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2011-12-29 00:00:00宋海燕
新闻爱好者 2011年24期


  摘要:汉语国际推广是目前中国进行对外语言及文化推广的国家战略,武术是外国人兴趣浓厚的文化项目,河南武术资源丰富,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融入河南武术文化,可以促进河南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这需要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和相关资源开发等工作,可采取的具体传播方式有展演、教学和体验等。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 河南武术 国际化
  
  河南是武术的故乡,少林功夫和太极拳两大武术门类的发源地均在河南。在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对外推广上,河南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佳绩。如在郑州举办的国际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传统武术节、在焦作举办的国际太极拳大会等著名的武术节会,《风中少林》《武林风》《新少林寺》等品牌武术文化项目。然而,要实现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使武术文化大省变成武术文化强省,以武术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助力,河南武术就必须继续创新思路,加快“走出去”的节奏,加大国际化的步伐。
  汉语国际推广是目前中国进行对外语言及文化推广的国家战略,其致力于通过汉语推广中国文化,介绍国家魅力,以语言推广促进文化传播。把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和汉语国际推广结合起来,以汉语国际推广促进河南武术国际化,是完全有可能而且非常必要的。
  河南武术融入汉语国际推广的可能及作用
  汉语国际推广的教学实践表明,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呈多元化状态,但其中绝大部分是源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武术就是拥有较高兴趣度的文化项目。在外国人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看来,汉语是非常难学的,持续单纯的汉语学习常让他们觉得缺乏趣味、身心疲劳。把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融入汉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紧张的汉语学习之余,穿插中华武术的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是汉语推广中吸引学生扩大生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同时就意味着学习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以不同的文化为载体,可以吸引相应文化的爱好者学习汉语。河南的少林、太极两大武术门类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国际上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有着广泛的国际群众基础,把武术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主干课程之一,不仅传授武术技能,同时介绍武术内涵文化,使语言学习更形象更有针对性。这样以对武术的了解和学习需求为抓手促进汉语的学习,可以丰富汉语国际推广的途径,扩展汉语国际推广的广泛性。
  汉语国际推广对河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普及武术技法,从广度上促进武术国际化。一般人学习武术通常都是从武术技法开始,甚至对大部分爱好者来说,学习武术就只意味着学习武术技法,因此,武术技法的传播与教学是武术文化推广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在武术技法教学中,面对面的示范和模仿是常用方式,但语言交流同样不可或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的参与,交流的效率和效果都将大受影响。在武术技法教学中,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步骤的组织、技法要领的讲解、学习训练的要求等,都需通过语言来实现,这在师生同是中国人的教学中是自然而然的,而当学习者是外国人时,这些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事实上,在中华武术国际化的过程中,一个无法跨越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虽然翻译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很多技法名称本身就带着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如体现出四字格为主、简约为美、工整对称的文化特点,这些也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汉语的深入理解才能领会。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会使用汉语,无疑为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潜在对象。那些原本在担心或徘徊的人,会因为学习了汉语而增加学习武术的意愿和信心,从而使中华武术的海外学习者越来越多,拓宽武术国际化的广度。
  传播武术文化,从深度上促进武术国际化。了解和学习一种武术,只学练其外显的技法是不够的,因为每一种武术技法的背后,都承载着特定的武术精髓和内涵,对这些方面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入真正地了解武术本身。拿少林武术来说,其有原生拳种30多种,动物、植物、日常用具、自然四季等在其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每种拳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在里边。从整体来看,少林武术涵盖了易学、兵学、伦理、美学、养生等很多方面,其中有些方面如拳法、兵器等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展示手段来传播推介。少林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儒、道、释三种文化思想在其中都有体现,其与地理环境、社会氛围等都有互动影响,这些思想意识、精神内涵等方面较为抽象的文化信息则无法单纯地直观展示,必须通过语言这种载体来进行介绍和解释。另外,某些武术招式的名称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如太极扇中的白鹤亮翅、挥鞭策马、手挥琵琶、仙女奉茶等,这些单靠翻译根本无法传达其中的美感和韵味,只有真正理解了汉语意思才能体会。汉语国际推广致力于更多的人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语,汉语水平的提高为他们接触和了解特定领域的文化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在学习武术的海外人群中推广汉语教学,武术学习和汉语学习相互促进,有了良好的汉语基础,武术技法和武术文化的学习都能够更加深入细致,从而使武术国际推广不只是停留在花拳绣腿的表面功夫,使其国际化的层次和内涵都得到深化。
  以语言为载体,促进武术文化相关领域蓬勃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河南武术的发展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武术本身。以少林武术为例,很多国家政要都表现出对少林武术的兴趣,来中国访问也有意愿亲自参观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也是久负盛名的功夫文化体验旅游胜地;以少林武术为题材或手段的影视剧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在政治、旅游、教育、影视等领域都可见少林武术的参与,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及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推进,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会越来越多,有了语言这个有效工具,他们对于少林、太极等武术文化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河南的功夫旅游体验、功夫题材电视剧、武术体育赛事等领域会因为更多国际人士的关注与参与而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以汉语国际推广助推河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基础工作
  应着力培养具备河南武术和汉语国际推广两个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以汉语国际推广专业为依托,融入武术技法及武术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比如在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院校开设武术技法和武术文化课程,提高他们的武术文化技能和修养,短期速成的途径是对即将赴任或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学志愿者及教师进行武术强化培训,由于时间限制,一般只限于武术技法方面。二是以武术专业学习为依托,增加汉语国际推广领域的核心课程,如汉语言基础知识、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技巧、外语教学课堂管理等。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开设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即属于这一途径。此外,短期有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适当达到这一要求,如通过选派合适的武术专业学生参加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的集中培训,使其获得关于汉语教学的专门知识,能够胜任国际汉语教学志愿者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培训只能解决一时之需,采取长期的有计划系统性的设置和教学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应开发生产大量相关的资源。主要有:适用于武术展览与表演的服饰、兵器等的实物与图片,嵩山及陈家沟有代表性的实景图片或视频,武术影视剧视频资料,武术技法及文化教学教材及配套视频、多媒体教学课程等。其中教材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实现以汉语国际推广促进河南武术国际化,需要专门编写既符合武术教学规律又符合汉语教学规律并适应汉语教学需要的对外武术汉语教材,在国内外跟汉语国际推广有关的各机构各院校特别是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进行大力推广。
  
