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相逢的联盟

2011-12-29 00:00:00
南都周刊 2011年6期


  2011年情人节前三天,英国伦敦,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握住了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的手。4个月前,埃洛普还是微软商业软件部门总裁,而三年前,塞班和Windows Mobile还是互不相让的死敌。
  如今,下属成为了合作伙伴,“死敌”通过联姻变成了“情人”。诺基亚辛苦培育了20个月的Ovi Store,被整合进入微软的Marketplace,后者的搜索引擎必应采用了前者的地图服务,微软将给诺基亚数十亿美元,以帮助其销售及开发 Windows Phone 7 手机,而诺基亚则将其拥有的运营商资源,让信用卡不太普及的市场消费者,更加容易购买Windows Phone的软件和服务。
  从这一刻起,微软要同诺基亚联合起来生产手机了。就像个人电脑时代,大多数用户用英特尔的核,装windows操作系统,互联网分析专家洪波说,微软想在手机领域里再造一个“微诺”联盟。
  如果没有时下大热的苹果iPhone手机和谷歌的安卓(Android)系统,谁要认为诺基亚愿意采用微软的系统,业界准认为他是一个疯子,但世事难以预料,如今两个昔日巨头发现,他们能够选择的就是联合。
  丘吉尔有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用在诺基亚和微软身上,或许可以稍加修改:没有永恒的敌人,但可以有共同的敌人—面对苹果的iPhone手机,谷歌的安卓系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软硬界的两大巨人不得不结盟迎敌。
  
  同临困境
  
  2007年对于手机行业而言,注定是个划时代的年份,拥有出色设计的iPhone横空出世,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从此消费者愿意为它花费高昂价格,软件开发商也愿意围绕它构筑应用程序。两年后,Google的安卓开始崭露头角,凭借开源和免费,Google几乎获得了诺基亚的所有昔日竞争对手,从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到LG的青睐,在中端市场所向披靡。
  就算诺基亚还是全球销量最大手机厂商,但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显示,其市场份额已从2009年的36.4%降至2010年的28.9%。2010年第四季度,安卓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了诺基亚的塞班(Symbian),从而结束了后者长达10年的手机操作系统王者地位。
  “当一天晚上,正在大西洋上的钻井平台上的工人发现自己被大火包围的时候,他能够做些什么?他唯一的选择就是跳进黑暗、冰冷、可怕的海水之中。”2月9日,结盟前两天,埃洛普对所有诺基亚员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埃洛普认为公司现在就身处“燃烧的平台”之上,同样也必须作出决定,决定该如何改变行为方式。每分每秒,诺基亚都在丧失市场份额,没人再能容忍公司退步,埃洛普并不否认,联手微软就是一次赌博,只是他唯有下注。
  4年前,他的前任康培凯在上任时,就曾想过改变公司的行为方式,从手机制造商身份转型为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为此,诺基亚从2006年起,先后收购了全球最大的数字音乐发布商Loudeye和手机导航软件开发商Gate5;第二年,又以8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手机数字地图开发商Navteq。
  然而这些举动并没有止住诺基亚的下滑,正如博客作者Michael Mace说的那样:“每当想起诺基亚和它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塞班时,总会浮现出一个人在粘稠没膝的糖浆中拼命奔跑的画面—满身汗水,跌跌撞撞,却自豪地跟人说感觉很好。”说这话的Mace还有一个身份,他曾是前Palm和苹果公司高管。
  他的体验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感受,用户发现塞班界面复杂难用,开发者抱怨为塞班开发应用,难度数倍于iPhone操作系统。埃洛普不得不承认,从他的前任到现在,诺基亚还拿不出一种能够为用户提供类似iPhone体验的产品。
  微软早就想将自己在PC桌面上的辉煌,复制到智能手机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微软一直寻求能够建立继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系统之后的第三大智能手机操作平台。2008年9月,微软为WP7申请界面专利,此前相关的研发已经启动,不过这套手机系统正式发布却要等到两年后,鲍尔默常说WP7与众不同,他们已经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目的就是要一款可与iPhone媲美的操作系统。
  但微软并不好过,就在诺基亚被苹果逐渐攻陷的同时,微软为新系统Windows Phone 7花了5亿广告费,WP7手机却只卖了200万部,而同期iPhone销售量是1410万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诺基亚和微软,已是过去的代名词。
  
