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走进自然美景

2011-12-29 00:00:00李仰臣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1年4期


  当你背起行囊,徜徉于山水之间、漫步于建筑之林、沉醉于民俗之村、流连于优美之景的时候,你的心中是否会激荡起阵阵涟漪?神奇的美景、宏伟的建筑、奇异的风俗、悠久的文化是否会让你流连忘返?你是否也会有把自己游览参观的所见所感形诸笔端的冲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仔细观察,了解景区特点。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景物,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到一个景区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导游或当地人的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了解景区的风光景物、建筑特点、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并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还要注意把这眼前的景区与其他景区加以比较,以进一步明确该景区的特点。另外,还要选好观察点,也就是描写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既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写作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观察到的东西。
  二、抓住特征,突出写作重点。
  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只有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响等特征进行描写,才能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还要有重点地写。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也有许多差异。只有对描写的景物了然于胸,才能笔墨传神。如果抓不住景物的特点,泛泛地描写或者堆砌词藻、过分雕琢,都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春》中描写小草,就是用“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
  三、根据需要,合理安排顺序。
  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景区时,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写游记时也必须以游览为线索,依次描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我们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
  1.以时空变化为序。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从上到下,或从下往上;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近到远,或由远而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前到后,或从后至前;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地观察,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文章。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是按“山上(矮松)→山尖(全白了)→山坡上(黄白相间的花朵)→山腰上(薄雪忽然害了羞)”方位转换顺序写的,条理分明。当然,还可以按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春、夏、秋、冬的时间变换顺序写。
  2.移步换景,游而有序。移步换景是游记散文中常用的方法,就是以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运用此法描写景物,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游踪线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点的变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踪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FopD+iNnPyVkIPO2PIS19w==记,有条不紊地把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
  3.以景物的类别为序。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在大范围内又有各种不同类别的景物。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峦,最后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田野,最后看牛羊……
  四、运用修辞,妙语吐尽芬芳。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段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朱自清《春》一文中对果树的花的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写景抒情,充满诗情画意,显得文采飞扬。
  五、融情于景,观物着我色彩。我们写游记,不能纯自然式地写景录像,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才能打动人,写出的景才有灵气,并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的“有我之境”,即要求物中有我,景中见情。
  
  例文赏析
  游九寨沟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八(6)班
  李毅然
  
  几年前,我从书中知道了风景秀丽的九寨沟,就一直想去游览一番。今年暑假,我终于在爸妈的带领下,有幸观赏了造物主最神奇的艺术作品——九寨沟,真正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开篇点题,交代起因,并对九寨沟风景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九寨沟的一切都那么美。(从总体上写自己的印象。)天是藏蓝色的,洁净得没有一丝灰尘。山,远远近近,层层叠叠,云雾缭绕。(先描绘九寨沟的山势,近景、远景巧妙结合。)近的,似绿的海洋,覆盖着神秘的原始森林,青翠的山间游动着白云,像掩着面纱的藏族少女。(描绘秀美、迷人的山景。)远的,巍峨雄壮,山顶无论冬夏都有皑皑白雪;山腰,在一片轻纱的笼罩之下是一片葱郁。(银雪、葱绿相映成趣。)水,更是九寨沟的精华,如银链,似彩虹,将朴素的山林、沟谷描抹得妖娆迷人。雪山流下的雪水汇集成的湖泊,洁净无比。(展示九寨沟水的洁净、清澈。)面对深达一二十米的湖泊,如同面对一个晶莹的鱼缸。湖底的水草,水中的小鱼,看得一清二楚。(细节点染。)镜海有“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奇景;天上人间,无从分辨。卧龙海翠绿的湖水中,果然卧着一条黄色的“长龙”,随着湖水的荡漾,摇头摆尾,呼之欲出。五花海和五彩池都以水色五彩缤纷而闻名,天上的瑶池也不会比它更美吧?(勾勒镜海、卧龙海、五花海和五彩池几个景点。)
  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是瀑布。牟尼沟瀑布似乎汇集了九寨沟几大瀑布之美。牟尼沟瀑布很长,我们得走下长长的栈道,走进沟里,才能一睹它的风采。当我们沿着石头和木板铺成的小路穿行在丛林中时,已听得到阵阵涛声。在观瀑台,可以看到清澈的山泉渐渐汇集起来,跌下有近百米高的石壁,嵌在突兀的石岩中。这一段瀑布,有190多米长,极为雄伟壮观。然后,水流跌落在下面突出的岩石上,又形成了一层瀑布。这样一层又一层地下落,层层叠叠,极像九寨沟的树正大瀑布和树正群海瀑布。(集中笔力写瀑布,展示水的动态美。摄取牟尼沟瀑布的壮景。同时,巧用类比,突出牟尼沟瀑布的错落之美。)这瀑流最终落到了下面的深潭。
  走到潭边,潭水打着漩儿从脚下流过。弯下腰,掬一捧潭水,只觉透心的凉,像刚融化的雪水;捧到嘴边尝一口,一阵甘甜清凉,带着花草和泥土的香味,在口中蔓延开来。瀑布溅起的水花使空中雾气茫茫;人就像立于牛毛细雨中,周身清凉、湿润,十分惬意。在这里,听不到人讲话,也听不见动物的喧闹,只有雷鸣般的水声充满耳际。瀑布激起的山风夹杂着水滴,吹得人睁不开眼。然而,凭着触觉、听觉和嗅觉,你可以静静地感觉到水珠飘到脸上、身上,那么清凉,让你每一个毛孔都舒张着,像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你静静地闻着,山中树木、泥土的清香,瀑布、清风的甘甜,也一齐涌来。(不融入大自然,不真切地感受,哪有如此清新的文笔?)
  我陶醉了。这,就是我所向往的九寨沟!噢,别打扰我,让我把这里的一切听个够,闻个够,想个够……(真切地抒发感情。)
  噢,多美啊,九寨沟……(深情咏叹,余味无穷。)
  
  【点评】九寨沟风景秀丽,天下闻名。作者怀着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心情,走进这人间天堂,从藏蓝色的天写起,再写九寨的山景,继而写到神奇的水,最后浓墨重彩地描绘“最令人心旷神怡的牟尼沟瀑布”。山是九寨沟立体的诗和凝固的音乐,作者突出了它的巍峨雄壮。水是流动的音符,而喧嚣的瀑布更是大自然宏伟的交响乐。作者描写牟尼沟大瀑布,主要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借助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亲近久违的、陌生的人间仙景,倾吐出对大自然的讴歌、赞美之情。
  (指导老师:李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