  以汉语国际推广助推河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途径
  河南武术文化展览。以少林与太极武术文化为主题,把有关发源地风景、功夫技法、兵器、服饰等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的形式陈列展览。但这种方式对河南武术文化的展示传播是浅层次的,在一般的汉语国际推广中起的是初步宣传河南武术文化的作用。
  河南武术文化巡演。以少林拳法或太极拳为主要载体,编排综合反映河南武术文化的专项节目,有组织地在外国的中国文化年节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进行巡回演出。这样可把河南武术文化的魅力直观地展示出来,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他们对河南武术的了解甚至激发他们的热爱。
  河南武术技法教学。选取比较简单易学的少林武术拳法如动物象形拳、自然拳或者比较基础的太极拳,在学汉语的外国人中进行推广教学,为他们提供强身健体、防身护人的技能,使他们获得对河南武术技法的切身经验。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及国内外各个从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的团体机构,可以把少林拳或太极拳的教学作为选修课或文化体验课,与常规的汉语教学相搭配。这种途径,一般有一两个专门学过少林武术技法的老师就可实现。
  河南武术影视剧鉴赏。中国电影中与少林寺和太极拳有关的有很多,如《少林寺》《龙在少林》《少林豪侠传》《少林四小龙》《木棉袈裟》《智勇和尚》《旋风小子》《功夫小子》《推手》《太极宗师》等。在汉语国际推广教学机构开设原声少林武术电影鉴赏课,以不定期的体验活动或定期的选修课等方式来呈现,在观看功夫电影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武术文化,并通过原声即普通话对白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
  河南武术文化讲座。河南武术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通过观看展览或表演等形式很难深入领会,必须经过专门的讲解点拨,因此,开设专门的河南武术文化讲座就很必要。讲座可结合现场演示、图片、视频等介绍河南武术的历史、门派、礼仪、规矩等。对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可以配翻译以保证他们的正确理解。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通过直接听汉语既能了解相关武术文化,又可检验并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开设武术汉语课程。主要分为武术技法和武术文化两大块,分层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这样的课程适合在国内外有汉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院系开设,对象主要是对河南的少林和太极特别感兴趣的留学生,通过周密系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让学生在汉语水平上有很大提高,同时又深入了解少林武术文化,培养出的是既懂汉语又懂武术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又会成为河南武术国际推广的主要推动者。据悉,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已经在研究实施设立汉语言本科生的少林武术方向相关事宜,相信未来会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一般的汉语培训机构,因汉语教育系统性和深度的欠缺,一般只适合开设简单的武术技法方面的汉语课程,主要学习一些招数名称、动作要领等方面的汉语词句。
  河南武术文化体验。通过一系列推出去的方式吸引他们走进来,以夏令营等游学方式,组织国内外对河南武术感兴趣的汉语学习者亲自到嵩山少林寺及焦作陈家沟参观访问,通过观察和交流,练习汉语交际能力,同时也能获得对河南武术最直接最真实的认识,更加激发他们对河南武术文化及汉语的热爱,也为河南带来更高的知名度和相应的经济效益。(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传承河南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人才瓶颈及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742)
  参考文献:
  1.罗春霞、李雷、赵发田:《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在武术中的体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2.无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郑州: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3.虞定海、郭玉成、李守培:《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综述》,《体育文化导刊》,2011(2)。
  4.林小美、苏欣、徐曼:《关于武术传播的若干问题思考》,《浙江体育科学》,2005(4)。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