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助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

2011-12-29 00:00:00李文江
体育教学 2011年1期


  进入21世纪,在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领域进行着两件大事,一件是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一件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尽管这两件大事在时间跨度上相差六年,但是在共同走过的三年时间里,以发展为目的,以运动为形式,以关系为方法,以相容为途径,相互影响,密切在一起,互利互赢,和谐发展,逐步成为一种模式。但是在现实中,体育课程改革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支持是不是已经非常到位,理性反思觉得仍有差距,也就是距离走向共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要做得更科学、更合理。
  
  一、体育课程改革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做了什么
  
  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开始实施,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使阳光体育运动取得更大实效,在此次讨论的话题下,需要回答体育课程改革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都做了些什么。
  首先,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作用得到了大家认可。初步具有了把体育课改与阳光体育运动联系起来思考的意识,加强了对“新三基”的关注,突出了对运动学习情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行为上在比较规范地落实课程计划,学习内容偏、难的状况有了改观。开始重视对学生良好运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体验,获得了一些感悟。尽管仍然有瑕疵,但是还是成功地迈出了尝试体验第一步。其次,课改体育教学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发生着可喜变化。体育课改以来,在体育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面貌发生了变化。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提高;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经历变化,在收获体验;发展性评价在体育课堂中得到了教师认可,并且积极地在课堂中尝试使用,使学生运动学习情感不同程度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培养;再者,课程资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学校因地制宜地在开发与利用人力、体育设施、课程内容、课外校外、自然地理、体育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为体育课程实施,为阳光体育实施注入了活力。比如:课改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非体育专业对体育师资的补充为开足体育课时做出了贡献。自制体育小器械为改善器械条件、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学习兴趣提供了支撑。课外丰富的大课间活动成为保证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运动项目的引入、民族传统项目的开发,丰富了学生体育课学习内容,等等。总之,我们要客观地、公正地总结体育课程实验对阳光体育运动做出的贡献。站在新起点,重新梳理体育课改工作,这样才能促使阳光体育运动取得更大实效。
  
  二、体育课程改革对阳光体育运动还应做些什么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三年来,作为实施的基层单位——学校,客观来讲工作可谓有主动也有被动。主动主要表现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初期,被动主要表现在宣传后做得不够扎实,坚持不够。虽然有交流展示、计划总结、汇报送达,形式上看一切都好得不得了,但具有一定的表演性,真实度不够,常态坚持并非如此。因此,从体育课程改革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支持一个侧面来看,今后需要做的工作仍然有许多。
  今后需要做的有:从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下简称三维目标)来看,是关注了,但是并非得到了落实,今后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对三维目标在落实上再下功夫;从运动技能掌握来看,是对淡化有了新的理解,但是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在降低,今后对运动技能学习在掌握度上,要进行合理地把握;从学习内容来看,是丰富了,但是学习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有终身性,今后在选取内容时必须要考虑学习内容的优化;从运动负荷施加来看,重视程度不够,今后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材,合理地、科学地施加运动负荷,做到有的放矢;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来看,虽然在做,但是不结合实际地攀学,校外、课外增强计划性有待加强;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视,但是坚持不够,培训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与理念内涵、课改深入同步,今后有待改进;从学生运动学习兴趣培养来看,虽然受到了重视,但是重视不见得就已经具有并且持久,今后要坚持持久地培养学生运动学习兴趣与习惯;从学习方式转变来看,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现如今还是非常肤浅地在尝试,今后需要从内涵上、从素养培养上做探究;从阳光体育课堂的构建来看,整合内容、替换数据是主要表现,但是面向全体,提高实效性,今后行为要跟上;从对体育课改实验调研来看,各级行政与业务部门在做课改调研,但是调研后怎样改进,需要明确指导。
  
