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简约
1929年,《泰晤士报》接到了一封来自斯坦利·莫里森的信,在信中,这位印刷界的巨人不停地抱怨该报的字体又丑又笨,糟糕的印刷质量和过时的字体急需高人指正。信的末尾,高傲而自负的莫里森为《泰晤士报》指出了一条明路:高人就是他自己。
于是,年迈的《泰晤士报》接纳了莫里森的建议,委托斯坦利·莫里森和一家美印公司公司设计一种新的正文字体。莫里森设计指导,《泰晤士报》广告部的维克多·拉登特草绘了设计稿。
《泰晤士报》的英文名为“The Times”,中文直译过来应该是《时报》。然而它的译名却变成与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泰晤士河”一样。在1932年10月,Times New Roman字体(下文中称为新罗马字体)在《泰晤士报》上闪亮登场了,一百多年历史的《泰晤士报》如获新生。
莫里森一直对罗马时期最早的字母形态十分赞叹。他曾经说道,奥古斯都(罗马时代的皇帝)的工匠“达到技艺的颠峰,在整个西方世界获得认可,他们呈现的拉丁字母是无法超越的”。于是这位抨击《泰晤士报》字体过时的大家,反其道行之,将赌注押在了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字体的风格上:在经过了短暂的筛选之后,莫里森最终选定了16世纪的一种字体作为他的设计基础,因为它的线条看上去现代又不乏锐利。
于是新罗马字体出炉了,并且很快能在全世界获得广泛成功,这是为什么?如莫里森所说,新罗马字体不大气也不开放、缺乏“体面而饱满”的调调;相反,它是“就像个清教徒,狭窄、刻薄,却能让机器省钱”——这意味着它更注重简约和实用。自从有了它,《泰晤士报》省了更多空间,赚了更多银子。
“三分钟热度”
所以,现在在这颗蔚蓝色的星
NjF7ZC/EeYE9j6grBekxdmyytuaGjf41jkaKjG9qfG8=球上,到处都是新罗马字体的身影。无论是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还是畅销杂志《读者文摘》的扉页,甚至Windows 系统中的字体也是新罗马字体,视窗系统从3.1版本开始就一直附带这个字体;而苹果的系统中使用的依然是它:是的,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字体。
1987年,这个“伟大发明家及其作品”的故事有了转折。一名加拿大印刷工在繁忙的工作中,突然发现了新罗马字体当年的设计草稿和铜版,并且所有证据都指向它的真正设计者——来自波士顿的游船设计师威廉·伯吉斯。
威廉·伯吉斯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曾经供职在一家游船设计公司。在这个20世纪初的热门行业里,伯吉斯因设计独到而精美的船只而闻名,他的三个作品曾经赢得过帆船设计界的“美洲杯”,他为美国海军和莱特兄弟飞机公司设计飞机,也曾涉足汽车行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这个精力充沛的家伙以平民的身份进入了美国大西洋舰队,并担任了反核发展支队的工程师。
在这些辉煌的经历开始以前,1904年,伯吉斯26岁的时候,他也像所有年轻人一样,喜欢“三分钟热度”的生活。当然,有时候天才的“三分钟热度”,温度远远高于普通人。那一年,他写信给当时兰斯顿莫诺铸造机驻美国分公司,要求依照他设计的规格提供一款字体,按照他的计划将这款字体用于自己在马萨诸塞州新开造船厂的公文上。因为他的“三分钟热度”,他设计了一款新的字体。
不过“三分钟”后,他的注意力被两位来自俄亥俄州的兄弟吸引住了。他们姓“莱特”,开过印刷厂也做过出版商,就在人们以为这三个人凑到一起,不过是为了商量一款新印刷体的时候,他们却折腾出了一种翱翔于蓝色天际的机械。它叫“飞行者—1号”,人类的第一架飞机。
与此同时,兰斯顿莫诺公司试图将伯吉斯设计的,已具雏形的字体卖给《时代》杂志,却遭到了拒绝。于是这个未完成的项目,被人们简简单单地贴上“54号”标签,随即丢到了一边,并且一放就超过了半个世纪。
再续的事业
时间过得很快。1987年,加拿大印刷工杰拉尔德偶然中发现了“54号”并买下了它。尽管当时它落满了时光的尘埃,但这位行业老手依然为之兴奋不已。因为“54号”与新罗马字体是如此相像,他知道这很可能就是莫里森抄袭的证据。
杰拉尔德辗转找到字体界的权威迈克·帕克帮忙,经过分析,帕克坚信伯吉斯才是新罗马字体的发明者。这位70多岁的老者在《印刷的历史》这本杂志上撰文详述此事。并且,年迈的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伯吉斯未尽的事业重拾起来。
这意味着,他将在伯吉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一种字体,并且这种字体必须有别于常见的新罗马字体。
他在一些细节上削减,在另一些地方放大,力图使每个字母都能生动。他完善了“54号”,并用伯吉斯的中间名将其命名为“Starling”,这个词语在建筑学上的意思是“挡水的木桩”,不经意和从船舰制造业的伯吉斯再次挂上了关系。2009年,80 岁的帕克公布了这款字体。
不过,现在再探究新罗马字体的真正创造者已经有些困难了:伯吉斯的造船工厂早在1918年就被付之一炬,而与《泰晤士报》合作设计了新罗马字体的那家美印公司的伦敦旧址,也已经在1941年遭遇希特勒轰炸消失,甚至就连杰拉尔德的房子在2000年遭遇洪水毁坏……
争议中的两位发明者,莫里森和伯吉斯,在沉默之间似乎有意无意地避开了这个话题。伯吉斯应该没有理由忽视自己的字体出现在《泰晤士报》,因为从1933年开始,新罗马字体从这份报纸上发轫开始被广泛应用,并迅速涌向了整个英文世界;不过莫里森也从未在公开场合宣称过新罗马字体是由他“创造”出来的,他只说那是“监督、研究”的结果。
在《泰晤士报》的网站上,提到新罗马字体的作者时,它小心翼翼地提到了三个名字:莫里森、画草图的维克多·拉登特和“莫须有”的伯吉斯。
它模棱两可的身份仍然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