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签完购房合同;准备今年“十一”结婚的李仪诗被告知,贷款发放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了。为她办理购房贷款的建行工作人员告诉她,由于最近存款准备金频繁上调,银行贷款的审批过程更加审嗔,时间将会延长。
今年以来,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多次,最近一次是6月20日,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上调至21.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上调至19.5%。
直接影响货币流动性收紧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意味着,无论是准备贷款买房,还是企业资金周转,都将变得更加困难。
频繁调整的存款准备金
为什么存款准备金率会如此频繁上调?直接的目的就是收紧货币流动量,抑制通胀。不过,不少宏观分析师认为,当前持续不下的高通胀,使得85份加息成为下一阶段市场的主要风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对李仪诗来说,这两种方式可都不是好消息,“贷款难批,月供利息增加也难以避免。”
而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2008年7月以来的37个月新高。其实这轮通货膨胀,李仪诗早就从日益攀高的菜价中感同身受。7月的宏观数据也显示,食品价格上涨14.8%。
从现在的银行层面来看,由于资金收紧,很多银行减少了低收益的资产配置。所以,不少如李仪诗一样的购房人都在抱怨,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大多不打折,有的银行甚至按照基准利率都不愿意放贷。
本轮通胀并非中国独有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针对财务专业人士进行的最新全球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目前正努力从经济衰退中寻求复苏的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
上述机构今年第一季度的调查表明,第一次有超过半数(5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面临着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这也成为最常见的商业挑战。而在2010年第四季度的调查中,只有31%的受访者认为不断增长的成本是个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CPI攀升至较高水平,国民承受通货膨胀压力,都并非第一次。为什么这一次,我们会如此关注CPI的影响呢?
菲亚特汽车金融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李霞认为,可能因为几个大的背景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一是这次的通货膨胀源于2008-2009年全球的经济危机。二是我们自己生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前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越来越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所以现在的通货膨胀既有中国自身原因造成的,也有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因素。”
“为应对此前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包括中国在内,都使用了扩张性政策,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导致过多的流动性,也推动了世界资源价格上涨,这就产生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的通胀效应。”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王世豪理事长表示。
通胀下的成本高、贷款难
通胀压力下的成本上升,已经让不少中小企业不堪重负。浙江一位洗涤日化企业的负责人吴江说,2010年下半年以来,原油、动植物油脂等商品均呈现出持续上涨的势头,价格节节攀升。洗涤用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均来自石油、油脂,这些初级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扬,给洗涤用品生产成本带来压力。
据中国洗涤化妆品协会的数据,日化产品原材料同比平均上涨幅度超过了50%,加上其它一些涨价因素,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上升25%左右。国家统计局针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显示,2010年1-11月,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4.88%,而行业利润却下降了5.99%,亏损企业亏损面达到15.35%,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离了49.39%。
“企业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但是产品价格却不敢涨太多,贵了没人买。”吴江说,“中小企业本来就是微利经营,原材料、人工等价格一涨,把这点利润也挤没了”
而作为通胀应对措施之一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又让中小企业陷入贷款难的纠结。“像我们这样的小私营企业,要想在银行拿到钱太难了。”泰安一家从事养殖的小企业老板杨南方说,6月份的时候,他曾经尝试从银行贷款,但是没能通过银行的审批。
不仅是中小企业,就连跨国公司也深切感受到通胀的压力。“各种成本的上升,已经切实对公司财务运营产生影响。不仅是在中国,在全球我们也感受到了这种通胀的压力。”通用电器医疗集团大中华区财务总监罗博图说,他们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有30%是在中国设计和生产的,无论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压力,“而且我们的客户也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
而在谈到如何有效应对通胀所带来的压力时,罗博图表示:“把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以价格的形式完全转嫁给你的客户,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认为,“通胀是一个现实,我们会尽可能地减轻这个压力,但目前来说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只有跟供应商更好地合作,想办法降低供应的成本。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低效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胀或将成为长期趋势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对于未来的通胀预期,可能会怎样影响央行或者中国政府的政策走向?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会继续上调?
对于上述问题,王世豪表示,“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即CPI维持在5至6左右,还处于中等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从长远看,这种通胀可能是一种很难抑制的趋势。”
在他看来,虽然按照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经济运行到达低谷就会反弹,而通货膨胀到达顶点也会回落,但问题的本质在于,虽然存在这样的短期波动性,而从个人及社会生存的环境来看,整个社会的资源稀缺有限,但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这样人的经济活动就会受到制约,通货膨胀可能会变成一种人们要慢慢习惯和接受的现实。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还有上调空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从7月份的宏观数据分析,未来通胀预期可能被进一步强化。一方面,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本应保持稳定的农产品价格上行;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又导致大量热钱涌人中国,并可能进入商品市场,利用流通环节,抬高商品价格。
孙立坚认为,并不能断定7月份的CPI是否已经到达年内高点,货币政策应该更加随机应变。“为了解决外汇占款的问题,下半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很大。同时为了控制通胀,也有可能会再次加息。”他指出,货币政策的调头会出现在全球经济复苏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常规化之后。
至于该如何管理目前的通胀预期,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蔡庆明表示,可以加息、调整存款利率,也可以收缩银根,减少货币投放量。加息或收缩银根对投资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目前首要问题是解决通胀带来的压力。不能过分强调投资,要先解决主要矛盾,兼顾各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