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一些学生经常存在乱扔垃圾,践踏草坪,迟到早退,骂架、打架,不假外出上网等陋习恶习。“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如果任由学生的不良习惯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社会上经常发生的酒后驾车撞人事件,其根本原因就是教育的失败和规则意识的缺失。作为计算机老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学 规则意识 培养
规则就是约束人们言行、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各种规范和准则,如法律、纪律、守则、制度、章程,等等。规则意识就是人们自觉遵守这些规范、准则的良好态度和自觉按章办事的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谁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现代社会充满规则,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将来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更谈不上成才了,所以应该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中职学生缺乏规则意识,经常违反班规校纪,例如进到计算机房大声喧哗、上课吃零食、乱扔垃圾、对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不爱惜、不尊重同学及老师、不认真听讲学习、违反课堂纪律打游戏、离开机房不收拾凳子,等等。作为计算机老师,我们又该如何在学生中开展规则意识的培养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要从本学科的授课特点出发,在讲授知识与上机操作和教学实习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1.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中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负责任的一部分具体的内容和形式。社会越文明,我们作为文明人要遵守的规则就越多越严,因为规则是保障文明秩序的前提条件。在现代文明社会,规则意识淡薄、视规则与法律为儿戏、践踏规则、践踏法律者,不仅会危害大众生命、危害社会,而且其本身必将受到规则和法律的惩罚。
2.巧妙地运用所授知识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教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本内容,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例如,在“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而且要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因此,计算机病毒的编制者已构成了犯罪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如 “黑客”出身的李俊研制出著名的病毒“熊猫烧香”,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该病毒不断入侵个人电脑、感染门户网站、击溃数据系统,上千万台次的电脑遭到病毒攻击和破坏,给众多个人用户、网吧,以及企业局域网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最终该病毒的制造者李俊锒铛入狱4年。
3.通过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来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上课时,要求学生 认真听讲,保持课堂严肃安静。不得随意讲话,要提问或发言,应先举手示意,课堂讨论时应注意控制声响,不得影响他人学习或讨论。学生不得随意迟到、早退,进出教室时不得影响他人学习和教师讲课。学生在上课时不应带手机、MP3、MP4等进教室,更不能在课堂上接听电话,影响教师讲课和他人听讲。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这样通过外在的强制要求,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在上机操作中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学校机房内上机时,要求学生爱护机房设备,不允许带零食进教室吃,上完机下课离开机房前,要将凳子摆放整齐,不允许留下垃圾等。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这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根本就不以为然。但三国时期刘备就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且一个人只有从小处着手,遵循各种规章制度,现在按要求收拾好课桌凳子,将来才能收拾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才能做一个有责任心、有好习惯的好丈夫、好妻子。相反,上课吃零食、乱扔垃圾、离开机房不收拾凳子等这些不良习惯和劣行的背后,隐藏着目无校纪,漠视规则,纪律散漫、自私自利的思想品性,是没有教养、没有素质的典型表现。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电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疏忽大意和不良的使用习惯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比如要正确开关机、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和温度要适宜,注意防尘、防震动、防磁,普通的音箱要离电脑远一些;不要用力敲击按键,定期扫描和整理硬盘;喝饮料、吃零食,以及吸烟尽量不要在使用电脑的同时进行,水杯瓶等容器放置离电脑尽量远一些,避免不慎洒在电脑上;注意防病毒,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等等。
三、在教学实习中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1.要求学生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培养其责任意识。
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在实训工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哪些事又必须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担负的责任。为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首先要组织好实习工场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制度的学习,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另外在实习场所张贴5S管理标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努力用先进的企业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在实训工场除了锻炼专业技能之外,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这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2.将学生分成实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协作意识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在学生实习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进行分组,让他们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实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可以共同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由于合作的成功,会使学生的自信得到增强,对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的成效都有直接影响。通过实习任务的协作完成,学生理解了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协作才能成功,培养了协作意识。
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决定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是否成功的各种要素中,“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也许是第一位的”。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另外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作为计算机老师,我们在课堂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比如,为了更好地管理文件和优化系统,一般我们会把硬盘分成几个分区,系统分区上最好只放与系统有关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建立的用户文件最好放在其他分区,按类别分开存放。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就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时也要注意方法,利于学生接受。
督促学生遵守规则要注意方法,有说服力,尽量让学生心悦诚服。初次带领学生进机房时,教师一般都会向学生声明若干个“不准”:不准在机房里串位、不准随意开关计算机,等等,虽然口气强硬,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假如在向学生宣布规则的时候,教师能够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事情不能做,尝试着让学生换位思考,可能情况会大有改观。比如,在强调关机要按照正常程序在Windows中关机,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时,可以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计算机在工作时,硬盘的盘片与读写磁头是分离的,并且盘片在作高速运转,如果按正常程序关机,就可以有一个缓冲的时间让盘片慢慢停下来,磁头回到安全的着陆区,就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是按正常程序关机,而是直接关闭电源,这时硬盘的盘片虽然失去电但因惯性还在旋转,而磁头却因失去电而放下来,这样就会划伤旋转的盘片,损坏硬盘及其数据。实际效果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明显好于前者。所以,在纪律教育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不能做,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做。
3.规则的执行要一视同仁,不能亲疏有别。
这就要求老师在规则执行中要一视同仁,无论学生平时成绩好坏,表现如何,只要是违反规则就应该追究,不能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学生就网开一面,而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就严以求之。如果这样的话将会有失公允,让学生觉得规则也是因人而异的。
4.对规则的执行还要一以贯之。
规则制定了,就要长期坚持监督执行。不能像社会上流行的搞运动,几天或者几个月活动期内搞得热火朝天,过后就显得冷冷清清了。执行规则应该做成长效机制,而不能搞成“一阵风”。
总之,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但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规则意识必然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