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香袅袅

2011-12-29 00:00:00李钺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9期


  中国古人崇尚焚香,而焚香多用香炉。香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是用来焚香薰衣;第二是书房案台必备之器物,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为证;第三是用来供祀神佛。
  据史书记载在明代宣德年间,由礼部会同司礼监和工部参照三代青铜器、唐天宝局器式、宋祥符礼器图式、宣和博古图式、元丰礼器图式和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等窑器皿中的款式典雅者,共选得117种款式,经制模浇铸出3365件精美绝伦的宣德铜香炉。宣炉一出,就以儒雅高贵的造型、莹润靓丽的皮色,征服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芸芸众生,并风靡中国数百年,时至今日仍热潮未减,—直是收藏界的热门。2010年北京一拍卖会上,由“京城第一玩家”、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收藏的一件明崇祯年间的铜香炉,以1512万元高价成交,刷新了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在当今公私博物馆收藏中并没有可以确认的标准器,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宣德炉一直是一个谜,加之宣炉历朝历代均有仿制。目前,在市场上明代仿品已极难见到,就是清代高质量仿品也属古玩收藏的精品,而且近年价格都居高不下,然而众多的玩炉爱好者仍趋之若鹜,可见宣炉的独特魅力。
  肖晔自称是一位普通的民间收藏爱好者,玩收藏已经有10多年了,钱币、碑石拓片、图书、铜器、银饰等门类均有涉猎,其中对铜香炉的收藏尤为痴迷。收藏网站的兴起,让收藏爱好者有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肖晔现在担任着一家收藏网站铜炉版的版主,通过与网上同行们的互相交流与学习,丰富了自己的铜炉收藏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收藏水平,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究铜炉收藏的文化内涵,这也成了他收藏铜炉热情不减的重要原因。
  铜香炉的款式大都按一定的样式制作,然而同一款式铜炉会随着朝代更替、时代变迁、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在造型上有所差异,比如肖晔收藏有三尊重量相近的冲天耳炉,虽然同是冲天耳炉式,却又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色:第一尊炉双耳纤巧,耳孔浑圆;炉口微微外撇,炉腹饱满,三只乳足短粗有力,乳足线条与炉腹线条浑然一体,于一舒一收之际尽显协调流畅的曲线美,使整个炉透着一股沉静优雅、清远洒脱的韵味,犹如一位身处乱世而隐逸避世的高士,超然脱俗,与明代后期社会动荡而文人渴望摆脱尘世烦恼的历史环境相符合。第二尊炉双耳圆实,耳孔做椭圆状;腹部依然扁鼓,由炉腹到炉足的线条曲度更大,乳足丰盈而壮硕。整个造型内敛而饱满,身姿虽不如第一炉婀娜优美,然而却自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透射出清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乐富足的时代背景。第三尊炉双耳突兀挺拔,耳孔呈半圆形;炉颈部更为修长,炉腹更加收拢平缓;三个乳足比前二炉明显增高,整个炉形呈现一种端庄稳重的风格,但刻板拘谨有余而清丽优雅不足。从此炉不难看出清中期由于社会长期安定、人民生活安稳不变而形成的那种僵化拘束的精神面貌。仔细对比这三尊炉,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冲天炉的发展演变轨迹,而且从这三尊炉呈现的不同气质面貌,也反映出各个时期里人们不同的审美观与精神面貌。
  “为什么喜爱铜炉,我也很难说清楚,可能是铜炉的造型、材质和与香道联系起来的文化背景吧。读书的时候燃一炉沉香,会让人感觉格外沉静。”有时候藏品就像一个纽带,可以通过它完成与古人的精神交流。在肖哔的藏炉中有一尊鼎式炉,铜质精良,做工精到,通体鎏金,虽岁月让它斑驳沧桑,却依然难掩曾有的富丽辉煌;在炉底有两个结体俊朗、书风古雅的大篆体款字。整尊铜炉虽不大,却透出稳重古朴、厚实沉雄的气韵,其端正稳重的鼎式造型透出一种“兼济天下”的气势。谈到这个炉时,肖晔的话语之间难以掩饰对它的格外珍爱:“闲暇之余,每每把玩欣赏此炉,我总试图让思绪穿越时空,去找寻古人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的豪情,‘穷则独善其身’的超然……终于我省悟了‘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做人处世,做到如是,也是问心无隗,俯仰天地,坦荡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