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翅膀

2011-12-29 00:00:00龚小夏
中国周刊 2011年7期


  “如果线路上的电能够被看得见,就没有理由认为思想不能通过电来即时传播。”以塞缪尔•莫尔斯的名字命名的莫尔斯电码,就是他这句话的印证。
  在莫尔斯电码被发明出来之前,人类的信息通讯基本上被交通工具束缚着。除了烽火台、响箭等有数的几种有限远距离信息传输手段之外,信息传播的速度由传播者交通工具的速度来决定——徒步、骑马、信鸽,信息总是要经过载体一步步地传送出去。
  十九世纪初年美国的画家和艺术家莫尔斯和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一样,缓慢的信息传输给他们带来了生命中的悲剧。1825年,莫尔斯被雇去首都华盛顿画一幅拉法耶特侯爵的肖像。一天,他接到了五百公里之外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家中父亲的来信,说他的妻子病危。莫尔斯和他的妻子结婚只有五年多,有了四个孩子。听到消息之后,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家。到家时却发现妻子已经在四天之前下葬。
  这场切肤之痛令莫尔斯深感高速度信息传输的必要,也成了他以后开发莫尔斯电码的动力。
  塞缪尔•莫尔斯1791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一个著名的加尔文教(亦即长老会)牧师的家庭。美国当时刚刚建国,新的国家不断向西部扩张,国土的状况不断发生变化。不用说普通人,哪怕是受过很好教育的上层阶级,对国家以及世界的地理知识都非常有限。看到这点,老莫尔斯在1784年出版了第一本普及性的地理教科书,后来又连续出版了有关的杂志和书籍。当时美国的学校大都采用了他的教本,因此他经常被人称作“美国地理学之父”。
  老莫尔斯的宗教观与他世界地理上的贡献对儿子的影响不小。塞缪尔•莫尔斯从小就是个虔诚的长老会教徒。
  1810年大学毕业后,莫尔斯既没有成为牧师,也没有进入其他行业,而是选择当了一名没有固定收入的职业画家。在作画之余,他到书店去卖书补贴生活。后来,他又到英国去学习绘画,逐渐地在艺术界有了一点名气。在1820年代,请他出山的包括美国国会,到国会大厦中为新建筑的走廊作画。
  自1820至1830年代,画家莫尔斯数次往来于欧洲与美洲之间。这时候,距离富兰克林用风筝做实验的那个年头已经过去了七八十年,工业革命中的社会对电及其本质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只不过人们还没有发现更多电的实际用途。在漫长的大洋旅途中,莫尔斯遇到了电学家查尔斯•杰克逊。后者对莫尔斯说,他肯定电流脉冲变化在很远的距离也可以感觉到,还向他展示了几个电磁学的实验。这令莫尔斯萌生了电报机的设想。虽然没有受过电学的训练,莫尔斯对于新发明总是很有兴趣,并且多次去听取电学讲座。
  在看过杰克逊的实验之后,莫尔斯着手发明出最早的利用线路传输的电报机。这是一台非常简单的机器。其实,当时有同样想法在设计同类机器的人有不少,但是莫尔斯是最早了解专利重要性的人之一。他很快在专利部门进行了登记,因此这位画家也就成了电报技术的发明人。这点连莫尔斯自己有时候也感到惊讶。
  对于缺乏科学训练基础的莫尔斯来说,最幸运的事情是他找到了两位重要的合伙人。一位是纽约大学的化学教授利奥那多•盖尔,另一位是年轻的机械师和发明家阿尔弗雷德•威尔。盖尔帮他解决了传输技术,威尔则发明了电报码,后来被称作莫尔斯电码。有了他们的参加,莫尔斯的整套电报技术才能够得以完成。
  不过,电报的使用很快推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莫尔斯在国会中的游说活动。在电报机发明之后,莫尔斯亟需投资去铺设线路。他先是到英国去,却发现已经有人在那里注册了电报的专利并且开始了线路建设。于是他返回美国,在缅因州众议员弗兰西斯•史密斯的支持下,游说国会拨款。他在国会的两个委员会办公室之间架设了线路,来回传输信息,以展示电报的确有用。最后,国会在1843年批下来三万美元的拨款,在华盛顿和六十一公里之外的巴尔的摩市之间架设电报线。
  当时许多人对电报怀着高度的怀疑。1844年5月1日,电报线刚刚建好,还没有正式开通。辉格党在巴尔的摩召开代表大会,选择了前国务卿亨利•克莱为总统候选人。消息通过电报线即时传回华盛顿,在社会上顿时掀起了一场电报热。5月24日,这条电报线正式开通。莫尔斯从国会大厦的地下室中亲自发出了第一条电报:“What hath God 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这句《圣经》中的话是由专利局长的女儿亲自选择的。
  莫尔斯发出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封电报也许更重要。上面是另外四个简单的字:“Have you any news”(有消息吗)。从此以后,新闻业就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电报的发明在工业化和全球化中是个重要的里程碑。继电报之后,又有电话和互联网等各种新的通讯手段,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就这点来说,塞缪尔•莫尔斯对社会的影响今日仍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