  不同抉择
  
  因为同一个竞争对手,诺基亚和微软开始有了相同目标。不同的是,最初诺基亚选择自己干,2008年6月,诺基亚从三星、索尼爱立信、松下和西门子手里,买下了所有塞班股份,而在此前一个月,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应用商店Ovi Store。
  微软更想与人合作,2000年他们与爱立信合资成立了爱立信微软移动合资公司,2003年与摩托罗拉,2009年与LG,不过Windows Mobile系统一贯使用的是PC界面和使用习惯,在手机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在Google的安卓出现后,因为利润亏损,上述厂商都终结与微软的合作,转投安卓怀抱,最可怕的是,结果它们均是扭亏为盈。
  而一家软件公司Nortel,2006年与微软达成结盟,为Windows Mobile提供减少语音、邮件、即时消息和多媒体会议之间的壁垒,最终结局却是Nortel宣告破产。就在诺基亚打算转型,微软下决心改造自身手机系统时,2008年9 月,Google和HTC联手推出了首款搭载安卓系统的产品—G1。
  当时,诺基亚和微软恐怕没有意识到,他们不仅要落后于苹果,而且还将落后于Google。此后,微软开始了艰难的WP7研发过程,特里·梅尔森坚信微软最终会回到手持设备的竞技舞台,梅尔森是微软手机工程部门的副总裁,他在那一年10月接手了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重任。
  他和同事要确保给用户带来快乐体验,因此,他们列出了一张单子,上面写满了搜集而来的,人们对WM6系统各种各样的嘲笑。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梅尔森的团队要为WP7设计全新的界面,互联网的内容和信息将直接呈现在手机界面上,比如在背景上添加好友后,便能随时获得好友在社交网站以及博客等全部信息。
  WM6手机系统是旧有的图形框架,新系统却截然不同。工作难度之大,曾让梅尔森感叹:“我们试图追赶,但这需要5年,才能把产品打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这番悲观言论甚至吓走团队不少人。
  诺基亚也感受到了独自开发操作系统的艰难,2009年第三季度,其竟然出现了过去二十年来的首次亏损。2009年,坐不住的诺基亚开始求助于外力,对象却是芯片巨头英特尔,2009年8月,他们推出了搭载凌动处理器的上网本,并宣布双方共同开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
  同一个月,诺基亚又找到微软,希望后者将其Office移动版软件转进自己的手机里,以为用户提供办公服务。当时主导合作的人,就是前任微软高管,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埃洛普。
  昔日的竞争对手,已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被迫联手
  
  但小规模的补丁,仍然弥补不了塞班落后的设计。诺基亚也尝试推出新系统Maemo,一个基于Linux桌面环境的移动操作系统。但是这款系统在还没有让人看明白甚至还没有听说的时候,就已经匆匆消失了。
  2010年2月,诺基亚再次拉上了英特尔,共同开发新系统MeeGo,但怎奈两家公司对互联网业务都属于半路出家,MeeGo首次亮相后,研发节奏稳步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半年才发布一次重要核心细节,按照这个速度,预计到今年年底,诺基亚才能为市场提供一款MeeGo产品,听好了,它还不一定是智能手机。
  
