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那些事儿

2011-12-29 00:00:00边麓
看世界 2011年15期


  微博炫富女郭美美的“爱马仕”名包可能只有一个是真的,身后的玛莎拉蒂跑车也是别人所赠。但她却切切实实地把中国公众的眼光引向了中国红十字会,有媒体甚至称她“为中国的反腐事业做出了贡献”,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言:“年轻貌美的郭美美的照片就像一颗颗手榴弹炸向中国的慈善事业。”红十字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这在郭美美事件后,立即引发人们普遍关注。
  
  国际红十字会的由来
  
  1859年6月24日,以意大利北部的索尔弗利诺为中心,爆发了法国、撒丁国联军与奥地利之间的一场战争,死伤4万多人。当时,瑞士人享利·杜南正旅行路过此地。他亲眼目睹了伤员的惨状,无法袖手旁观。他怀着“四海皆兄弟”的信念,发动了村民向伤病员伸出了救援之手。
  战争结束后,返回日内瓦的享利·杜南写下了《索尔弗利诺的回忆》。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战争的悲惨情景及想对伤员进行救援但力不从心的遗憾和不安。为此他在书中提出了两个主张:“在和平安定时期应该建立战时伤员救护团体”;“制定国际性的神圣协议,以便向救护人员提供方便”。享利·杜南的热情和人道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赢得了广泛的共鸣。
  瑞士的日内瓦公共福利会为实现享利·杜南的倡议,选出了享利·杜福尔将军、琼斯塔夫·莫瓦尼埃律师、路易·阿皮亚博士、狄奥德·莫若瓦医学博士及享利·杜南等五人组成的筹备组。1863年2月17日,在日内瓦成立了“五人委员会”(即后来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第二年欧洲19个国家会集日内瓦,有12国代表签订了《红十字公约》(即后来的日内瓦公约)。各国相继承认了此公约。公约中规定:战场上进行救护的医院及人员处中立地位,应受保护。应对伤病员不分敌友均给予保护。这样,作为享利·杜南的理想救护团体“红十字会”和国际性协约“日内瓦公约”正式诞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三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大力宣传红十字的人道思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同时结合红十字会业务,进行广泛的卫生、救济、儿童福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战争中诞生
  
  红十字会与中国结缘,还得追溯到1904年的日俄战争,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红十字会”这几个字。瑞士人杜南于1863年创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时,中国正处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与清王朝最后决战的年头。到后来,是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催生了中国的洋务运动。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彼时国际红十字会运动已经跨越欧、美、亚等大洲,得到数十国家的承认和参与。
  是日本人让中国见识了红十字。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的红十字组织“赤十字社”来到中国战地,他们不仅救日本人,也救中国人。当时的《申报》报道说:“赤十字社中医生及看护妇之驰战地者多至十万人,不特日兵临阵受伤蒙其医疗,即华兵之中弹而仆者,便不分畛域,一体留医。”
  日本在1877年成立红十字组织,到甲午战争时,已加入国际红十字会7年。在战场上对敌我双方的受伤士兵都予施救,这是红十字会的国际惯例,但在中国人看来,这简直匪夷所思。当时的中国军队还有过伤害红十字队员的行为,受到西方人的讪笑,这一切对国人刺激甚大,一时成为媒体上的舆论热点。那一年的《申报》上有人指出,红十字会是国家文明的标志,而今天的世界各国,“除野蛮外,凡有教化之邦,无不踵兴斯会,所未兴者惟我中国及朝鲜耳。”朝鲜是个孱弱之国,但中国是文明大国,本应最重仁义,怎能让士兵在战场悲惨呼号,让别国嘲笑我们是野蛮之邦?
  真正催生出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是1904年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当时东三省普济善会加上了“红十字”的称号。发起者者沈敦和对他的朋友们说:“红十字会之设始于瑞士,遍于环球。独吾国向不入会。以不入会之国而欲设红十字会,外人必不承认。不承认,则不允入战地以救民。事亟矣!”沈敦和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他找到这位在华传教士中的领军人物,请他帮忙,说动在华的英、法、德、美等国代表,共同成立一个“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这样的红十字会,日、俄还敢不认可?
  1904年3月10日,在沈敦和、李提摩太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上海英租界工部局宣告成立,属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成员。中国的红十字会还曾设立了很多医院,如宁波时疫医院、仁济医院,救助伤病者不知凡几。又曾创设虹口平民时疫医院,专职救助贫困者,重病患者住院医治、手术、医药及住院费用一概全免。同时红十字会还投身教育,创设许多学校,向学校捐款……这是1931年时候的事,据传当时红十字会的副会长,叫杜月笙。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各地设立分会65处,建立分会医院30余所。此外,民间还有各种慈善组织自发加入救护行列,比如“战地慈善会”、“上海救恤分会”、“学生救伤社”、“中国赤十字社普济善会”等等,与今天的汶川大地震后民间志愿者纷纷自发上阵的景象异曲同工。其中最抢眼的,是有“穗城奇女”之称的张竹君率领的“中国赤十字会”。这位女侠平时头戴礼帽,一身男式西装,乘坐无顶小轿穿街过市,被称为“女界的梁启超”。
  
  与众不同的中国红十字会
  
  虽然性质为慈善组织,但中国红十字会却与国际红十字会有很大区别。除了身份上独立于政府之外,国际红十字会是民间的,享有“政府间组织”地位的民间联合国际组织。而现今的中国红十字会从资金来源看,人民政府要拨款;从人员构成看,主体是事业编制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人员,尽管也有合同工和临时工;从行政级别看,是一个国家副部级单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
  1949年后,当时中国红十字会会长蒋梦麟带部分人去台湾,并一直沿用该称呼,而秘书长胡兰生等人留了下来。虽说两支同根,但这也为后来的“国际地位”问题埋下隐患。1950年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并审定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
  1952年外交争议终于来了,大陆最后在国际红十字18届大会中获得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法席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战略地位。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十字会工作全面停顿,根据《日内瓦公约》的要求,1993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这也使得中国红十字会成为中国惟一一个有专门法律的社会团体。该法规定,人民政府对红十字会给予支持和资助,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并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红十字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与其职责有关的活动。重要的是,该法颁布之后,每一任国家主席都将成为红十字会的名誉主席。这就意味着,中国红十字会是官办的慈善组织,与国际红十字会的性质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