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国内的两大政治派别,以及世界几大力量集团,围绕该国前“美女总理”季莫申科的审判,事实上成了一场“角力战”。
在法庭“演出”的是法官、检方和季莫申科;在法庭外面,有支持或反对季莫申科的民众;在法庭后面,则是两大政治派别在“角力”。同时,欧美俄也“适时介入”。这里面的利益博弈像秋风般一阵紧似一阵,因此,对“美女总理”季莫申科的审判,分外有“看头”。
激烈反应与一石三鸟
季莫申科的政治路线图毋庸赘述,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2月,她联手尤先科发起“橙色革命”,以街头政治方式帮助后者击败时任总理的总统候选人亚努科维奇。2010年2月,季莫申科竞选总统,却以微弱劣势落败于亚努科维奇,她也由此成为反对派领袖。
亚努科维奇上台后,季莫申科与俄罗斯签订的天然气进口协议,迅速被“旧事重提”。结果是,乌克兰法院在10月11日裁决称,季莫申科在2009年与俄罗斯天然气交易中被控滥用职权,对国家造成1.89亿美元经济损失的罪名成立,决定判处其7年监禁,并要求其偿还乌国家能源公司在交易案中的经济损失。
季莫申科当然不服,她当庭表示这一判决是为了“剪除政治对手”:“这是虚构的刑事案,整个过程和判决由亚努科维奇指使。”她还表示:“我们必须振作起来,防止乌克兰成为独裁专制的国家。”在此之前,她已指责主审法官是亚努科维奇的“喽啰”。
各方也立即作出反应。欧盟公开指出判决“有政治动机”,“对此次裁决非常失望”。欧盟外长阿什顿称,“乌克兰处理这些案件的方式,将对欧盟与乌克兰的双边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包括签署联盟协议、我们的政治对话与在更广泛领域开展合作等方面”。言辞之中,不见“胡萝卜”,只见“大棒”。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说,美国对乌法院及其作出的判决深感失望,并要求立即释放季莫申科。俄罗斯的表态却一反常态。当时正在中国访问的普京表态:“我不是很理解,因为什么判她7年。”
总统亚努科维奇的表态最为微妙。判决前一日,他说,不论是案件本身,还是其审判结果,他都毫无兴趣,自己对乌俄在天然气领域的关系更感兴趣。判决当天,他又说:“这个判决无疑是个令人遗憾的事件,在今天会阻碍乌克兰融入欧洲。”
分析人士一致认为,季莫申科很快将被赦免而获释。因为亚努科维奇不希望被欧盟看成一个囚禁反对派领袖的独裁者,给季莫申科判刑是为了以儆效尤。
所以这次审判,是亚努科维奇“一石三鸟”的妙计:既可阻止季莫申科参加明年议会选举和2015年的总统选举,并企望一举终结其政治前途,进而阻吓反对派,又可以向欧美发出不失强硬的信息,还可以向俄罗斯“讨价还价”。
俄罗斯的奇怪态度
分析人士认为,审判季莫申科更多的是政治的需要。俄罗斯媒体甚至称这是乌当局精心策划的一次行动。“策划”的背后所显示的,是当权者与反对派之间的角力。
俄罗斯政府的反应却有点出乎意料。按“常规”,俄方是“
不待见”季莫申科的。在莫斯科眼里,季莫申科是个“好斗的女人”。2007年,季莫申科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遏制俄罗斯》的文章,尖锐批评俄罗斯在普京领导下的独裁发展,并反对所谓的新俄罗斯扩张主义。
普京不断重申天然气协议是在两个经济主体层面上签订的,并且完全符合国际法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法律。外长拉夫罗夫跟进表示,俄罗斯不能接受一个合法且有效的合同能够成为法庭作出这种宣判的借口的事实。
仔细咂摸莫斯科的声音,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俄罗斯与其说是关心“人”,不如说是关心“钱”。他们一再的声明,并非是“声援”季莫申科,而是“营救”天然气合同。所以,俄方关心季莫申科案,说到底,是在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亚努科维奇成为乌克兰总统后,俄曾欢欣鼓舞,并认为基辅马上会回到莫斯科的“怀抱”,亚努科维奇最初的几个动作也应证了这种预期。可偏偏是亚努科维奇上台伊始就希望与俄重新签署天然气合同,劝说俄下调对乌出口的气价。2010年4月,亚努科维奇通过将俄黑海舰队驻留的期限延长至2042年,换取了到2019年前的天然气价格折扣,但他仍希望摆脱季莫申科与俄签署长期供气合同的束缚。
