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机械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观念落后,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案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在课堂中让教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机械制图》教学 教学案 应用
在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是,纵观当前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加之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仍存在“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更多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实际的操作和实习,学生缺乏对事物的感官认识和对知识的认知度,只能“背”图,不能“作”图、“读”图。在这种教学局面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去思考、质疑、探索,更谈不上去创新了。这种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教育的新形势。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教学案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让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教学案的基本理念
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与教学方案,也就是将教案与学案的内容融为一体。学生依据教学案先自行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上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合作、动手操作、虚心好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诱导、启发,并利用课堂检测掌握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评讲。教学案实质上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学案不仅起着沟通教与学的作用,而且起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二、教学案的编写方法
1.教学案的结构
(1)教学案中内容结构选择要体现一体化的要求。例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主梳理(课前导学)、课堂探究(课堂例题)、随堂闯关(课堂检测)、自我评价(课后作业)、衔接高考(对口高考班拟此项,让历年对口高考题再现)等均是教学案中重要的内容。教学案中的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
(2)教学案中要包含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要做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案中的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要有创新性,要具有时代感,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
2.教学案的编写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编写是一项艰辛而系统的工程,为了提高编写质量,机械教研组应人人参与、集体讨论、分工共同合作。一份优质的教学案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案编写要经过如下程序,一是根据教材内容学习大纲、考纲确定教学目标;二是按章节分配主备教师,建议机械制图学科一次课(2课时)一份教学案;三是集体讨论,确定格式、内容和习题;四是由主备执笔,完成教学案编写;五是使用完后,集体反馈意见,完成修改。
以中职机械制图第三章第六节中圆球三视图为例,简要说明教学案的生成及编写内容和过程,供大家参考。
(1)教学目标:①明确圆球的形成及投影特性;②掌握圆球三视图画法及求其表面上点的投影;③灵活运用辅助平面法求圆球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2)自主梳理:①圆球面的形成(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②圆球的投影及分析(学生看直观图完成填空题,直观图与填空题略);③圆球的三视图的作图步骤(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④求圆球表面上点的投影(学生完成填空题,填空题略)。
(3)课堂探究:例1:补画圆球的左视图并求作其表面上特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例2:补画俯视图求作圆球表面上一般位置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
(4)随堂闯关:例3:求作圆球面上线的投影(三视图图形略)。
(5)自我评价:练习1:补画左视图并求作圆球面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练习2:补画俯视图并求作四分之一圆球面上点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练习3:补画主视图并求作二分之一圆球面上线的投影(两视图图形略)。
三、教学案的正确使用
教学案的使用,应体现出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常有下面几个步骤。
1.发:课前要将编写好的教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并对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查:课堂检查,检查学生的自主梳理情况,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导: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探索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讨论问题似懂非懂渴望启发时,教师要善于借此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讲:教师对课堂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疏漏的知识点,或不太科学的表达,或难点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精讲,目的是使知识点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巩固重点,攻克难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归纳小结,形成一条鲜明的学习主线。
5.练:教学案中随堂闯关部分由学生在课堂完成,而自我评价部分则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6.评:教学案经教师批改后,对错题或共同的错误分别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评讲。也可将相关易错知识点融在后面的教学内容中并进行有针对性评讲。
四、教学案的应用效果
我在任教《机械制图》学科高三复习课和高一新授课时均采用了教学案,学生反应很好。由于“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案符合了实践性强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抓住教学的主线,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同时在第二次备课时依据教学案的问题,可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第二次备课的针对性,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使用了教学案后,所任教班级学生该门学科成绩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容量、课堂效率均有所提高。
教学案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将会给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不断地及时搜集学生学习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教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要灵活地给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尽管在教学案的设计编写中会花费教师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同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但只要有利于推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和绘图实践能力,还是值得的。
总之,在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中使用教学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认真细致地研究,挖掘出教学案的巨大潜力,使教学案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更好地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教学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学案导学之我见,作者常爱民.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0).
[4]教案学案一体化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38168.htm,确定教学案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