  三、如何使阳光体育运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见证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2007年在体育课程改革关键时期,国家有远见地实施了阳光体育运动,为体育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样一个时期,体育课改面对阳光体育运动,应该有何作为?怎样把今后需要做的事情做好,使阳光体育运动取得更大的实效,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思考。
  在今天,作为改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力举措的阳光体育运动,在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总结出了不少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学生体质增强的问题,是综合作用因素逐步需要改善的问题,是需要时间过程的问题。体育课程改革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要摆正自身位置,进一步关注、深化一些问题,找准作用点,把握联系点,以身作则地负起历史责任,把体育课改做精、做深、做透,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所需的运功基础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多方面的支持,这是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做好下列事情的出发点。
  首先,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尽管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但是目标相近,内容相连,活动形式相似,方法相通是不可否认的。体育课改是基础,阳光体育运动是基础上的运用。没有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无水之鱼,而没有体育课程改革打基础的阳光体育运动是无鱼之水,只有两者走向融通,才能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和谐发展。实践也证明体育课程改革做得扎实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就理想。但是当前大家能够把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运动联系起来思考、践行的意识虽然有,但是还非常不够,有时运作起来,仍然两者各行其是,彼此不同程度地都受到了影响。因此,需要理清与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形成体育大课程意识。课程概念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越来越得到教师的理解和重视,体育课程有其固有的课程体系,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活动只是一个方面,但是活动过程既是体验的过程、情感得到满足的过程、身心得到调节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阳光体育运动具有课程的元素。而如果使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得到有计划的发展,用课程的概念去规划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两者的融通,也有利于相互发展。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是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课改深入的需要。课程化就是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学校大的体育课程体系,由学校统筹安排,由班主任、体育教师、社会体育俱乐部、家长负责实施。这样的大课程设置,成功地将学校体育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结合,整体实施,实现了各种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再其次,要优化体育课程。优化体育课程,要与学校整体课程设置联系起来思考。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过多,特别是在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以来,一些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蜂拥而上,好像越多越好似的,无形中给学生在学校学习增加了负担。所以,体育课程更要合理地去设置、去实施,以发挥体育课程的调节功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兴趣、增强体能、锻炼意志。同时优化体育课程,既要明确体育课程在不同的水平阶段教什么,还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教。教什么是课程问题,与阳光体育运动结合应该教什么是大课程问题。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教就要教得有价值、有意义。价值不仅体现在技能掌握,应该还是具有一定兴趣、终身享用、实用性强的技能运用。锻炼兴趣与方法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迫使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学得高兴、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高兴不仅是愿意学练,还应该是愿学会练。因此说,我们中小学体育课对学生运动兴趣、方法的培养要坚决做好。千教万教教得没有意义和价值等于白教,千学万学没有兴趣形成和方法学会等于白学。怎样教的问题是教的有效性问题,对阳光体育运动是否有效,是有效性外延的问题。实现怎样教,扩大有效性外延,需要构建具有阳光性的课堂运行体系。一要构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层次的、有活力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构建这一目标体系,需要把体育课改与阳光体育运动目标打通,需要把体育教材真正读透,需要把所教学段学生读懂,需要把三维目标整合。客观来讲,课改以来三维目标是受到了关注,但是事实上落实得并不理想。现如今学生技能掌握一般,体能增强不够,兴趣不能恒久,学力培养有待加强。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要实现助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目标,今后kaAW6g1BPKPGJVPevok4hN0AKF731x7sNSQv9XWAlq4=要在教学目标预设、实施、达成上再下功夫。预设增加可行性,实施增添有效性,达成增加有效度。要围绕目标开展教学,要认真对待运动负荷,深挖教材,活化教材,改变目标被统领的状态,真正使目标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具有阳光性的目标体系,体育教学要定位在以学促教,要通过有效教学,满足学生不同运动目标需求,达到目标阳光性,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目标上的行为支撑。也只有目标打通了,两者才能劲往一处使,共生的状态才能实现。二要构建具有阳光性的教学内容体系。体育课学习内容要具有阳光性,要选取那些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能够运用的、难度适宜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大众化的、学之有意义的、具有终身性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要在把握教学内容空间上融入阳光体育的理念,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内容、“2+1”活动内容、学校体育节活动内容、大课间活动内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校外体育活动内容整合起来,构建多元的、具有不同体育文化特点的、能够满足不同学生运动需要的、阳光体育运动所需的教学内容体系。三要构建具有阳光性的教学过程体系。在体育课改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保护,但是学生获得的主体感受,是不是新课程需要的主体感受,而身处主体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是不是获得了阳光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动力资源,这些都需要在今后优化教学过程中倍加重视。
  课改体育教学需要阳光,需要具有阳光性的课堂运行过程来实现对学生体育阳光的培养。那么怎样使体育课堂运行过程具有阳光性呢?①体育课堂要具有凝聚力。那就是所有学生都要高兴地走进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身体练习活动,课堂中具有亲和力、吸引力,成为学生精神愉悦、身体有效锻炼的天堂。②体育课堂要具有活力。课堂中始终孕育着阳光体育的精神和氛围,学生学习“比、学、赶、帮,超”,赋予个性张扬机会,思维没有懒惰,情感自然流放,此时教师教得有活力,学生学得有动力。③体育课堂要具有张力。课堂中主导与主体相互作用,教与学相互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有效碰撞,情感相互交流,课堂中流淌着互动交响的乐章。④体育课堂要具有创新力。课堂中不是简单的模仿,是思维的改变,是学习的变化,是民主的解放。⑤体育课堂具有发展力。此时课堂发展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变,而且给予学生的是身心发展需要的满足,是给予教师教学发展阳光性的定向。
  此外,要优化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应有作用。体育课程走向阳光发挥功效正是通过课程资源实现的。因此,构建具有阳光性的体育课程资源,需要加强体育专兼职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体育大课程实施的制度,整合课内外、校内外资源,为体育课程提供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有力支持,使得体育课程走进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生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运动之间存在关系是必然之事,走向共生是必然之势。课改深入需要动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需要支撑,只有两者密切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的动力和支撑,也只有不断地深化课改,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取得更大的实