亚努科维奇的这个举动,自然使俄罗斯不能理解,就像普京称“不是很理解”季莫申科为何被判刑一样。
其实,亚努科维奇的心思很好理解。如果由此使莫斯科“让步”,气价真的降下来,那么,他会因替国家争得了利益而极大地俘获民心、抬高声望;另一方面,他也是向国内的“亲西派”以及西方国家显示“肌肉”。
说穿了,亚努科维奇此举,充其量是在俄罗斯怀里“撒个娇”,他决不会“挣脱”俄罗斯的怀抱。莫斯科也很聪明,他们几次三番的声明,不过是提醒,也含着一点点警告:火不要玩得太大、太过。
恼羞成怒与战略利益
季莫申科知道,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生命安全,指望不了俄罗斯,因此,她的最后希望是“在欧洲法院维护我良好的名誉”:言外之意,是让西方国家给她“平反”,帮她“反击”。
该案启动不久,美欧多国就都声称“如发现有违反民主和司法公正的证据,可能对乌实施制裁”。8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呼吁乌立即释放季莫申科,并称季莫申科的被捕有政治目的,这让人对乌克兰现行的法律和民主制度产生强烈怀疑。
“大棒”之下,亚努科维奇居然还如此“强硬”,美欧的“恼羞成怒”可想而知。宣判后,欧盟的反应非常激烈。欧盟外长阿什顿发表声明,强调欧盟将认真考虑对乌克兰的各项政策,并“提醒”乌克兰,若季莫申科入狱服刑或被禁止参加2012年议会选举,那么双方正在进行的联系国协议和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可能就此中止。
对西方来说,季莫申科亲西方,是他们乐见的。乌处于东西方的“夹缝”之中,是东欧遥望俄罗斯的桥头堡,如果它“倒向”西方,西方就可以“挺进”到俄罗斯边境,对俄形成强大的战略威慑和利益掣肘。
乌前政府推行的政策,深获西方之心。季莫申科在台上时,不遗余力地“走向西方”,力推乌克兰加入北约及乌欧经济一体化,她也因此被视为欧美在乌的利益代表。
西方此次大力“营救”,说到底还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至少可以向“亲西派”表明:西方没有忘记朋友,任何对朋友的“攻击”都不会坐视不管;同时,也可以给亚努科维奇政府保持一定的外交和政治压力,避免乌克兰彻底倒向俄罗斯。
但至少到目前,基辅还显淡定,仍按照“剧本”在演出。不仅如此,基辅还在使“剧情”更显“惊险”。就在宣判季莫申科7年徒刑两天后,乌安全部门宣布要对其涉嫌在15年前挪用国有资金偿还个人公司高达4.05亿美元的债务进行“刑事调查”。倘此罪名成立,季莫申科最高将获刑12年。
基辅自信西方不会因此孤立乌克兰,从而“适得其反”地将其推入俄罗斯的怀抱,它甚至还希望于年底缔结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准成员国的协定。正是抱着迅速签署这一文件的希望,基辅拒绝了加入俄领衔的关税同盟的邀请,并对季莫申科的赦免留出了“门缝”。
博弈仍在进行中。基辅相信,弓拉得越紧,箭就射得越远。美国媒体对季莫申科一案的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季莫申科不过是美俄在乌克兰进行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此案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主要还是因为这一事件除了本身之外还存在太多的弦外之音。”那就是里面存在着太多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利益的博弈。如今,这位美女前总理,很像是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