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与自信:创造具有世界意义的新文化

2011-12-29 00:00:00韩震
人民论坛 2011年20期


  我们过去在世界各处销售的标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多还是一些低端产品,我们应该逐渐走向高端产品,但最高端的产品就是文化,是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强化我们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必须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生机勃勃和有活力的文化,应该是代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即无论是从生产力发展、政治制度还是思想文化上,都应该是代表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或历史演进的发展趋势。如果说一个国家非常进步、一个民族非常文明、一个政党非常先进,但却在文化上是落后的,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
  文化是对内增加认同、对外扩大影响的关键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有自己稳定而持续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必须承接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发展的成就,吸纳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成果,同时还要超越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视野和境界,从而能够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譬如,我们倡导建立民主、公正、和谐的社会,同时以平等、公正、和谐的态度对待世界,这就会逐渐成为一种话语标准,成为重要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价值,这就是引导,是一种规范性引导。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文化和价值观的作用,它是我们对内增强认同感、对外扩大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中华民族素来是重视文化的作用的。但是,近代的落伍使我们陷入了文化危机。当我们发奋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时,西方列强已经完成了全球利益的分割。他们并不希望我们变得与他们一样发达,而是希望我们变成他们支配体系的边缘地带和附庸。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因此,这说明作为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我们的国家正在以昂扬的步伐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中华民族重新焕发了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百舸争流的历史航道上前行。
  
  建设生机勃勃和有活力的文化,就要提高文化的自觉性
  
  要做到文化自觉,就必须认识到:文化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社会越是发展,文化的作用也就越是凸显;要做到文化自觉,还要在文化方面为全人类的文化创造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实际上,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知识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越来越关注文化。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所有的国际竞争,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智力的竞争、创新的竞争,创新方面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竞争。文化的核心就是思想,因此,思想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思想文化本身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经济社会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在于思想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主要的驱动力量。既然历史发展永无止境,那么文化发展也就永无止境。社会发展永远不会停止,文化发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目前,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增长,也带动了中国的软实力提升。但是,中国综合实力的确立必须有待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建设生机勃勃和有活力的文化,还要增强文化的自信心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充分肯定,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信念。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相信我们的文化尽管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就具有世界的普遍意义。既然我们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获得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文化引导力、思想引导力,就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沿,也就要敢于堂堂正正地提出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文化。
  今后,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创造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新文化。因为只有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才可能是先进的文化。如果只具有中国特色,那还是暂时的、局部的文化。我们过去经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这只具有部分真理。民族的要成为世界的,关键在于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因而这种文化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如果只是让人一笑而过的奇怪文化样式,那只具有文化差异的展示意义,而不具有世界意义。所以,只有那些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文化,才对其他民族具有参考价值、具有启发意义。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文化走向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文化。我们不是想用我们的文化取代其它文化,而是mT57B9W192CVUOVJFe/TbwoFeD7UFFP9pwjOp2My9gY=要建设一种对所有人类都具有某种参照价值或普遍意义的文化。只限于本民族的,只讲局部的,只对自己有意义的文化是视野狭窄、心胸狭窄的文化,不可能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前列。当然,中国特色是不能否认的,因为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历史基础,但独特的历史基础必须具有人类普遍历史意义,这样才是先进文化、先进思想。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产生且具有西方特色,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同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应该具有世界意义,这不是要他人都走中国道路,而是中国道路是现代化发展的一条可以参考的路径。比如,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化是指实事求是地从我们的历史出发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过来,在建设我们的文化的时候,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特色走向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先进性。
  
  建设生机勃勃和有活力的文化,还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思想理论研究的投入,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发展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只有经济的繁荣发展,不是高水平和可持续的社会繁荣发展。只有伴随有文化繁荣发展的经济繁荣发展,才是社会全面的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抓文化建设。我们过去在世界各处销售的标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多还是一些低端产品,我们应该逐渐走向高端产品,但最高端的产品就是文化,是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为了提高我们产品的文化品质,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强化我们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必须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打破地域和条块限制,这样才能建立运行高效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市场;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文化产业,还要破除行业之间的界限,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文化产业,还要建立灵活开放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充分激发每个人的首创精神和能动性;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文化产业,还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那就是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自由、民主的氛围。创造这样的环境必须是在法制框架下进行,即人人互相尊重且尊重规则。为此,我们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并将其落到实处。只有在法律框架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民主的文化环境和良好的文化产业秩序。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责编/杜凤娇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