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是美国政党报刊论战最激烈的时期,两派报刊相互诽谤谩骂并进行人身攻击,这个时期被美国新闻史学家称为“新闻事业的黑暗时期”。然而,这种报刊论战对新闻业的贡献不可小觑:催生了专业化编辑;产生了社论;进一步提高了编辑的政治意识和记者的参政兴趣,深化了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从而促进了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政党报刊论战 专业化编辑 社论 新闻自由
美国政党报刊从1783年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到1860年林肯入主白宫止,历经70多年。美国报刊史学者将政党报刊分为三个时期:1783年~1801年是早期:1801年~1833年为中期;1833年~1860年进入晚期。在此期间的美国报刊冲突被称为美国政党报刊论战,特别是从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报刊论战尤为激烈,在美国报刊发展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的美国,围绕建国方略和联邦宪法等问题形成了全国性党派。即以汉密尔顿和亚当斯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和麦迪逊为首的反联邦党。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各自创办报刊。成为自己政党的代言人,从而美国报刊分属两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约翰·芬诺编辑的支持联邦党人的《合众国公报》和菲利普·弗雷诺编辑的代表反联邦党人的《国民公报》。两派报刊由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幕后操纵,为维护各自政党利益,经常在报刊上互相谩骂。论战不断升级。从笔战上升为谩骂攻击,再到街头殴斗,最终激化为持械决斗。1804年7月,美国联邦党领袖汉密尔顿——首任财政部长在报刊上发表了’攻击其政敌艾伦·伯尔——时任副总统的政治主张的言论导致两人之间发生决斗,汉密尔顿重伤而死。
这个时期,两派报刊相互诽谤谩骂并进行人身攻击。被美国著名新闻史学家莫特称为“新闻事业的黑暗时期”。并长期被新闻界人士所诟病。虽然美国政党报刊猖獗一时,极尽党同伐异之能事,但是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美国建国初期的政党报刊。正如专门研究美国初期报业的戴维·斯隆教授指出,我们不能用今天无党派偏见的新闻标准评价当时的报纸,因为它们的最高目标是为党派事业服务。斯隆认为,这种政党报刊得到了公众和新闻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并为政党体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而这种稳定对于这个新生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就新闻业本身的发展而言,美国政党报刊时期的论战,使得报刊既是论战的牺牲品,又是论战的受益者。本文将从后一个角度探讨政党报刊论战对美国新闻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论战催生专业化编辑;产生报刊社论;深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
专业化编辑的诞生
美国政党报刊论战的年代,新闻业最显著的变化是专业化编辑的诞生。建国之前的殖民地和独立战争时期,大多数印刷所是家庭经营。印刷商和一两个学徒工构成一个报馆。当时,印刷商办报是为了牟利,大多数办报者不是工匠就是商人,文化水平不高,写作能力差。办报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其他发行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东抄西摘,鲜有独创。报馆一般不需要写稿人,即使需要,也是那些愿意做“报纸投稿人”又不索取稿酬的朋友帮忙。“当报纸从纯粹发布消息的机制变成公众舆论的载体和主导,变成政党相互斗争的政治工具时,就引起报纸行业内部组织的变化,在收集新闻和发布新闻之间又有了一个新的环节,这就是编辑。”美国政党报刊论战时期,由于国家政治形势和报刊业务更为复杂,报纸作为政党的舆论工具需要有人修改稿子,强化报纸的政治立场,于是专业化编辑应运而生。
编辑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出现在18世纪90年代。编辑作为报刊的负责人,不仅仅是印刷商,还是报纸的写作者和评论者。“编辑独自一人对报刊负责。他的观点,是他工作的指南;他可以采纳建议,但决不屈从于他人的授意:他可以把公众利益作为其目标,但公众的意愿决不应该成为他的准则。”约翰·芬诺是第一个具有这种特点的编辑。1789年4月15日,芬诺成为新创刊的《合众国公报》的编辑。芬诺进入出版业标志着新闻专业化发展的开始。教师出身的芬诺,打破了传统的以学徒工身份进入出版业的先例——此前的编辑和发行人大多出身于印刷所。芬诺成为把自己看做一个编辑而不是印刷商的第一人,即投身报纸的目的不像之前的印刷商是为了牟利,而是具有明确的政治意识。作为编辑,芬诺集“编”和“写”于一身,享有突出地位,并为这一职业树立了声望。此后其他人遵循此方向,乃至身兼数职的印刷商分为编辑、发行人、记者和排字工人等职位。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认为,编辑的产生,不能仅仅视为是业务或技巧的发展,更重要的,它是报纸成为政党代言人之后不同党派报纸之间论战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专业化编辑的产生,社论开始大量出现在报刊上。
