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利用的矿物燃料已经释放出三万多亿吨的碳,正在生成“极热期”所需的“初始热量”。
《美国国家地理》2011年10月刊有“冰雪消失后的世界”一文,说的是5600万年前地球温度骤然升高一事。此时正值距今6500万年的中生代结束后,进入到新生代古近纪开始的古新世与尔后的始新世之际,距今约5600万年,因而就将之称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期”。“极热期”持续了15万年左右,期间旱灾、水灾、虫灾频发,相当大部分生物种类灭绝。
引起地球温度升高的原因,科学家有很多推测,而多数人的共识是“甲烷水化物”释放出碳而形成了大量CO2(二氧化碳)所至。甲烷水化物是一种在低温高压环境下稳定的表面像冰的混合物,它深埋在海水的沉积物中。“极热期”的开始是由“初始热量”使甲烷水合物部分融化释放出CO2,释放出的CO2又使地球局部增温再融化甲烷水合物,如此反复进行,最后大量甲烷水合物融化释放出的CO2就造成了“极热期”。至于“极热期”开始的“初始热量”的来源,科学家也有很多推测,例如火山爆发;又例如地球运行稍微改变轨迹时,接近太阳的部分甲烷水化物融化,等等。总之“极热期”的“初始热量”是一个诱因,如果没有“初始热量”,“极热期”也就不会有。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期”是美国科学家在美国怀俄明州北部,西接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个台地上进行研究得出的,但根据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中国湖南株洲—衡阳古近系红层盆地同样也有这个现象而且研究得比较详细。
栗木镇范围内的古新世一始新世地球升温事件是2000年中美地学家在对该镇的栗木到岭茶一带的地质剖面深入研究的成果,他们对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化石发掘、古地磁和碳同位素研究。首先根据化石、古地磁确定了古新世与始新世分界的时间是距今5580万年,从而建立了始新统岭茶阶国家级地质剖面;然后根据碳同位素由古新世的-8‰到始新世的-13.0‰的“碳同位素负向漂移”,确定温度升高4℃~6℃而有“古新世—始新世高温事件”,又确定其持续了8万年。
这一高温事件对生物圈影响很明显,使哺乳动物许多古老物种绝灭,继而有更多的新物种诞生直到人类的出现。这一点在栗木镇和东邻之茶陵县枣市镇范围内表现很明显,该范围内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种,古新世有湘窄兽、罗佛寨兽、枣市小尖兽、茶陵叉齿兽、宽叉齿兽、圆双尖兽等7个种类,无一延续到始新世,说明其灭绝;始新世则有光耀晨光兽、岭茶小副鼠、古菱齿兽、亚洲冠齿兽、河塘软食中兽、曾氏双尖中兽、衡阳原古马、衡东东方脊貘、杨氏湘掠兽、亚洲德氏猴、意外湖南兽等11个新种类,其中亚洲德氏猴的出现,表明地球生物进向化到人类迈进了一大步;同时水中的浮游生物古新世有12种,只有两种幸免于难继续到始新世与其他新种类共存。
根据“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期”或“古新世—始新世高温事件”的很多物种灭绝的经验,值得我们注意的最重要之点是如何抑制形成“极热期”的“初始热量”产生。如果是火山喷发或地球运行轨迹的变动人类是没有办法的,人类有办法的是可以控制人类本身活动所造成的“初始热量”。自18世纪以来 ,人类利用的矿物燃料已经释放出三万多亿吨的碳,它形成的CO2或许不到“极热期”释放的1/10,但却正在生成“极热期”所需的“初始热量”;如任其下去,地球又一次“极热期”终将到来,那时就会如美国人所说的“我们会像我们的祖先一样,来一次人类大灭绝后的地球生物进化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