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民办“黑马”的是与非

2011-12-29 00:00:00马帅
看世界 2011年15期


  星源中学开始了它开疆拓土的征途: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它不仅开办了小学和幼儿园,并且以初中办校的成功经验,于2010年秋兴办了高中,正式与公办高中争夺生源。
  
  
  未满8岁的民办中学
  
  星源实验学校坐落在衡山县城外围,交通并不如校方简介中所说那么方便。在学生离校的暑假,它一样热闹,建筑机器正在开辟荒地,新建校舍。
  在走近这座2003年创办的私立学校之前,本刊记者已经听到了关于它的各种争议:有人说它动用各种势力,一家独大、排挤对手;有人说它管理严格、值得信赖;有人说它绑架生源、垄断资源;有人说它合理刺激当地消费,优胜劣汰,使当地的教育生态不得不重新洗牌……
  2003年,它还叫迥程实验中学,名字源于当地著名高中岳云中学的创始人何炳麟(字迥程),办学地址也仅仅依附于这所百年老校,管理模式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06年,因为湖南教育厅“重点高中不得办初中”的高初中剥离政策,这所学校由民营企业家唐正魁与岳云中学在原迥程中学的基础上联合创办;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2007年秋季起改由唐正魁独资办学……
  也正是在这些年里,县里的政策开始不断向它倾斜:提供县党校校舍,划拨土地,并从义务教育专项经费中拨款资助,甚至部分教师的工资也由县财政发放,通过行政手段抽调公办中学的骨干师资,从全县各小学选招优质生源……
  这些因素,使得星源中学无疑成为了当地的名牌初中,同时这所民办学校开始了它开疆拓土的征途: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它不仅开办了小学和幼儿园,并且以这个地区初中巨头的身份,于2010年秋新办了高中,正式与公办高中分夺生源。
  
  星源的良性循环
  
  辛哲禹几年前还是衡山县另外一所公办学校的老师,现在已经成为了星源的骨干教师。他坦言,因为有县里的政策支持,星源中学还有许多人在为星源培养学生之时,公职依然保留在原单位。
  在他眼里,星源中学的壮大最主要原因,是顺应了市场需要,因为在这里,许多事情的开展都是实实在在地为了学生;而在办事效率方面,这所衡山县最大民办学校也远远高于他之前供职的公办中学;至于花在备课上的功夫,辛哲禹坦言,在星源中学,他的付出要远远大于以前,因为民办学校校方对老师要求更加严格,而学生成绩提高后的欢乐,也将如实反映于他的工资卡里。
  辛哲禹在谈到星源的现状时,不禁透露出喜悦的神色。他断定,接下来的形势对星源中学是十分有利的,“因为良性循环已经形成了。”
  辛老师自己本身无疑也是星源中学良性循环中的一份子。在他的判断中,星源良性循环正是开端于它汇集了许多县里的教育人才。尽管在教育界,“挖人”(指从其他学校争取优秀教学人才)不是一件光彩事,但不可否认,这也是每所学校壮大的必经之路。辛老师说,星源在“挖人”上,其实并不像外界一些人传说的“只挖不种”(指只争取优秀人才,却不培养优秀人才),相反,这所学校自己培养的新生代教育人才并不少,这也是为什么辛老师对星源信心满满的原因。
  辛老师所说良性循环中重要的另一环,则是学生的信任。按他所说,现在星源已经完全在按照省重点的要求办学。前些年,星源中学还会鼓励学生报考衡山县最好的重点高中岳云中学,但自从2009年星源学校自己创办了“星源高中”,它已经有信心也更希望优秀的星源初中毕业生们能留在自己母校。
  
