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懂事到念高中、上大学的十几年时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交往体验和经历,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相对比较稳定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心理。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再睿智,也不可能完全洞悉大千世界人际关系的奥妙,对交往的认识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完善与调整的。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人与人的关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走进误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并正确定位,做个交往达人呢?请看此文:
一、自我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的交往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我”字优先。持这种交往方式的人有的表现在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生活中沿袭着在家里当“小皇帝”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让着他是应该的,他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不管是否影响他人;有的表现在学习上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探讨、相互学习;有的表现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小团体的核心或班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也有的集以上两种或三种毛病于一身。
自我中心型的交往方式最易导致孤立、不受欢迎的局面,给自己、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给集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这种类型的青少年在交友过程中,应该取长补短,发现并学习周围朋友、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和胜过自己的地方。这样结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二、自我封闭型
自我封闭型的交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性格原因造成。这类人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性格内向孤僻,比较害羞,不知如何主动与人相处,只是较为被动地应答他人的行为,内心世界不为他人所了解——虽然他们也愿意甚至渴望为人所了解。(2)由于独立意识过强造成。这类人认为“事事不求人”或“一两个朋友足矣”。他们觉得自己的个人力量足以处理好一切事务,而不需要他人的友谊和援助。(3)由于否定友谊所造成。这类人认为“人心难测,朋友难交”,认为朋友之间不会有真正的友情。
针对以上情况,自我封闭型的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调整自己:
(1)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基础上的。一个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爱画画、不爱活动的人是难以交到朋友的。所以,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在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中和同学建立友谊。
和善、热情,懂得分享别人的欢乐,分担别人的痛苦,注意倾听别人说话(多听有助于我们了解别人、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别人才乐意与之交往。
(2)应该开阔自己的胸怀,去广交朋友。
三、亦步亦趋型
亦步亦趋型的交往方式指的是做老好人、搞一团和气的交友方式。持这种交往方式的人往往人云亦云,其本质是交友无原则。他们表面上朋友多,与谁都保持较好的关系,实则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这种交往模式容易助长坏风气,既使自己失去真正的友情,又不利于集体好风气的形成。
事实上,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搞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须要有自己的交友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善意的批评与建议,建立真正的、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有独特的人格。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虽然有时要对别人的要求持迁就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一切,没有了“自己”。处世也要有主见,不要随便附和别人。与朋友有不同看法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因为坚持正确的做法而得罪了别人,也要坦然置之,不可为讨好别人而牺牲自己。
如果朋友有过错,不仅要引以为戒,还要给予恰当的帮助,不能护短包庇。对朋友要真诚,肝胆相照,坦率直言。也就是要讲真心话,倾谈人生、前途和未来,倾吐不满和痛苦,这样交往才能增进了解和彼此的友谊。
四、社会功利型
学生之间的社会功利型交往方式,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在学生中的折射。持这一交往方式的人往往把友情看作交易,认为“友谊”无所谓真情实意的情感交流,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利用,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代名词。这类人往往没有好处不做事情,即所谓的“不吃亏”。因此,其“友谊”好时可以“天长地久”、“称兄道弟”,而当利益转移,便可能“移情别恋”,常常表面恭恭敬敬,背地里另有打算。虽然这在学生中占少数,但依然污染了校园交友环境。
持社会功利型交往方式的人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他们应该一方面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将“小我”放到“大我”中,使自己融入集体。“朋友”之“朋”为两个平起平坐的“月”字组成,意味着欢乐共享,苦难同担,也就是说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而应该是贴心、知心和互相关心的,这样的友谊才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如果有志同道合、携手并肩的朋友一路相随,那是人生中的一件幸事;如果我们失败的时候能有挚友伸出热情的手拉一把,这种雪中送炭的温暖才会让我们觉得朋友弥足珍贵。愿你拥有真诚的友谊,能朋友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