报刊社论的产生
社论是编辑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集中反映政党对重大事件的立场、观点和主张。因此,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把社论比喻为“报纸的心脏”。最初,美国报刊中出现了评语,它是对大篇幅的新闻报道进行评注;之后,发展为编辑就某一特定的重大事件撰写的观点鲜明的短评;到18世纪90年代,由报纸编辑撰写的真正意义上的社论以各种专栏的形式出现在美国大多数报纸中,并对美国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大多数读者所接受。在政党报刊论战的年代,报刊对政党事业的支持是其存在的首要目的,越来越多的编辑认同这种观点。因此,人们把报刊理解为党派斗争的重要部分。为了实现支持党派事业这一伟大目标,报纸编辑极力运用社论专栏说服读者支持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在不断升级的政治争论中,双方都坚信报刊的影响力,并努力运用报刊社论阐明其强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以此作为宣传政治主张、支配舆论的重要工具。所以,政党报刊论战使社论得以产生,并被广泛运用。
由于当时人们的政治思想还不成熟,在“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信念支配下,认为只有一方是正确的,对立的一方在撒谎,由此导致报刊社论充斥着粗话谩骂。这种粗话谩骂之风长期受到读者的批评谴责,但这种谴责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政党报刊之间这种肆无忌惮的论战方式,促进了美国新闻自由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如果当时让党派制定衡量新闻界的标准,18世纪90年代的报纸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而且报人们在履行其伟大使命的过程中确立了一种观念:政治活动是值得新闻界关注的重大主题。从而激发了新闻界人士浓厚的参政意识,播下了新闻媒体日后被称为“第四权力”的种子。
新闻自由认识的深化
1789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国会将不制定任何法律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这表明报刊在宪法保护下享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年轻的共和国在面对如何实现宪法所赋予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为此,两派政党报刊18世纪末就新闻自由的认识第一次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在此期间,由于反联邦派报刊《曙光女神报》的编辑本杰明·富兰克林·贝奇在社论中公开批评政府,而于1789年6月26日以煽动诽谤性文字攻击总统和政府而被起诉。但贝奇坚信这种政治迫害,不会使他放弃追求新闻自由和支持反联邦派的事业。随着1800年总统大选的临近,联邦派运用《煽动叛乱法》在全国范围内攻击各主要反联邦派报纸。反联邦派报纸《申特布里和诺森伯兰报》的编辑托马斯·库伯,在报纸社论中由于抨击联邦党政府的一些行政措施有悖宪法精神而遭到迫害。为此,库伯被判入狱6个月,罚金400美元。但他发誓将利用一切现有的合法手段捍卫新闻自由,决不屈服。当时,很多反联邦派报刊的编辑都面临直接或间接的起诉。联邦派想以此迫使反联邦派报刊停止刊登反政府言论,但是反联邦派则坚信报刊批评和质疑政府是正当合法的,新闻自由是构建共和政府的基石。
针对政党报刊是否可以批评政府及政府官员,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论争一直持续至1800年——联邦派竞选总统连任败北,反联邦派杰斐逊竞选成功。1801年杰斐逊就任总统之后废除了《外侨与煽动叛乱法》。两派报刊就《外侨与煽动叛乱法》所产生的论战,把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基本原则付诸实践,深化了新闻界对新闻自由的认识:报刊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公开批评政府的行为。这些均表明报刊对政府行为提出异议是正当合法的,新闻自由观念在报刊实践中逐渐得到深化。
综观美国政党报刊论战,报刊和政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报刊政治化。在不同党派的争斗过程中,报刊依附于政党,成为彼此较量的舆论宣传工具,报刊的政治作用发挥到极致。政党报刊论战对新闻业的贡献不可小觑:它催生了专业化编辑:产生了报刊社论;提高了编辑的政治意识和记者的参政兴趣,深化了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与此同时也促使新闻自由理念贯穿到整个报刊活动中,从而推动了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编校: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