版社自1980年代实行自办发行以来,已建立了一整套运作管理模式,这种各自为政的运作模式很难得到统一。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省新华发行集团或者出版集团成立的过程都是政府主导下的重组合并,解决重组合并带来的问题(如利益分配问题、审计漏洞问题)的办法也是行政性的,其主要方式为领导干部的调整、政府财政补贴等。
  3.2 同一系统企业组合
  正如上面所述,出版企业的整合难度是整个出版系统中最大的,其原因在于我国出版社有着3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形成各有特色的企业运作方式和产品特色,各家出版社都建立了各自相关的利益群体。同时,在整个大出版流程中,内容出版是最为垄断的一个环节,因此,市场化程度也不高,在实现集团化过程中也最为困难。政府又成为此类出版集团的主导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以出版社为主体的出版集团,它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上海新闻出版局所属的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等11家出版社合并而成。中国出版集团则是我国规格最高的出版集团,由新闻出版总署所属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8家中央级出版社合并而成。
  3.3 企业从自身发展需要、以市场法则为依据组合
  这种出版集团较符合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集团化概念,其实现集团化的途径是利用市场法则进行的。来自不同管辖范围的出版企业重组合并,这种以经济为纽带、优势互补的出版集团具有较为夯实的发展根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就是这种集团化模式的代表。北师大出版集团以增资入股的形式,投资安徽大学出版社,并持有新成立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权,余下50%股权由安徽大学持有。重组后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北师大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
  3.4 出版企业自身聚合
  出版企业自身有着良好的企业架构,并有着优势明显的产品组合和市场运作机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将分散的企业架构进行聚合而产生出版集团。这种集团化是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结果。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以科学出版社为核心企业,成员单位包括北京中科希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海新世纪书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北京中科进出口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真正成为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集团,在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授权之下,对下属企业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与监督,并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在上述四种集团化途径中,前两种形式的集团化明显带有政府主导下行政化意图,后两种集团化则是建立在市场运作法则基础上,符合企业发展的集团化。4政府主导下集团化存在的问题
  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壮大新闻出版产业和企业的重大举措。新闻出版企业一直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阻碍了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在当前我国传统出版产业整体情况堪忧、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浪费严重的同时,外国出版企业对我国出版产业虎视眈眈,出版产业理应加快步伐引入产业发展机制。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出版集团,然而在建立集团化过程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4.1 名实不合
  各级政府在主导各级出版企业集团化的过程中都以市场法则为依据,这一点在各级政府文件和报告中都可以看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诸多出版社在集团成立的两三年内还保持着独立运作方式。
  4.2 资源整合耗时长
  由于集团化之前的出版社都有各自的运作模式,更有甚者,组合的出版社不属于同一领导部门或者直接领导部门,如即将成立的中国教育出版集团,由教育部所属的4家出版社和8家大学出版社合并重组而来,尽管大学出版社也属于教育部领导,但其资产是属于大学的。正是各个出版社自身形成的诸多先天惯例和资本结构导致集团化整合时间长。
  4.3 整合效率低,损耗重
  由于以政府主导的集团化不是出版社自发的行为,但又必须服从上级安排,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诸多业务不能顺利开展,从领导到员工人心惶惶。或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整合前在细分市场具有领先优势的出版社在整合过程中损耗严重,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并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前是国内中文译著、外语工具书的权威出版社,但在与其他出版社合并过程中编辑人才流失、作者资源流失。
  4.4 整合效果差
  集团化的目的是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优势互补、促进规模效益,出版集团的确实现了规模化,但这种规模是合并的出版社销售码洋之和、资产之和、利润之和,这种规模化只是数字的堆砌。集团仍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合理配置,原有出版社仍然各自为政,最后只是报表合并,集团无法实现优势互补。整合后,人事权、财权都掌握在集团公司领导层,管理结构变得更为繁冗,出版社社长工作积极性差,工作效率低。
  4.5 可持续发展基础不坚实
  集团化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而其结果是要在市场环境下实现出版产业的发展。因此,这种互为矛盾的动机和结果就成为这种集团化先天不足的隐患,再加上集团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导致这种出版集团在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国外出版大鳄时充满不确定因素。
  5 合理推进出版业集团化
  鉴于我国出版体制的特殊性,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的出版集团化模式。政府干预出版企业重组合并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但唯一需要思考的是,政府该如何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应该赋予企业什么样的自主权?
  5.1 行政主管部门在组建集团中的行政主导变为行政指导
  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组建集团问题上确定组建原则、组建政策和组建目标等大方向,在组建过程中区分对待行政范畴和市场范畴的权力使用.对于人事权可以由行政部门通过科学考核机制进行选拔聘用,当然也必须贯彻公开公正的录用原则,即人事权的实施过程中也要体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合并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充分尊重市场意见,选择组建企业、合并程序等都需要尊重企业经营的规则,即利用市场资源配置的原则确定组建程序。不能形成资源互补的出版社就不要进入,不良资产巨大的出版社就要进行破产处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却需要独立发展的出版社可以让他们暂时不进来。只有这样,建立在市场法则和自愿基础上的出版集团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行政主管部门都有这样的精神,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在实际组建过程中遵循这种精神,这一点是难点但非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
  5.2 在组建过程中加大通过市场资源整合机制的实施力度
  在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整体方案后,其后的整合过程应按照市场运作法则实施,按照资源配置优化原则,考虑人力资源如何配置、资本如何配置、产品线如何整合。这种优化原则是让集团主业更突出,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开发创新性产品线,整合企业品牌资源等,而不是目前操作过程中由小锅饭变成大锅饭,转移效益好的出版社优势产品给效益差的出版社,这不是资源配置,这是把整个集团推向更大的深渊。按照市场资源整合机制就是需要将集团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在产品线配置、人员配置、资本配置和原材料配置等方面进行优胜劣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5.3 加大企业自主集团化发展模式
  出版社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集团化就是这两种扩张形式的体现,横向扩张在于扩大业务范围,使公司的产品线更为完整,纵向扩张则在于延伸产品线的深度,通过对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状况的分析确定扩大方向。当然,我们需要重点提倡企业在这种业务扩张形式实施上的自主性。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和安徽大学出版社的跨区域兼并就是企业自主推进产业链完善的案例。也有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这样在出版社原有的产品线上结合自己的出版资源在产品线上进行扩张,从而从某一出版社转型为集团。
  参考文献
  [1]郭光华.出版集团化发展模式初探[J].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