  在寻找新系统的同时,诺基亚又对内容服务尝起了鲜,他们将2008年开始的音乐下载服务推向全球,并实行免费策略,并极力争取环球音乐、EMI、华纳音乐和索尼音乐四大唱片公司的支持。
  2010年4月,在北京798艺术工厂。诺基亚请来歌星莫文蔚、张震岳、羽泉、林俊杰、古巨基以及苏打绿等人,为这项命名为“乐随享”的音乐打气宣传,随后组织几十辆巡演车,到国内另外20余座城市进行宣传。投资可谓惊人,但到今年1月,除了中国、巴西、印尼、印度、土耳其和南非等版权意识差的国家,诺基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停止销售“乐随享”服务的手机,原因很简单,卖不动—只能在一个手机上用这个服务,不方便,而且免费下载,所以受到移动运营商和版权商联合抵制。
  这再一次证明了,硬件出身的诺基亚,面对内容服务的策略是如何混乱和无效。软件出身的微软则不同,它决定将力量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把XBOX Live的游戏功能, Zune 的音乐和视频功能,Office的办公功能,还有社交网络等等整合到了一起。
  第一个XBOX live的游戏质量和数量,并不逊于苹果App store里的游戏,Zune的播放器在北美市场,同iTunes相比,也不确实口碑。梅尔森说WP7 把生活和工作都结合了起来,这一点新系统并不比iPhone或安桌缺乏吸引力。
  但他们并不满足,WP7经历了微软史上最苛刻的测试,不亚于一个全新版本的 Windows或Office。比如,他们总共动用了超过4500台实体手机和数以万计的虚拟手机,而上一代Windows Mobile产品也不过是只投入了60台测试机。
  这是一个重大改变,过去,微软只要保证软件系统没有BUG就行了,把硬件测试任务扔给制造商和合作伙伴。现在他们却甘愿花费了1500万美元购置硬件设备,并招收了数百名资深专家,全面优化了测试流程。
  2010年的春天,梅尔森接待了来自三星和高通(手机芯片生产商)的合作团队,他们要挨个分析梅尔森团队给出的规格问题,这种模式与苹果是不同的,在设计制造 iPhone 的过程中,从来都是苹果一家说了算。微软也曾想过自己生产手机跟苹果对抗,但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他们在2010年4月曾推出一款社交网络手机Ken,但上市6个星期就死掉了。
  梅尔森常常感慨说:“我们的制造厂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我们也渴望拥有像苹果一样,拥有水平一致的制造商。”何况初选的三个厂商,三星、LG和HTC,都是身在微软,心在Google,他们都凭借安卓系统获得丰厚利润,要让他们投入重要资源来做WM7,无疑是天方夜谭。
  微软需要一个深度合作的硬件厂商,诺基亚是个不错的选择,IT产品专家磐石之心认为,与其跟竞争对手短兵相接,还不如联手微软。就像埃洛普说过的那样,诺基亚曾找过Google,但安卓上已经挤满了其他手机厂商。
  埃洛普曾在记者会上被问到,诺基亚是否能够对WP7进行修改,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意味着诺基亚可以对WP7系统自由进行任何修改和调整,但他同时保证要维持WP7系统的灵魂,在软硬件上的兼容性下更多工夫。
  这就是微软和诺基亚宣称的第三个生态系统,诺基亚的硬件,微软的系统,不像安卓世界充满了各家公司产品,也并非苹果那般软硬通吃,但与苹果一样,注重软硬件搭配。
  诺基亚与微软的合作是否真的能创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谷歌副总裁维克·宫多拉(Vic Gondotra)只是在Twitter上轻描淡写地发了这么一句话,“两只火鸡变不成一只鹰”。有意思的是,这不是宫多拉的原创—2005年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执行副总裁anssi vanjoki就说过“两只火鸡变不成一只鹰”,事实证明他对了。现在宫多拉又借用这句话,这是又一个预言还是一个笑话?
  诺基亚CEO埃洛普只是在Twitter回应称:有一天,来自俄亥俄州代顿的两个造自行车的年轻人决定要起飞。埃洛普言下之意是说诺基亚和微软能像当年那两个造自行车的莱特兄弟那样,做出飞机上天划时代举动。
  不过现实仍然是诺基亚需要两年过渡期,为此他们股价大跌13%,塞班研发中心1800名员工上街游行抗议。如果埃洛普赌输了,等待诺基亚的就是一场灾难,而微软依然赶不上苹果和Google的步伐,但起码微软还有PC的帝国版图。
  那时,或许埃洛普就真的是微软植入诺基亚内部的“特洛伊木马”了。
  埃洛普这个于去年10月从微软跳槽到诺基亚的新总裁,任职以来并没有挽救诺基亚塞班阵营市场的流失,也没有让Meego系统快速成形上市,此次与旧主微软的合作,更舍弃了塞班与Meego,转而重点使用微软WP7,此举震惊世界通信界,埃洛普也因此被冠以微软植入诺基亚内部的“特洛伊木马”。一直有评论称其真正目的是“帮助微软逐渐蚕食诺基亚,进而收购诺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