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学校课间操的内容比较单一,只组织学生做国家推广的广播操。由于几年一贯地做一套操,课间操不仅学生做得沉闷、枯燥,而且兴趣缺失,运动量达不到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课间操进行了认真研究,提高了认识。学校也极力支持课间操的改革,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列入了学校整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一、“优质轻负”的办学理念是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前提
我校早在2002年就率先在浙江省内,乃至全国范围推广“优质轻负”的办学思想,学校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战略目标,按照“规范教学——发展教师——科学提质——全面拓展”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减负”政策,扎实推进课堂革命,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5年11月起,浙江《教育信息报》、《中国教师报》等教育主流媒体,连续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成果进行了详细报道。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来校调研,对学校“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和探索予以高度评价。2007年4月,省教育厅在实验中学召开全省初中阶段“轻负担、高质量”现场会,将学校作为全省初中“轻负担、高质量”办学的典型进行全面推介。2008年3月,全省初中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规范研讨会在实验中学召开,省教研室初中段各学科教研员对实验中学“轻负担、高质量”办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调研,并重点现场观摩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对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实际效果作出了高度评价。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办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学校从行政的高度推进大课间活动的改革工作,首先从时间上保证,每天大课间时间为30分钟,长期坚持,雷打不动;其次是发动班主任的组织指导工作,这一点是开展大课间活动关键一环;最后是教学处的考核监督跟进,以及体育组全体教师的现场指导和方案设计。三方面保证了大课间的顺利开展,学校校长亲自带头与学生一起参与“跑操”,全体教师全员参与,整个学校充满运动激情。每次省内外教育考察团来学校考察,参观本校的大课间活动都是一个惯例,大课间活动成了学校的一张形象名片,大课间不仅是“减轻负担”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进行科学提质的关键一环,学校决策者们一致认为,只有学生的体质增强了,他们才有可能在学业上有充足精力,在紧张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二、班主任的责任心是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基础
大课间活动参与的人数多、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大部分的组织指导工作都靠班主任去落实,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是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础,应该说,我校的班主任是极其负责任的,我校大课间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影响,离不开班主任兢兢业业的工作和支持!
1.思想上重视,正确认识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学业的促进作用。每位班主任的行动和学校的工作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大课间活动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教学工作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班主任从不在大课间活动上有任何妥协,改变了一般学校体育与班主任无关的想法。积极主动配合体育教师一起研究组织和指导工作,并认真学习一般的活动技能和组织方法,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自身带头、参与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中,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广播操,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正如校长说的那样,“体育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参与各项活动就是无声的命令,为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让那些不愿意、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不断受到感染,增强锻炼意识,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3.自觉学习各项运动技能和组织方法。开学初,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学会新的广播操,由体育教师分年段传授其他教师,经过1个月的坚持学习,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好新一套广播操。另外,班主任在期初,认真学习体育组制定的大课间进出场线路和要求,并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接力跑的组织,俯卧撑、立卧撑、折返跑、蛙跳、踢毽子、板羽球等运动的基本动作标准和技能,包括一些基本的队列队形练习和队伍组织调动的方法。
三、改革创新项目内容是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关键
就好像植物要有合适的气候、土壤,才能茁壮成长一样。创建体育大课间活动要适合本地、本校、学生的特点,才有生命力。绝不能随波逐流,标新立异,为新而新,为新而怪。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追求是“适而用,旧而新”。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都是从“实际”出发,重在“适合”,归于“效果”,操作“简便”;活动项目是平常可见的跳绳、踢键子、跳橡皮筋、板羽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等,以及一些徒手的素质练习,如俯卧撑、立卧撑、接力跑、折返跑、蛙跳、原地纵跳、原地高抬腿;具有特色的是7年级学生的集体舞(华尔兹)和9年级的集体“跑操”,并没有新奇怪异的项目。但在常见活动项目中,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却是力求常新的。
前几年我们在7、8年级中教了一套兔子舞,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我们从简单的集体跳动作人手,在来改变行进的队形,取得了观赏与锻炼效果的双丰收;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优雅的情操,我们响应教育部和县教育局的文件指示精神,在7年级中开展了集体舞教学,类似团体操形式的集体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他们听着动人的旋律,翩翩起舞,男生俨然绅士风度,女生华丽变身成了公主,收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养成效果。9年级学生由于要参加体育中考,我们将活动改成了具有整齐方阵的“跑操”,跑操可谓凝聚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心血,他们陪在学生的方阵中,坚持和学生跑完规定圈数。学生们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同时被老师们的精神所感染,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大家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跑道里洒满汗水和欢笑。体育活动项目多、内容广,除了华尔兹、跑操和广播操,我们在选择活动项目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几点。
其一,与体育教学内容和小型比赛配套的项目紧密结合。选择与体育课、学校小型体育比赛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既使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能相互促进,又通过小型比赛能促进学生的锻炼热情。如田径、篮球、排球、跳绳、板羽球和乒乓球等运动项目,既是目前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经常开展的小型比赛项目。
其二,考虑群体性和调节性。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同时进行的项目,比如跳绳、排球和板羽球,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身心。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增强学生的体力,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
其三,考虑季节性。我们选择与季节、气候相适应的项目,如冬季,我们多选择跳绳和长跑,夏季多开展集体舞和兔子舞等。
四、建立活动质量评价体系,发挥导向激励效应
1.确立大课间活动管理目标。根据大课间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管理评价的需要,建立一系列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如“大课间班级活动要求和细则”“大课间活动考核标准”“大课间活动班主任岗位考核实施细则”等,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能激发班级整体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
2.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评价。根据大课间活动的管理目标,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考评,每次活动后,教学处即在学校内网上公布活动质量的考核结果,借以对活动进行调控,从而保证大课间活动优质高效地开展。由体育教师和教学处联合检查,对各班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人数、活动隋况进行检查,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到场指导和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都有明细的考核标准。
3.正面引导,积极鼓励。有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实施大课间活动之初,抱有偏见,认为活动运动量大影响第三节课的上课质量。我们通过内网论坛和学校领导正面引导,打消了这些老师的顾虑,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认识到增强学生的体质是“科学提质”的根本,没有学生的健康,就没有学校的一切。
五、确保活动安全是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保障
“安全第一”,安全工作永远是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学校体育活动必须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学生、家长才会放心、全心地进行活动。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每天在同一时间内开展的一堂活动课,其组织复杂而又要严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做法是活动由始至终分班进行,先集体做广播操后活动,从广播操过渡到分班活动,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随班组织,一律用整齐的慢跑进行过渡。活动自始至终都有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老师和巡视领导在场,做到全程蹲点,绝不允许学生自由“放羊”。学生进退场线路都明确清晰,并由体育教师监督检查,各班主任随队跑进。
大课间活动中大都涉及学生自主参与锻炼,这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及班主任做好学生的身体情况的摸底,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做好对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在室内课时传授一些基本的运动负荷自我监控的方法,比如,脉搏测定法、晨尿检查法,同时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观察学生的脸色、呼吸和脉搏等,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几年来,我校在“轻负优质,科学提质”总的办学思路引领下,对学校群体性体育工作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大课间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突破口,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并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