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完成新闻事实的阐述,把良好的电视画面视觉形象传达给受众?电视新闻制作人员在进行图像剪辑时不仅要遵守镜头组接原则、组接技巧,更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开好头来收好尾、镜头长短要适度;多用固定少运动、把握节奏画面畅;充实画面手段多、慎用特技巧补救;同期播音融一体、提前准备回头查。
关键词:图像 剪辑 电视新闻 策略
电视剪辑是新闻节目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做好图像剪辑无疑对整条(组)新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处理好电视画面的视觉形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电视新闻图像的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同样的镜头可以通过不同的剪接方法,产生千差万别的效果。要想剪辑出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剪辑人员必须在掌握各种编辑原则、编辑技巧的基础上,反复实践和认真体会,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笔者将多年的经验编为顺口溜,供各位同仁参考。
开好头来收好尾 镜头长短要适度
电视新闻剪辑中,选择好第一个镜头非常重要,它是一条新闻的门面,也是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没有一个好的开头,整条新闻的重点就无以显现。好的开头画面不但能在见面伊始就传播重要信息,而且能激活带动其他画面,从而提升整条新闻的吸引力。第一个镜头找得恰当、准确,就能紧紧抓住观众;找“砸”了,整条新闻也就没戏了。但往往第一个镜头也是最难选择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同样一个新闻事实,同样一个新闻人物,同样一篇新闻稿件,不同的制作人员会有不同的观察分析角度,做出不同的镜头选择。和新闻导语的写作一样,第一个镜头的选择原则就是准确、生动、形象、有趣、丰满,从新闻一开始就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引发观众的收视兴趣,使其接受新闻信息。针对不同的新闻题材,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点主题、倒叙事实留悬念或是细节入手以小见大等不同的表现方法选择镜头。会议新闻、活动新闻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采用选择景别较大的或是能总结概括这条新闻意思的镜头,也可以选择揭示新闻主旨的镜头。对于突发性事件,新闻一开头就要选择能表达事情结果或精彩场面的镜头,让观众急于想了解事情的全过程而观看下去。人物报道一般开头就要倾注剪辑人员的真挚感情,用中景或者近景从细节入手打动观众,激发观众的共鸣,调动观众的收视情绪。至于第一个镜头的动静,可以是固定镜头,也可以是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不同的表现方法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适用于不同的新闻题材,但只有与题材内容相适宜,第一个镜头才能出彩。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很可能会弄巧成拙,使镜头的选择不伦不类。
新闻的第一个镜头能概括总结一条新闻,它已经基本能交代新闻的五要素,第二个、第三个镜头可以说是新闻的中心镜头,这时的镜头可以是中心人物或中心事件。新闻的主旨镜头一般应用景别较小的近景或特写。到此为止,整条新闻图像的第一组镜头结束,这新闻图像的头才算是开好了。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条新闻的结束镜头选择的好坏,对提高整条新闻的传播效果将起到关键的作用,甚至比开头更重要。一条电视新闻好的结尾,往往是整条新闻的最精彩之处;而且对于画面素材“先天不足”的新闻片,一个好的结尾镜头能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一般观众看到最后一个镜头,往往觉得这条新闻已结束,视觉处于间休状态,心里正在期盼下一条新闻的出现,如果此时的镜头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则会使观众再次回味这条新闻,给其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制作新闻时可以选择多种结尾镜头,如果一条新闻的最后一组镜头选择主旨镜头点明主题,会给观众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加深记忆;如果选择最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镜头,则会使这条新闻更生动、更耐人寻味。总之,只要是从受众心理出发,结尾镜头的选择安排可以灵活选择、不拘一格。电视新闻编辑要开好头结好尾,目的是要进行分段剪辑,形成蒙太奇段落。这就是说电视新闻剪辑需要谋篇布局,也要讲究“凤头”、“猪肚”和“豹尾”,给人以层次感,让整条新闻的结构变得清晰、主题突出。
每一条新闻的图像包含大量的信息,在剪辑过程中,镜头长度的确定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适当的镜头长度是保证电视新闻视听流畅的重要条件之一。剪辑时,镜头的长短取决于它所表达的效果,只要观众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心理上能接受,能很好地诠释新闻内容即可,不必拘泥于理论上的时间长度。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以新、短、快见长,而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对单位时间里获取的信息量要求高,相应地对新闻画面的资讯量要求也会较大,所以这类节目的画面剪辑节奏要求就快,一般使用风格很硬的“快切”。固定镜头通常用3秒左右;推、拉、摇、移镜头的起幅与落幅也应在3秒左右;跟镜头有时用3秒,有时用到5秒。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对节奏的要求相对慢一些,镜头可稍长,在此不做深入探讨。
多用固定少运动 把握节奏画面畅