  关于生源的博弈
  
  星源中学初中部毕业生邹磊对星源中学充满了感情:尽管他的家人大多数是岳云中学毕业,甚至他的父辈中有人以“有作为的岳云校友”名义,参加了这所老牌中学的百年校庆,但邹磊还是选择了初中母校星源中学,尽管它的高中部2010年才刚刚成立。邹磊那位性格开朗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的答案是,星源中学的教育质量没法说,管得严格,师资力量不错,“我信它!”
  星源中学的老师都是直接从县二中、县八中这些学校“挖过来”的,都是名师;而全校都是军事化管理,要做早操,被子要叠整齐,一个月里只有定期几天才放学生回去。这些都能使这个长年在外务工的母亲放心离乡。
  “他喜欢星源中学,对它有感情。尽管之前学校还安排过车子,送孩子去长沙参加四大名校的考试,孩子不愿意去,都没有告诉我。”邹磊的母亲说。
  而在岳云中学的老师眼里看来,星源的这种行为无疑是把本地优质生源直接丢到外市去,“为什么鼓励去长沙,却不来岳云,简直是在和我们对着干。”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岳云老师说,在星源中学,学生读高中,班主任是有奖励的,去长沙读名校有数百元,留在本校读也能奖几百,而学生读岳云,老师只能得到几十元的奖励。
  邹磊的同学李芸芸也一样选择了这所学校。记者与她交谈时,这个腼腆的小女孩正结束中考,在家等成绩。尽管家庭住址与岳云中学不远,但她的第一选择还是星源中学,尽管这个学校开办高中不足3年,没有哪个学生真正经历过高考的实战,但李芸芸选择它的理由很简单:它可以免除她在学校3年的大部分学杂费——这在这个以农业为主、以南岳衡山旅游业为依托的地区,一般的家庭并不宽裕,星源中学的初中部学杂费(含建校费,又称助学费,即民办学校以赞助为名在学杂费外收取的其他费用)已然高达2400元以上,而高中学杂费的免除,无疑是个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
  李芸芸说,在参加中考之前,学校会有一个“摸底考试”,“摸底考试”排名进入前一百名的学生,一般都会进入校方关注的视野。“我们学校前100名学生里,已经有几十人和校方签订了高中继续在‘星源’读的协议。”李芸芸说。而且在此之前,老师已经发话,学校这么做,就是留住生源,要把“星源”的牌子打响,而一些孩子,
  甚至在中考之前,就提前给星源中学交付了1000元。
  
  政策是否有偏差
  
  当本刊记者提到李芸芸所说的1000元钱时,辛哲禹有些尴尬。他在再三犹豫后告诉记者,其实像这样的费用,并不是星源中学首创,“它相当于预先交一部分生活费”,其实也相当于,学生在中考之前就与学校定下了互相选择的契约。当然,这些学生,在校方看来一定是成绩不错的可塑之才。
  尽管因为生源问题和其他一些因素,星源中学和岳云中学闹得颇不愉快,但辛哲禹谈及岳云中学,难掩钦佩,也难掩遗憾。他认为,很多像岳云中学这样的老牌公办学校,其实并不缺政策支持,相反,它们内部的矛盾不少,因为公办,缺少了监督导致部分老师惰性大,缺点也不少——辛哲禹笑言,自己离开公办中学,来星源教书,其中也不乏锻炼自己、挑战自己的因素。
  辛哲禹说他不懂当年“重点高中不得办初中”政策是怎么一回事,但在他多年教学的工作中,已经觉察出事情一定和当年领导们的期许出现了不小偏差:“每一个政策在实施中都难免这样。”作为老师,辛哲禹无法判断这个政策对学生、对家庭的影响,但他觉得于自己而言,在星源,工作更充实,收入也更充实。
  这一年,衡山县高考考上一本线的学生数量缩水,辛哲禹觉得长沙四大名校挖掘生源是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在“高考分省命题”后,它们更是造成垄断性的压倒局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辛哲禹不愿提及的是,如今的星源实验学校,初中部在校学生2300人,如果加上普高、小学和幼儿园,全校共3000多人。人数占全县初中生的28%,致使其余公办初中缺员。而在它的周围,校区依旧不断扩大,小学、幼儿园已然有了,高中的好戏也正在上演——明眼人很容易看出,这于教育单位的均衡发展,这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实在难以说是合理。
  (应受访者要求,辛哲禹、邹磊、李芸芸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