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性,电视新闻图像也讲求真实、客观。这种真实性是依靠画面的准确到位来实现的。剪辑的任务就是通过有限的画面把新闻事实表现得有根有据、可靠可信,尽量让“事实”本身来传达信息。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给观众的感觉是“自己有选择地观看,镜头是在比较客观地记录和表现被拍摄对象,体现出一定的客观性”;①运动镜头则让观众被摄像机“牵着鼻子”跟在镜头后面观看,信息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画面的“固定”和“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对镜头的主、客观性的认识和感受。多用固定镜头,少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可以准确地“证实新闻中人、事、物、时、地的真实可信”,②突出新闻“真实”的特点,可以使镜头语言简练、清晰,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滥用运动镜头给观众带来的头晕目眩感和电视新闻客观真实性的模糊。固定画面在新闻节目中能够较好地传达出现场感、真实性等画面效果,这应该引起电视新闻剪辑人员的重视和思考。
当然,这不是说一点运动镜头都不能用,如果在剪辑中、在一个段落中全部采用固定镜头,形成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就会使观众产生厌倦感。新闻的剪辑一定要适应观众的视觉规律,这样,受众才不会在看完新闻后觉得累。适度地把固定和运动两类镜头巧妙地进行组合,注意张弛结合、把握好节奏就会使新闻流畅起来,并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一种方法是将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穿插剪辑,即固定—运动—固定—运动,在这种方法中要注意运动镜头的方向性,最好是方向相反,如第一个是左摇镜头,第二个最好是右摇镜头。第二种方法是固定镜头组与运动镜头组的结合,即:固定—固定……运动—运动……固定,这种组接方法应注意固定镜头不能同景别,运动镜头也应注意方向性和丰富性,如第一个运动镜头是向右拉的镜头,第二个镜头最好是向左推或摇镜头,而且最好是推、拉、摇、移、跟镜头穿插剪辑,但有时也可以连续用同一种运动镜头组成镜头组,如同时使用两个推镜头或同时使用两个拉镜头,但这种镜头不能连续多用,最多连续用三次,否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应用这种方法时,镜头组不能过长,选取2~4个镜头为一组。总之,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需注意的是固定镜头的景别与运动镜头的方向。
充实画面手段多 慎用特技巧补救
在新闻图像剪辑中,有时会碰到记者拍摄的事实性镜头较少或者前期拍摄出现跳轴镜头,总体画面素材不足的情况,这时就要巧妙地使用空镜头。可以选择与新闻主题思想有一定关系,或与新闻发生的环境有联系的空镜头,以充实画面、弥补素材不足,或者使轴线的转换显得流畅。
背景新闻、行业新闻、成果报道、会议新闻等一般图像都比较匮乏,可以借助图像资料来充实、丰富新闻的画面语言,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对于剪辑人员而言,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对一些拍摄较成功或具有保留价值的镜头进行分类剪辑保存。当过去的事已流逝或未来的事情还未发生时,可以用权威人士讲话或当事人回忆作为同期声元素使用。这种方式在增强新闻可信度的基础上,也弥补了缺少现场图像的遗憾。
源于电视新闻对真实性的要求,剪辑中一般不使用特技手段,以避免特技的使用使新闻画面失去真实感。但在有些时候,采用一些特技补救拍摄过程中的失误是有必要的。当新闻记者拍摄的画面过于摇晃或镜头较短时,可对图像进行静帧处理,使画面固定或达到摄影效果;当记者拍摄到的镜头太少或太短时,可以利用慢镜头补救,使画面表达得清晰准确;图像亮度不够或偏色,可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后期处理。
同期播音融一体 提前准备回头查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丰富画面语言、延伸画面外延、再现真实场景、加深报道内涵,与新闻事实画面一样重要,要善加利用。为了突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电视新闻在剪辑现场采访同期声时,记者现场采访的镜头尽量不要编入画面,而是“将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和主播的播音稿融为一个整体(同时有被采访对象的画面),从而保证整条新闻信息的明晰、流畅与简练”。③在剪辑效果同期声时,可将现场画面+现场音响压混解说词配音处理,既交代了新闻事实发生的背景和气氛,又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不论是现场采访同期声还是现场效果同期声都可以预先剪辑好,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头。做好新闻图像剪辑的前期工作不仅能提高剪辑速度,而且能提高新闻质量。新闻剪辑的前期工作涉及很多环节,但对于消息类新闻栏目的准备工作主要指的就是熟悉解说词和画面素材两项工作。在新闻剪辑前,必须先熟悉稿件内容,只有对稿件认真分析理解,才能了解新闻的主题、明确记者的意图,最终把它变成镜头语言并塑造出成功的荧屏形象。对记者拍摄回来的画面素材进行熟悉,不仅可以让制作人员对画面的质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剪辑构思,还能根据解说词对同期声进行预剪,发现素材的不足,提前做好补救措施的安排。在此过程中,剪辑人员可以根据记者的意图对素材进行处理,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新闻内容的新理解或新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建构”。④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就是声像并茂,因此在新闻图像中一定要声画结合,画面一定要表现解说词的意思,画不搭声则会导致画不达意。提前看稿件和图像素材可让画面与解说词结合,防止“声画两张皮”,使新闻缺乏表现力和冲击力。
一条新闻或一组新闻剪辑完后,回头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检查,剪辑人员可以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如果忽视了这一关,到审片时发现有问题再来改,可能就会影响这条新闻或这组新闻的播出时间。因此做完一条新闻尤其是一组新闻一定要回头仔细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漏剪、夹帧、镜头不合适的情况、是否存在画不达意等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
注 释:
①陈建光:《重视固定画面应用》,《青年记者》,2002(9)。
②③黄匡宇:《港、台电视新闻的形式追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